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3的文章

挑戰八千萬的博局

圖片
「可貴者膽,所要者魄。」想起武松過崗打老虎的氣魄!在某種程度上,古董收藏家同賭徒一樣,必須具備直覺、判斷、膽量,此刻風險就構成火坑,若不敢放膽一搏,怕買到假貨或怕買貴了,怕這怕那最終成不了專業收藏家。內行人就懂得先“投 石問路”摸清門道,搜異獵奇自然不愁沒有大魚可捉。民國《舊京文物略》則說:「古玩商店,以瓷器為大宗,金石書畫次之,瓦器木器又次之。」品玩金石璽印,是漢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屬於中國讀書人的品味, 不僅是一種物質存在,而且是一種精神文明的結晶,既可作為一種物資財富儲蓄,也可作為藝術來欣賞與研究。 收藏的第一條定律“物以稀為貴”,存世量越少的東西就越值錢,投資古代藝術文物能保值,要合乎真、精、稀三個要素,台北老藏家過世家屬散出“遺藏”拍賣,咱家趁此“良機”挑精揀肥,一舉拿下“黃壽山”龍鈕印章十八方,有考證的空間和價值,就先買下來再研究,專家不認“封殺”的物件,對有眼力者來說,則是“大利多”!以黃金計價的壽山田黃石貨源早已枯竭,發現竟然有人在網拍上“倒貨”,拍賣時標示為老壽山鹿目石、高山黃凍石、杜陵石等,除產地石農外親自挖掘最清楚外,通常可從石質判斷是不是田黃類外,其他坑洞產物不好判斷具体種類,只能籠統稱之為“黃壽山”石。 福建壽山溪的田黃石材經數百年開採早已趨枯竭,尤其是半斤 (300 公克 ) 以上的田黃,從這些老性的“黃壽山”石,包漿發亮“古色古香”的外表讓我非常很喜愛,多用紫檀紅木等高級硬木製作底座,吾初步判斷全部是皇家流失的東西。 1860 年以後中國文物流失史,一直是研究領域的空白,除了列強、日閥劫掠佚散或損毀的難以估計,還有太監私下盜取出宮的,連末代皇帝溥儀自己也盜寶,藉賞賜溥傑偷運到宮外 ( 至 1925 年止 ) 。 目前田黃石是一個特殊的門類,現在“奇貨可居”價比黃金高,其增值幅度絕對不輸翡翠。文物專家認為“撿漏”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不惜以一己之力來搶救國石寶藏,讓流散的重要証歷史之文物,免遭煙滅“不知所終”的厄運! 集藏審定古文物各人方法不同,從相片看趙之謙( 1829-1884 年擅書法篆刻碑帖考證)田黃三連章 ( 圖一 ) ,在自然光線下色澤最暗像烏鴉皮田黃,近看色澤則介於金黃與橘紅間,質地純淨透明類似田黃凍石,從鈕飾型制個人判斷應為清代作品無疑,印文趙之謙印、萊甫啟事、結習未盡 ( 圖二 ) ,刻字“佈局規

(21)狐狸專家 嘴唱烏鴉

圖片
在伊索寓言故事中,狐狸明白自己跳得不夠高,吃不到葡萄,他就合理化,縱使他真的得到了葡萄,他還是會說那些葡萄很可能是酸的,“酸葡萄心理”就是合理化,在文物界“妒嫉”或“輸不起”的人,常常會表現出這種心態。“老狐狸”都是善用權謀、心懷詭詐,有些人看來貌似忠良,滿腹“壞心眼” ( 鬼 ) 令人防不勝防,明裡美其名說是互相觀摩,妄圖從中攫取個人利益,看到別人值錢的寶貝,硬把真說成假、把假說成真,全面撻伐或唱双簧,打壓貶低“批判”得一文不值,然後再設法從烏鴉嘴裏奪糧 ( 搶走肥肉 ) 。 有些玩瓷者 ( 半把刀 ) 收了一輩子,買進絕大多數屬垃圾貨,偶爾僥倖買到一兩件真貨,最終還是握不住啊!行家就是靠一張“江湖嘴”胡說八道,常使局面混亂從中圖利,讓人“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使你無法“獨立思考”做出錯誤的判斷!買文物藝術品是一場智力的博弈,更是投資者多方面的才能與膽識的体現。要成為“贏家”就必須多做功課,如何破解“誆人”的詐術,在現實中當一個有理性的人,你真的看懂這些破爛嗎? 各個不同領域,都有其專精與“門道”,每個人的專業不同,都站在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裡,那圈子就是他們的“天下”! 文物市場隱伏著殺機,吾承認“道行” ( 詭詐伎倆 ) 尚比不上高明的行家,上回西泠印社拍賣公司來台征件,在下拿去的五組藏品全遭“打槍”斃命,鑑定專家拿起“趙之謙印”三連章痛批:「這個如果是真的就值八千萬!」然後再交給手下繼續批鬥,與我早年在文物研習會的遭遇相同,不免 心生“狐疑”拍賣行業也有黑暗內幕,邪性乎!為尋求“真相”不計毀譽,挑戰八千萬博一局、押一注,憑著賭徒的“直覺”放手一搏!不押機率小的, 20% 以上才賭,自認也許有五成 (50%) 勝算,“孤注一擲” (All in one) !網路上確實有金磚可撿,是“高手”就不會空手而回! 1860 年至今已失蹤 150 餘年的寶物舊印,磅礡大氣的田黃巨奎雕成的三連章,歷經劫難仍保存完整,這是多麼值得珍惜的因緣啊!滿清入主北京後,為了鞏固大清江山一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緩和民族矛盾與攏絡漢民族,文人賜田黃石章、武將賞黃馬掛,這回只要押對了,我將會成全世界收藏田黃石的“老大”!   ( 來點不一樣的教材,田黃考證請至“金石之好切磋交流”欄目閱讀。 )

〈老坑舊種田黃石熟與老賞析〉

圖片
中國璽印屬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承續性,因而往往具有“懷舊”情感。對璽印文物的收藏、研究和欣賞,吾懷著一種對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敬仰,在此領域內仍然有不少處女地等待著墾拓。傳世舊品顯得古雅沉靜,透露老性沉穩的氣質,如美酒存放得越久,味道越濃郁醇厚。其中石材通体透明的“田黃凍”顯得格外通靈,便成為當時的上等貢品,年代久遠的“老坑舊種” ( 圖 1) 收藏價值最高,尤其是顏色鮮明田坑石“黃金黃” ( 朱 + 黃 ) ,色彩純度“高”,品級屬“正”,肌質通靈度“靈”、“純”,請參考弘曆、弘旿書畫三連章 ( 圖 2) ,此回遇上通靈無比的透明体,如果真的是“田黃凍”必價值連城!您說我能不賭一把嗎? 古印賞析:善於鑑別田黃的行家有時會講,這塊田黃比較“熟”或比較“老”。所謂熟、老,指色調比較濃、比較深,是指這塊田黃石在地下沉睡的時間比較長,顏色較淡的似乎比較年輕 ( 嫩 ) ,時間自己能說話,真老件皮殼與新工藝應不難區分,差別還有從刀法、佈局、立体圓雕、層次等,技藝高超的雕匠,刀法明快毫不拖泥帶水,感覺上就能一目了然。吾入藏六組三連章印材方正,符合古云「以方、高、大為貴」,又能左右成對才算完美,鈕頭圓潤飽滿下飾夔龍錦褥紋樣,雕工犀利線條流暢,堪稱一個完美典範;龍首鬚角、張嘴瞪眼、眉毛鱗甲工藝複雜 ( 皇家鈕頭雕特徵 ) ,大師必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只會選用上等田坑石材,功力深已達爐火純青的境地,連每一朵浪花、佈局、翅翼、趾爪都圓潤典雅 ( 均非直接切刻的平板紋樣 ) ,要達到這樣的藝術境界,除了雕刻的基本技巧,藝師本身還要具有藝術美學的修養。鑑別“石中之王”方正、高大之外,還要辨識田黃石的“本色” ( 所含主要色素、次要色素和色度濃淡、清濁 ) ,不能在燈光下觀察,而要在太陽光下觀察 ( 圖 1) 。吾確信應該不是新雕贗品,“師傅級”雕匠的作品,是值得信賴與推薦的。 如果沒有我的關注,清代皇室收藏的這批田黃石精品 ( 註:宮室所遺印材許多未雕印文 ) ,乾隆時期存放天壇的重要歷史文物,此回再流散可能遭致“煙滅”不知所終!文玩古董免費學習網站,竭誠歡迎使用社群留言與交流,和朋友一起分享文物深藏之奧妙 ( 真善美 ) ,搜尋塵封的歷史證物,挽救中華文明至寶,捍衛“龍脈” ( 我的親族 ) 展開冒險行動! ( 待續 )

〈趙之謙壽山田黃石古印鑒賞〉

圖片
在中國黃色意謂著“吉祥富貴”代表尊榮,曾是位於九五至尊的皇家,所特別享用的顏色,皇帝的“威權”擁有天下,寶藏都屬於我唯我一人獨享。福建壽山田坑石色澤潤黃命名“田黃石”,其中透明者稱“田黃凍”,就是帝王宮室的珍藏品了。自乾隆至清中期開採於福建壽山鄉田黃石產量最大,當時這批珍稀巨奎最後流落何方?有不少千古之謎等待著人們去破解。 1860 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時流出宮外,最先收藏者為北京城南大興傅栻 (1850-1903 年 ) 之父,傅以豫 ( 約 1827-1898 年 ) 又名以禮,號節子,齋室“華延年室”,傅節子曾在福建當官,喜金石尤好集印,故亦交好於趙之謙,趙氏為節子刻印多達十七方,日盛總裁陳國和藏品“大興傅氏”田黃平頂方章,即為同治丙寅趙之謙為節子補刻。有三組三連章因緣際會落入趙之謙手中,最大的一組左右鈕頭雕“贔屭” ( 圖 1) ,龍龜合一能承載重負,印文九字三行有“節子辛酉以後所得書”、“會稽趙之謙印信長壽”、“華延年室收藏校對印” ( 圖 2) ;節子辛酉年 (1861 年 ) 同治帝载淳元年,推算趙之謙 (1829-1884 年 ) 刻印時當在此之後。次大的一組三連章為龍吐珠鈕 ( 圖 3) ,刻有“悲翁審定金石”、“南園耕讀人家”、“能事不受相促迫”字体嚴謹莊重 ( 圖 4) 。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提出:「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山。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意謂繪畫乃至整個文藝創作,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是不能逼迫的,不能趕得太緊。文人用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不受載体限制,濃縮成最簡練的文字,篆刻將中國漢字的美推向極致。 每件文物的產生都有它的傳承脈絡,看收藏品不同於看貨,有時必須參考全部相關的器物,就如同考古挖掘一樣,同墓穴伴隨著出土的文物有什麼?從台北老藏家最後釋出的大批壽山石藏品,我大概能讀出一些訊息,推測文革時期破四舊,致使這批古印寶貝流落海外來到台灣,尤其是鈕頭雕“正龍”的壽山石絕非凡物!長期以來壽山石被稱是印鈕藝術天下第一,今天特別將同系列八組“雕龍鈕”三連章,非本人持有的兩組相片上傳,皮殼老舊有川蠟保護,“包漿”厚而發亮,已有些年代的老東西了,印面所殘存硃印亦非新泥,加上每組三連章原配硬木座有縮小變形均係舊物,個人認為沒有作偽之嫌! ( 待續 )

〈品味歷程牽引出懷舊是常情〉

圖片
貴族品味是什麼?讀董橋自選集《品味歷程》終於明白,“大師” (Master) 不同於“名人” (Masters) ,才氣高出乎其類,功力深拔乎其萃。董橋以博學著稱,而其博學的一大源頭,來自他對中西「骨董」的愛好與用心,對“從前”的傾心難以忘懷和依戀追慕之情,寫作題材常借物言史,他懂得你不能懂得某種事物內在的美學或哲學,或文化上的品級高下差異,他因為掌握了這種神秘評判品鑒的標準,所以才驕傲。自古中國文人心高氣傲,找到“自信”並引以為傲,看收藏品即可知文人畫“內蘊精神” ( 充滿傲氣 ) ,自傲者眼高於頂“看不起人”! 香港九七前後古物大量流到台灣,當時看到流落市場的祖國珍奇文物,我就會立即買下來,是以「身分認同」對自身文化無盡的鄉愁,探索中國文化歷史的“生命力”讓我感動。 買藝術品有兩種人,一種是錢太多;另一是自大狂、心高氣傲者,太臭屁!為什麼說「真善美」?就是因為先有真,善才有意義,不然就是“偽善”。真善之後才會感到美,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忽略了真的重要性,例如有人喜歡買仿冒品,認為只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裝成很有錢的樣子,騙過別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是美國最近有個研究發現,買仿冒品付出的代價,可能比省下的錢多的多。人們買仿冒品是想用“假的”來增加自己的身價,但是他們不知道騙過了別人的眼睛,卻騙不過自己的大腦,不誠實者在不知不覺中,比較會作假、敢欺騙,使自己做出了更多不誠實的行為。做人最重要的是真,一個不真的人是虛偽的,是不值得信任的。 人生最有趣的風景是「品味」!品味就是一種“認識”方式,顧及到對單一事物的判斷,對潛藏於審美主体內來自傳統之「古」,文人是以傳統文化積澱出來的整体美感,來進行對每一單個審美對象的品味;而品味“認知”方式中,並無某個普遍準則的存在,只希望後學同好也能懂得品味,表現出有錢、又有閒的時尚感。台灣藝術家楊柏林說得好:「閱讀真文物和結交真朋友一樣,可遇不可求。……我喜歡聽千年骨董尋寶的傳奇,當一個人生命經歷許多奇特的冒險故事,會使他的收藏、人生品味和生命高度一如國王。透過彼此對真正古文物的見證,他甚至能鑑賞我最早期的作品〈思緒國國王〉,當英雄所見略同,便可以在對方微笑的眉宇間,傳遞一種如古典音樂般的語言和情感。」   附件:〈論品味與鑑識〉原傳送時間: 2007/6/14 談到皇族“玩古”品味,宋朝皇帝宗室趙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