「台灣國」郵票事件始末(一)

「亡人之國 必先去其史」存其國 必先救其史,處在世界邊緣的台灣,我們更應該看重自己的歷史與文化,今天我們還缺少什麼?“孤”圖意指失去父母照顧的孩子,人民根本沒有站起來,無法為我們自己和國家作主,在此關鍵的年代,你要做出抉擇,「民主」就是人民作主,“公民”力量由你決定,台灣的未來就是在你自己的手中,不可依附在外國人的庇護下求存,眾志成城建立新台灣成為民有、民治、民享的“中華民國”。

1919年10月18日復旦大學邀國父演講,講題是『就國之急務』,當時「五四運動」發生不久,孫中山先生對這場學生愛國運動給予極高評價,認為中國人能團結就有力量。當時復旦學生自治會會長朱仲華,到莫利哀路五號國父的住處向他面謝,孫先生與他談話時亦主張南北統一,反對分裂!並取出紙筆當場寫下「天下為公」四字橫幅送給朱仲華,現存紹興博物館已列為國家一級文物,據統計蒐集到國父天下為公手跡者有三十二人。

1991年大陸發行「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紀念幣」,鑴刻「天下為公」四字國父墨寶。2015年台灣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發售紀念銀幣,背面鋪陳國父墨寶“禮運大同篇”全文書卷:「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競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要以“大公無私”的治國精神,傳承國父『天下為公』的理念,喚醒台灣人民對土地的熱愛;大同世界沒有戰爭(自相殘殺),人人和睦相處,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天下就太平了,此乃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也是當今最被遵奉的政治目標。打開Pandora的盒子時空拉回到22年前,1993年民營郵局發行「台灣國」郵票事件,由上大商務總經理陳俊發主導,陳總經理感謝我提供意見前後四次握手,從辦公室送至公司門前,再步送至電梯,最後送至大樓門口的互動;以圖案配合文字為介,為自己發聲的「台灣國」第一套郵票(圖1),“上大郵便”想用 TAIWAN取代ROC行不通改回“上大郵通”!

“公民參與”指任何可以直接吸引公眾參與決策,協助解決問題或藉由所提供之意見,促成決策的一個過程,而不是個單一事件。在運作良好的民主制度中,公民參與有助於形塑政府治理機制,在台灣島內國家資源“分配不均”社會不公不義問題,大家都應該站出來發聲「自助」(self-help)、這與協同合作、社群意識之間是息息相關的,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促使政府加速改革的腳步。畢竟民主政制最重要的骨幹,除了“政黨”,還是要有一個個具有“獨立意志”的公民支撐(自主選民),台灣“缺乏法治”即是民主体制的無力,曾有人說與其這樣下去,不如讓“阿共仔”來管。(伊索寓言“農夫與蛇”對惡人是不能有憐憫之心的,建議執政者立即槍斃關在監牢中的死刑犯,就讓人民真正“有感”一下吧!)

註釋:1840年5月6日發行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由寄信人支付郵費,並貼上郵票作為憑證,這枚郵票上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頭像,此後各國相繼發行郵票。1878年清政府發行大龍票,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發行紀念辛亥革命的主題郵票,票面圖案為孫中山頭像的“光復紀念郵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發行“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郵票,下一題再為您講述第一套「台灣國」郵票主題內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