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敬畏堂主人創制若深甌審定〉

圖片
「審定」是一種反覆推敲的過程,真的?假的?兩方攻防…有人“懷疑”可能不是真的!真文物會自我揭露不可說的機密,等待“有緣人” ( 知音 ) 前來相遇 ( 一等就是 300 年 ) !戀物收藏成癖又稱“習癖” (Fondness) ,指耽溺文玩古董具有熱情者,可視其為與人生一切事物同樣真實的人。鑑藏家 「鑑」定真偽、「賞」析好壞,我會依循自己的“直覺”做出判斷;一般投資人大都著眼於珠寶、股票、房地產的保值,卻忽略了“鑑藏風雅”對我們心性的影響,這是古人比我們優勝的地方,而“庸俗市儈”大都不能稱為鑒賞家或收藏家。 “若深珍藏”茶盞賞玩要旨, “獨啜得神,對飲得韻,三人得趣” 之工夫茶飲增添了無盡的歷史文化內涵。中國瓷品工藝慕古追遠之風,始於宋而臻於清,康熙青花瓷是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一個巔峰,典型 “ 康青”繪畫重丹青渲染,色分多層次呈色如翠毛藍之類,筆細毫髮自由揮灑水墨淋漓,這種至純至美的“康熙藍”,有唐代的審美風尚令人嘆爲觀止,到康熙晚期以後忽然芳蹤遠逝,而“若深珍藏”款茶器更是當時民窯青花瓷的楚翹。相關文物涉及有很多不同的史料,見《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都被規範進工筆山水畫的法度之中。若深珍藏茶盞的杯與蓋上繪圖案一致,似如此精采的青花人物畫茶盞僅有一只,為敬畏堂主人專用,另有茶客杯“三”只為招待眾友時持用,青花加繪紅果均為其時代風格特點,總觀後仿“若深珍藏”四字書法功力相差甚遠。 “文人畫"乃中國繪畫中特有美學,文人畫亦稱“士人畫”有故事的真相和內涵,最早 出現於北宋時代,最直接的契機是蘇東坡等一批文士的介入, 依蘇軾的見解謂:藝術上的最高境界常在“鹹酸”之外,即超越感情的具体形象之外。若深甌上左邊是蘇東坡、右邊是黃庭堅與佛印和尚 ( 手挽袈裟 ) 構圖即是《三酸圖》啊! 一個人活著時若無奇聞軼事可以回味,並在死後繼續流傳,便容易在歷史上銷聲匿跡,被後代子孫徹底遺忘,絕大多數人的命運皆是如此!追本溯源藏身於“知識之樹” ( 菩提樹 ) 後的故事人物富有趣味性,而蘇東坡正是中國文人的代表,可寄託思想以供玩賞。 蘇東坡剛開始時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離不棄地追隨左右,苦心勸化點悟於他。自身的親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斷勸化點悟,蘇東坡終於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輪迴”之說;蘇軾 (1037-1101 年 ) 字子瞻前世是一“ 修行僧人 ”,故號

〈敬畏堂主人創制若深甌考證〉

圖片
將齋堂號名和清供珍玩之類燒在瓷器上,作為私家藏瓷之標誌,故又稱“私家藏款”, 最早出現 於清康熙朝,杯底書有“若深珍藏”、 “敬畏堂製”名號精品瓷款識,由於堂號款歷年久遠可綿延數代,釉色至後期或多添品種,據 1906 年清官陳瀏於《陶雅》所載,署敬畏堂製之器器具多系豆青。 “若深珍藏”青花瓷茶盞一套四組 ( 含蓋、杯、托三件 ) ,是否為康熙年最早的“原創”若深茶盞型式?吾所見含蓋、杯、托三件式茶盞,官窯始見於雍正到乾隆後才較多,一套四組為同一爐燒造的作品,為何只有一只畫青花人物圖的書“若深珍藏”底款,另三只繪青花釉里紅山水畫的書寫“敬畏堂製” ( 圖 2-3) ,其中又有何緣由耐人尋味!? 因為過去沒有人看過此組茶盞實物,現在審定是否到代 ( 康熙 ) ?可從型制、氣泡和青花發色 ( 舊稱“康青”又稱翠毛藍或寶石藍)等來判斷,或比較同時代燒造的康熙青花釉里紅瓷器都可以得到答案 ( 註:釉里紅為丹砂非常用的氧化銅呈色劑 ) 。「考證」講究的是利用文獻資料反覆推敲,筆者此回不用考證法,而依據同出實物見證來辨別、鑑定及審定文物真偽 ( 作品年代 ) 。中國文人雅士偏愛“淡泊明志”的追求,瓷器上的水墨畫 ( 文人畫 ) 工藝精湛,名士隱居山林在大樹下談什麼 ( 取的是三酸圖輪迴故事的典故 ) ?閱覽真文物和結交“知音”朋友一樣,是可遇而不可求“機遇”,感謝同好藏友讓我在此發表鑒賞心得! 人生必會留下走過的痕跡,故一套四組文物同時被發掘出來時 ( 圖 1) ,吾即可大膽推斷 “若深”者乃敬畏堂第一代主人也! 根據個人觀察發現“若深”形制並不一致,清代早中晚期除各年代款寫款均不同, 在文學作品裡,像 “詞海拾貝, 靜水若深 ”和“ 君心若深 ,夢也闌珊” 等詞句亦是屢見不鮮。清代景德鎮的工匠製作“若深杯”基本型都採用“闊口”而“底平”,至清中期“若深器”去掉蓋和底托只剩杯子,到清晚期瓷胎仍保持“白地藍花、底平口闊”等特點,杯子變小直徑 5.5 、高 2.5 公分的外型,繪樹石小船山水人物飛鳥等物象,畫面雖小場面卻不小境界亦開闊,“寒江獨釣”乃晚清瓷器繪畫的特徵。 ( 中 ) 相片:圖4.景德鎮新仿若深珍藏茶盞敬畏堂製。

〈敬畏堂主人設計若深甌原型〉

圖片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所遺存下來的「文物」也最多,反映中國自遠古至今的輝煌成就,僅說陶瓷一項已讓外人不勝仰慕!現階段更應加強“文物研究”探索未解謎團,孔夫子早在兩千年前就已感嘆說過“文獻不足徵”!此回又針對“若深”甌發表個人觀點,吾非學院專家研究文物可不受設限和規範,解讀就是高級“推理”加入聯想力,試圖辯正、考證、分析的「論證」方式,自成“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若深杯追本溯源最早見於清康熙年間,文字資料見 1851 年 ( 清咸豐元年 ) “杯隱”所寫的古陶瓷專著《杯史》,書中明確記載:「本朝器……抹紅碗、若深杯、雕龍杯」。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云:「若深珍藏為康熙製品,又有略園、荔莊、明遠堂、百一齋等,皆乾隆間製品。聽雨堂、惜陰堂乃道光製品,其主製者未詳……若深以小品茶杯為多,或謂製者乃一嗜茶雅士也。有不書若深而書一玉字者,亦是同一人所製。」而稍後趙汝珍寫的《古瓷指南》,則把名噪一時的“若深”歸入帝王名室款識,以上推斷均有待進一步考證。 2014 年 11 月 23 日我請北部藏友開車去取網拍新購的四塊花磚,同好無意間秀出手機中一款“若深珍藏”蓋杯 ( 圖 1.2.3.) ,請示是否為真品及有到代康熙嗎?我回答說憑款識寫法與青花下沉,應屬清代產品無誤,尤其是 將“深”左邊三點水寫成兩橫一豎似“王” 字旁,心中霎那間靈光一閃…,“若深杯”在工夫茶器具中之重要,是否就是最早的“若深”甌實物?吾這回又要破解一樁陶瓷史懸案了,於是遂請友人將其十年前得到的四組蓋杯,次日全數帶來以便“上手”詳細審查鑑定,為方便藏友學習辨識真贗品間的區別,又拍攝新仿兩組 ( 三件式 ) “若深珍藏”蓋杯 ( 圖四 ) 青花飄浮未見下沉 , 若深“珍”藏文字書寫完全仿寫自原型。 古代陶瓷研究不同於一般歷史研究,有些沒有可供參考的文獻資料,可依同出實物相互比較是為見證 ( 互相印證 ) 。 2005 年陳香白新版著述《潮州工夫茶》特意加入了“深琛之辨”一節,並說明原因有三:其一是古代陶瓷產品書款者,多屬工匠(尤其是民窯),並非專業書家,偶或 將三點水寫“手牽手”的,抑或由於筆跡漫渙,燒成後看來倒更像“琛”字。 其二是仿製品錯了,後仿者“照搬”導致以訛傳訛。其三是由於“若深”名氣大,所以也不排除造假者故意用形近字“琛”來魚目混珠的可能性。包括當代工具書《中國茶

〈閩式功夫茶具和若深杯賞玩〉

圖片
中國茶道最為講究的恐怕要算“功夫茶”,《清朝野史大觀》載「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泉、漳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功夫茶大都是閒情逸興烹飲或作為待客的禮節,故有“閑來細品功夫茶”無茶不成禮之說。“功夫茶”除講究茶葉與泡茶之法外,還非常講究泡茶的用具,如連橫所述“若深小盞孟臣壺,更有哥盤仔細鋪”,即泡工夫茶的三件最主要的茶具:孟臣砂壺、若深甌(小薄瓷杯)、哥窯茶盤(清代景德鎮仿古瓷盤);復古懷舊本來就是時髦的一環,清代前期就熱衷仿古窯名瓷,特別是從雍正開始,御窯廠就不記工本的從事仿製汝、官、哥、鈞等名窯瓷器。吾收藏此盤為白胎非黑胎紫金土,是清初雍、乾兩代仿燒宋哥窯百色碎器,產品有 5 個或7個 支釘鑲金銅邊( 見圖示),而晚清至民國時期仿哥釉則無支釘。當年的宜興的“孟臣”款朱泥壺、景德鎮的“若深珍藏”款青花小杯都是訂做的,都“貴如拱璧”,就不必說哥窯茶盤了,當時都是非常貴重的器物,若非達官貴人或富商人家是賞玩不起的。 品茶工夫最先出現在,使用傳統的潮州手拉壺,採用最原始轆轤為生產工具,通過手工技藝的擠、壓、拿捏製作而成,有強烈地方文化色彩。注重烹泡的技術性和品啜的藝術性,泡沏技法大致有“高山流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 據靜參道士所說泉州、廈門人以名種為工夫茶也一致。閩南安溪茶與閩北武夷岩茶,這南、北兩種茶的製作之法,都屬“工夫”茶製法; “工夫”茶亦即指武夷岩茶中的佳品,茶名分四種有小種、花香、工夫、松蘿諸名。清雍正十二年( 1734 年)刊印的陸廷燦《續茶經》記載:「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所製者最為得法。」又有《續茶經》引《隨見錄》說:「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岩茶,水邊者為洲茶。岩茶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南北兩山,又以所產之岩名為名,其最佳者,名曰 工夫茶 。」以上為閩南“工夫茶”最早的文獻記載。 以台灣老一輩泡工夫茶,在 1970 至 1980 年臺北橋下可流行,由小販挑著擔子午後才出現, 1976-1977 年間吾曾受鴿友邀約前去品嚐,閩南老人家愛飲工夫茶可窺一般,二至四人聊天“會飲”四杯剛好,朱泥小壺聚熱揚香是泡烏龍茶最佳首選,濃濃的茶湯色黝而味焦,配合小杯飲用,同時點些疏食小菜和魯味。潮汕人呷茶講究“趁熱”品啜,因為茶沖泡好若放久則香味殆盡,茶水一經斟入杯裡應乘熱而飲,端起茶杯先嗅其

〈創新花磚為台灣文化注入美感〉

圖片
淘寶達人遊藝玩樂瘋台灣,本島遍地珍奇異寶隨您撿!本月中旬驚見台灣早期精緻的彩陶原創“遺珠” (20 世紀後期作品 ) ,中國傳統題材轉化為在地精神的精緻陶瓷藝術品,而且只花費很少的代價 (2600 元新台幣 ) ,只要上網輕鬆地一按鍵,四塊創新的陶瓷花磚就“手到擒來”!吾從一個闖關的初學者躍升到“神人”境界,体悟出“洞徹萬物”之理,徹悟、契悟到“禪悟”,風起雨下自有定數,凡是有悟性者皆具“慧根”,覺悟出萬物皆空、萬緣皆滅!無拘無束、隨興所至便能進入“隨心所欲”的境界,可惜不是人人都做得到,走寶乃“力有未逮”徒喚無奈,只能怪自己學藝不精! 禪窯燒造 ( 圖 3) 創新花磚系列,金雞啼鳴、大吉大利、事事如意掛飾 ( 圖 2) ,中國古代科舉取士,手工鎏金彩釉公雞啼鳴壁飾,“一鳴驚人”象徵文人高中狀元 ... ,如意雲頭加上四個橘子、柿子,寓意大吉大利、事事如意;雲鶴圖案 ( 圖 1) 受宋人崇道的影響,白鶴乃展翅即象徵“鴻圖大展”,人心渴望“一品當朝”具有恭賀之意,鶴身驅直立設計成一顆鳳梨,為乾唐軒早期的陶藝作品。創新花磚為台灣文化注入美感和品味,中國傳統元素四方格花磚系列,擬用來裝潢小女新居壁飾,使居家氛圍有添丁旺財、興盛發達的美好祝賀 ( 空間亮起來有了生氣的風水聚財模式 ) ,勝過室內設計毫華不實用的燈光效果,美觀、萌發、趣味、新潮、吉祥圖案,相信大家都能接受、喜愛並受到歡迎! 建築大師漢寶德曾說:「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只是在美感上輸給西方。 … 台灣自創「文創」一詞,因此模糊焦點、失去方向,重「文創」而輕「文化」,造成文化環境貧瘠,文創產業也無法開花結果。」 創新花磚是“文化”的產品,橘子和柿子金黃與橙紅,閃亮耀眼的“傳統”意象,感到豐收的喜悅,平凡的幸福感; 創新就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全球經濟變局下的生存壓力,能商品化的創意與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精緻的“文化藝術品”才能使產業有前景 ( 商機 ) ,透過專業團隊的審慎規劃,擬訂最適合企業的經營模式。守護台灣愛鄉土,在這美麗之島 (Formosa) 生根,有了歸屬感,這才是企業家守護台灣的概念。

(24)神人出招 連中三元

圖片
“ 神人 ” 西方稱 “ 預言者 ” ,台灣叫 “ 老仙覺 ” 指神通廣大者。 每個人依照各人的經驗和思考 ( 哲學觀 ) ,任何判斷都不能 100% 正確,少走些冤枉路,並複製成功經驗,若賠錢收場就暫時收手。吾從網拍買貨得到的數據 ( 經驗 ) , “ 命中率 ” 提升到接近 85% 就不錯了! 這是用金錢與時間 ( 浪費生命 ) 換來的寶貴經驗,巨大損失讓人痛徹心扉,同樣的錯誤只允許犯一次,你遲早就能成為 “ 大贏家 ” ! 2010 年吾自評淘寶功力可再上一級榮登 “ 神人 ” 級,當發現一個高檔稀罕物青花鮮紅釉高足魚盤祭器,為明代皇帝祭祀宗廟祖先神位與祭壇祭日所用的供器。「朱」為明朝國姓,從祭日、月所用祭器為紅色 ( 代表太陽 ) 、白瓷祭月 ( 代表月亮 ) ,紅釉高足供盤盤內繪青花鱖魚,堆放果品或許就是一條魚。如何解讀永樂帝遷都北京 ( 中山王 )   此一大歷史懸案之謎?彷彿歷史就在吾手中,明成祖朱棣剿滅蒙古北元政權後祭祖 “ 恢復中華 ” ,皇帝至天地壇親祀天地、社稷、宗廟, “ 祭之以禮 ” 乃儒家古訓; “ 永樂年製紅釉青花鱖魚水藻紋供盤 ” 盤心三個裝飾部位,以盤心為主題繪一條鱖魚俗稱桂魚 ( 花鯽魚 ) ,身長扁圓肉質細嫩又肥厚鮮美,尖頭大嘴帶利齒,体青綠色有金屬光澤,体側有不規則的花黑斑點,背鰭前半部爲硬棘至後半部爲軟條,鱖魚,内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故爲魚種之上品。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將鱖魚譽爲 “ 水豚 ” ,意指其味鮮美如河豚,另有人將其比成天上的龍肉,說明鱖魚的風味的確不凡。 永樂紅釉一組三件,漢語數字「三」來指事物時,通常不是說數目上的三,而是做 “ 多 ” 來解釋,如八卦「乾」為天,劃出三橫槓為代表,自明代起祭祀用 “ 瓷器 ” 擺設三供 ( 註釋一 ) ; 註釋一:漢族凡和禮儀有關的文字,如禮、祀、祝、禱、祈、祐、福等等,都是以 “ 示 ” 為偏旁有何用意?《說文》:「示,天乘象,見吉凶。」所以示人 ( 主祭者 ) 從日、月、星三乘也。甲骨文示的本体是「 T 」形,見長沙漢墓 T 字帛畫;又《楚語》「血以示殺」,用紅色代表祭牲之血,故禮儀祭器文化 T 型高足供盤;永 “ 樂 ” 字的甲骨文是 “g”… ,這是目前發現帶 “ 永樂年製 ” 帝王年號款,最早的皇家祭天用瓷彌足珍貴! 神算高人掐指推演 “ 計算

〈中國人的皇帝夢〉

圖片
籍貫北平的國文老師所說,“總統”也等於是一個集權的皇帝,中國人潛意識裡都想當皇帝!民國推翻滿清後,從袁世凱“帝制再現”,統治者的心態均是如此!收藏家當然坐不上皇帝寶座,只好關起門來玩歷代御窯瓷器,廣蒐帝王象徵的龍紋器物,也算過一過當皇帝的癮! 在審美的世界裡“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件“十八世紀清代藍地緙絲龍袍” (長145公分符合 專家說法清雍正龍袍製作水平最高)為宣龢齋主人 1999 年初購藏,當自己有能力購買美術品就逐年增購,年輕時買入賞玩,到退休沒有收入後再考慮賣出 ( 圖 1 中國嘉德 2014 秋拍 ) ,換手交給後學者玩賞。 “緙絲”是中國絲綢工藝的最高巔峰技藝,被譽為“織中之聖”。因為圖案精美,工藝極為複雜,得之不易,因而又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自宋元以來一直都是皇家御用織物,明萬曆皇帝已穿著緙絲龍袍,中國不可思議的手工製品包括瓷器、絲綢 ( 絲織品 ) 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 成本 ) ,一件皇帝穿的緙絲龍袍很難取得,兩名工人要花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郭良蕙曾經說起西雅圖表弟,購置一湖濱豪宅,擬物色一件龍袍作為壁飾,至今未能助之達成心願。應該收藏哪些“鑒賞物”及如何獲得這些物品,士家子弟就得接受這樣的教育,指“文化品味”即古董鑑賞知識;大陸蘇州現有仿製龍袍,還可以幫客戶訂作戲服,古物收藏首重真假辨識 ( 圖 2 銅鈕鏨雕龍紋 ) ,所持有的美術品是真品,才具有國際性身價! 皇帝穿的龍袍是否有辟邪作用? (2010-04-02 回答雅虎奇摩知識 ) 中國皇帝穿著龍袍有悠久的歷史,明、清朝服一般色用“明黃”,清代皇帝禮服 ( 朝服、袞服 ) 的基本款式,以上衣、下裳相連的長袍相配而成,通身繡三十四條金龍,另配箭袖和披領,九五至尊服飾顏色並不限明黃色,服飾幾多尚有藍色、紅色 ( 含赭色 ) 、與月白色等。皇帝吉服 ( 一般禮儀慶典服用 ) 通稱龍袍、龍掛,通身繡九條金龍,正龍繡在前胸、後背和兩肩,四條行龍在前後衣襟下擺部位,前後望去都是五條龍 ( 寓意九五至尊 ) ,第九條藏龍隱於內襟,脫衣時才能看見。據記載皇帝每天至少更換二至三次服飾,穿不同的服裝,要與不同的冠帽相應,腰間都要繫朝服帶,並無規定要繫玉佩。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包括日、月、星辰、山、龍、宗彝、華蟲、藻、火、粉米、黼、黻,圖案發展歷經數千年,每一

(23)致勝關鍵 對決眼神

圖片
  每個人專精領域不同,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文物界的傳奇故事與醜惡說不完,日前又得知某人買骨董投資 5000 萬“血本無歸”,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進入這個圈子,驢子闖入叢林是無法存活的。獨特的推斷能力及敏銳的洞察力,都源於長期有系統的訓練,吾自十七歲起利用圖書館,攻讀研習文物藝術品,玩了四十年直到 2010 年總算跨入“神人”等級,尋寶專家如同賞金獵人是個收入不錯的職業,面對高風險的交易,需要勇氣、決心和眼力,沒「眼力」者就沒有資格買到便宜的好貨,電視劇《霧里看花》首集中有一段師傅告誡徒弟的精采對話:「古玩吃的是眼力飯,撿漏是它,打眼也是它,眼力就是一把刀,在這江湖上混,宰人、防身都靠它。」至於要如何練眼神?練習看鏡頭眼神不要飄,瞪眼或宰人時不眨眼…(查理士布朗遜對決時的眼神)。   凝神靜思全神貫注,双眸炯炯有神,擁有自信的“眼神”;即金聖歎所謂: 「胸中一副 “ 別才 ” ,眉下一雙 “ 別眼 ”( 能見之眼 ) 。」 檢覆梅蘭芳練眼神秘訣,養鴿子可以訓練眼睛? 只要放鴿子外出飛翔的時,眼神隨時追逐觀察每一隻愛鴿的情況,方法就是這麼樣簡單!梅蘭芳通過幾年的養鴿經驗,每天“望高”練眼直到眼睛不眨。眼乃心之門戶,入眼方知大有訣竅,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眼睛練成了一雙神光四射、精氣內涵的俊眼了,這樣能使他的眼神由“媚”變為“深”。梅蘭芳表演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他那雙眼睛非常有“神采”!梅蘭芳是近視眼,但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來,當年梅蘭芳為了讓眼睛有神,天天盯著太陽看,練到最后眼睛一點都不會流眼淚,變得炯炯有神,神采飛揚。他這种練習方法很早之前在京劇界中非常流行,扮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也曾經用這种方法練眼睛的神采。 蜀人相眼,閩人相骨,浙人相清,淮人相重,宋人相口,江西人相色,魯人相軒昂,胡人相鼻,太原人相重厚。擇交在眼,眼惡者,情多薄,交之有害,然露者無心,不可不詳審也。問貴在眼,未有眼無神而貴且壽者。 1976 年離校前同班的石信陽私下對我說,畢業後所有的同學都將再在他腦海中消失,包括他那一群前呼後擁的死黨,唯有你的一双 “ 眼神 ” 一輩子也不會 “ 忘記 ” ! 他極酷似顯赫的父親 ( 像同一個模子造的 ) ,石美瑜律師當年曾在美國密蘇里軍艦簽署日本投降書 ( 見證人 ) ,戰後擔任「南京大審」庭長時 ( 下圖 1947

5.夢想是無止境的偉大工程

圖片
  21 世紀是收藏骨董的世紀,進一步將“蒐藏學”化為知識的「聚寶盆」!龍神旨意我來執行,命運全由自己操控,創造奇蹟一人搞定!開始轉攻人生的第三座大山 ( 即成立慈善救濟基金會 ) ! 人到老年,會突然醒悟:生命是有盡頭的。 每個人血液中都有獨立、自信、嘗試、冒險的基因,『英雄』要追尋他的命運,自己的人生自己做決定,冀圖在歷史上留名則可不必,只求做出貢獻就可以了,當你不再做出貢獻的時候,就已邁向死亡。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典範和理想 ( Classic & Ideal ) ,人生在世一定要活的精采、活的漂亮,充分發展的“自我實現者”,這比單純活的幸福更重要!能有夢想總比沒有夢想好,懂得選擇美好而可以“自主實現”的夢想,成功不是靠夢想,而是靠自我“實踐”! 孫文:「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 證嚴《靜思錄》說:「凡夫追求財物,聖人追求真理。」證嚴靜思語:「信心、勇氣、毅力三者皆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有人說台灣人缺乏勇敢做「大夢」的格局!“創業”野心要大,夢也要大。敢去突破、挑戰,為創下一個“當代傳奇”豪賭一把,以小擊大槓桿操作,出資 2000 萬力搏 20 億以上,能否翻百倍是不是在作白日夢,圓夢則人生變得偉大! 誰沒有過“賭”一個未來的念頭?“下注”根據的是個人主觀偏好,陷入“妄想”狀態乃大忌,從“選擇”到“放棄” ( 事不過三 ) 邁出一步! 給我夢想其餘免談,以匹夫的力量去做“獨立救世之道”!可能已沒有“下一次”機會,要嘛大贏或大輸才像“英雄”,把握當下豪賭一把,不論輸贏都將賺到了傳奇! 藏品說明: 石不能言最可人,壽山石紅芙蓉白裡透紅,匠心獨具雕成 “愚公移山” 文房供石,石峰玲瓏的“小蓬萊”山子高 9.8 公分,讓愛做「大夢」的我由衷欣賞!   附件:〈夢想是無止境的偉大工程〉 原傳送時間: 2006/8/14 「路途不怕遙遠,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為堆砌一座藝術殿堂,傳達人類崇高的理想,每“一塊磚” ( 留言 ) 都盡心去完成,大丈夫勇於實踐個人理想,成功向來只屬於“不甘平凡”的少數人!成功裡包含多少辛酸,榮耀的背後將付出多少代價?為維護個人與國族利益打開僵局,打一場有所突破的硬仗,無限風光在險峰,能否攀向頂峰創造前所未有的

〈收藏是一種行善的方法〉

圖片
吾對具有某種“唯一”特質的文物特別寶愛,據發現許多新出土的元青花罐,是用來裝火葬後殮骨灰的用品,其中又以帝王等級灰罐為最高。 1988 年珠山北麓風景路出土元代御用瓷器雙角五爪龍紋瓷器殘件,文物的精美度和研究價值在歷年的考古發現中首屈一指;據《經典中國》娛樂中天第 39 台報導 ( 台北地區於 2009 年底播出 ) ,景德鎮考古專家欲找尋雲龍紋青花筒式罐破片, 2002-2004 年再次發掘珠山北麓元官窯遺址,拼湊出的殘件高 29 公分,曾經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吾藏品高 27 公分、口徑 17.2 公分,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有複製品,將來會不會有仿冒品上市,就不敢保證了。 收藏是一種行樂的方式,許多人勞碌一生,到頭來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未能留下什麼而抱憾終生,吾懷抱 著知足與感恩的心,也替自已留下一件(懷璧其罪),以備將來裝骸骨灰使用!如果有企業收藏與慈善家願意走「菩薩道」,捐個五至十億當創辦人,除了坐上首位基金會董事長寶座外,這件舉世獨一無二的『名物』 ( 愛河橋慈善基金會第二件義賣拍品起標價 1500 萬美元 ) “元官窯孤品青花舍利罐”就屬於您了!   附錄:〈骨灰級收藏家〉 生命因為書寫而奏出“悲欣交集”的前奏曲,名人作家林文月 2003 年 12 月 9 日發表 AL ,追記自己與家人去佛羅倫斯旅行的因緣,給我帶來很好的“啟示”。林女士說先生所收藏的鼻煙壺,她自己留下兩個裝著丈夫的骨灰,一個出遠門隨身帶著,另一個放在加州家裡,兒子與女兒也同樣帶著父親骨灰去旅行,全家培養建立的革命情感令人感動! 世間有哪個場所是能永久居住呢?我打算留下一件特別的禮物當「傳家之寶」,讓子孫在生存遇到困難,或家族遇到危機時取出變現,屆時將會証明此骨灰罐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元青花瓷上畫有“卐”字雲可說“史無前例”,我將以生命來背書,保證此物件乃“世界級”瑰寶,百年後將利用它“環遊世界”!不論到那一國的博物館展出,都會有很多人來看我 ( 中國最精美的陶瓷藝術品 ) ! 在一個極難成功又競爭至上的領域,憑著專業眼力、辨識本事與研究興趣,虎穴龍潭闖一招的倖存者! 英雄就是要樹立典範,凡事總要有人先開路,先得為己有再“據為己用”,古董玩家“翹辮子”後困守獨槨,骨灰罐變成值錢的古董了,身死而名將不朽! 古董收藏家有分等級,台灣有蟑螂級收藏家,大陸稱骨灰級愛好者,正如李

〈晚明蘆花水禽寫生瓷枕賞析〉

圖片
古瓷收藏大都局限在官窯名瓷,由於古瓷精品和官窯真品量少,加上買家多市場價格較高,現在想介入投資成本太大,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玩得起的。其實民窯一直與官窯同時發展,嚴格的官窯工藝保密制度並沒有抑制老百姓的創造力,隨著明朝衰敗部分官窯工匠流落到民間,反而讓繪畫題材在瓷器上表現得更為隨心所欲。民窯瓷器的緩步增值性,雖不比官窯“快高長大”特性,但凡瓷繪藝術 品的投資和收藏賞翫,只要選定題材生動的物件 仍大有可為。 1620 年以後宮廷需求縮減之時,由於明朝統治急速走向衰落,不再受官窯式樣規格化的束縛,景德鎮的窯主們不得不另尋市場,仍以燒造青花瓷為主,造型多變裝飾紋樣豐富,把先進的製瓷技術與民窯對生活的体味結合在一起,文人畫家的寫意花鳥寫生畫和富有人情味的人物畫,便成為天啓、崇禎年間那個時代民窯瓷繪的主題。民窯瓷繪筆墨洗練瀟灑奔放,特別是明中期以後花鳥畫風由宮廷畫師引領轉向“寫意”方向,到晚明期寫意花鳥圖則崇古,傳達出“追摩古風”最盛的時代,從歷代文人畫家對自然的精微体察,創作時嚴謹的態度即可印證以上說法。 “晚明蘆雁双錢紋青花瓷枕” ( 長 17.5 、寬 14.1 、高 8.6 公分 ) ,如何透過筆墨技法,以獨創的方式傳達出其內心的語言問題,尤其是在“動亂”的時代裡,環境急遽地變遷或改朝換代,表現在人生態度和作品上,看這兩幅繪於青花瓷枕上的寫意花鳥圖,出自造詣深厚不知名的畫工,畫師的繪畫技法也相當嫺熟,飛翔在花枝勁草間的雀鳥、水禽,具有中國水墨畫的構圖和筆墨情趣,作為古代商品流通於當時的市場。蘆花鳥禽寫生圖以野逸見長,畫面抒情達意簡練明快,那種水墨淋漓的“奔放”趣味,所以表現起來也就比較“自由”,“移情”蒹葭 ( 蘆花 ) 花鳥寫生畫瓷枕,以嶄新的姿態引導入境化身其中,進而体會“青花瓷”的極世之作,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審美需要,也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播發揚做出貢獻。 瓊瑤作詞鄧麗君演唱《在水一方》歌詞:   綠草蒼蒼 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綠草萋萋 白霧迷離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願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又遠又長   我願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方向 卻見依稀彷彿 她在水的中央   綠草蒼蒼 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願逆流而上 與她輕言細語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曲折無已

〈天啟秋菊鳥鳴圖罐民窯繪風〉

圖片
俗話說“紙壽千年 絹壽八百”,也就是說傳世中國畫,無論它的保存環境怎樣高端,也免不了遭受歲月的腐蝕,不可能永遠被保存下去。在中國花鳥繪畫史上,明代是一個重要時代,看到這些青花瓷的繪畫風格,可視其為民窯的代表作品。面對花好多錢買來的古董,如果自己也弄不清楚真假,或者根本就可以叫做“廢物”的東西; 從事任何投資都一樣,一定要下功夫認真研究,沒有“上當”繳過學費就沒有進步,買對的真古物才能保值,假貨與劣質貨都是“垃圾”! 如果連我們自己都認不出其文物的價值,凡拿不出一件像樣真品的者,說什麼都屬“空談”玩假的!還指望著沒有收藏價值的贗品,痴迷、出神、嘆息到難以自拔! “明天啟青花秋菊鳥鳴圖罐”高21.8公分、腹徑20公分,繪畫手法採“双勾混水”皴染法(圖3),對晚明青花瓷的斷代起了決定性作用,尤其是鳥兒“奔逃”狀頗具時代特點,畫中小 鳥仰頭高鳴“聲聲唱”含有深意;明人馮夢龍《警世通言》有云:「夫妻本是同林鳥,巴到天明各自飛。」也就是日常人們所說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意思。  

〈文人畫重屏高士圖三步曲〉

圖片
文人畫的藝術理念溯本探源,要從摹古、師古、復古三步曲談起,文物“考古”饒富澀味,此青花筆筒能傳遞出什麼樣的“訊息”?美術考古就是“比對”相關的“信息”來解讀古文物之謎,推斷是否正確要有直接或間接的證據。《重屏會棋圖》五代周文矩所繪為最早 ( 宋人摹本 ) ,圖繪四位博奕男子於棋桌前的情景,真實地反映出觀棋者與弈棋者不同的神態,描繪五代南唐李璟的宮廷行樂生活,以圖像的相似性作一類比, 這種畫中有畫的“重屏”表現手法,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觀賞性和趣味性,是五代以降畫家所喜歡採用的。 探討文人畫“畫中有詩"乃傳統美學的產物,畫筆揮灑強調氣韻和筆情墨趣,以抒發胸中逸氣,表達心靈境界之作,文人畫作者多係土大夫亦稱“士人畫”,標舉「士氣」、「書卷氣」注重意境的締造。明代中期蘇州崛起的吳門畫派,由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領軍,繼承文人畫成為中國畫壇主流。至明代晚期 (1550-1644 年 ) 士紳階層形成,以科舉取得功名的精英分子 ( 官宦 ) 為基礎,董其昌提出「文人畫」一詞,首推唐代王維為始祖,加上北宋時代蘇東坡等一批文士的介入,因此與文人學士的性質及趣味連在一起。“博雅”在華夏文明中的本義中指學識淵博而純正,語出《楚辭‧招隱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作為一種人文教育博雅品味,成為此後傳統士大夫追求的目標。 劉貫道《消夏圖》是中國元代的古畫,繪圖像人物畫最難傳神,主人公上身敞露臥於床舖,一双方舄脫在踏前,該畫右方有兩名女子相伴,婦人手捧包袱(與瓷繪婦女双手抱嬰不同見圖1),侍女肩長柄扇,臥榻後面屏面嵌了一幅畫,芭蕉、翠竹分別點綴於屏風兩側,此圖現為美國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藏,創作背景和器物用具之時代特徵,與南京西善橋出土的磚印壁畫《七賢與榮啟期圖》及唐代孫位《高逸圖》對照,可推知此圖所繪手持 麈尾超逸的高士為“竹林七賢”之一的 阮咸 。《晉書》說他任達不拘,妙解音律善彈琵琶;樂器阮咸 ( 又稱阮 ) 是古琵琶的一種,就是因為阮咸善彈而得名,臥榻左側斜放的樂器應是此物。畫家吳湖帆發現作者署名“毋道”二字款於竹枝空隙處,“毋”即“貫”字之首,作者應是元世祖御前畫家劉貫道。 民初畫家陳師曾《中國文人畫之研究》首頁說: 「何謂文人畫?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功夫,必須於畫外看出

〈高士成就隱逸的生命美學〉

圖片
明代萬曆( 1573-1620 )皇帝死後官窯被廢止,明末天啓( 1621-1627 )年間出現了青花瓷筆筒,以戲曲、小說為主的插圖和畫譜,可以看到民窯的活力,反而襯托出晚明「閒賞」的悠閒與愜意,將中國版畫的藝術成就帶往高峰。研判人物故事畫內容和時代氛圍,可從明人李翠蘭《陶靖節遺像》絹本 ( 縱 26.8 公分橫 469.2 公分 ) 得到答案,全卷共分 13 段分別表現了東晉陶淵明畫像,及其作品《歸去來辭》 ( 回家之意 ) 的內容,此卷當為有圖臨摹的一件“摹古”作品 ( 師古畫 ) , 款題萬曆壬午年( 1582 年)秋七月永安李氏寫於閨中。 中國文士不論處在什麼時代,總是以精神貴族自居,超然物外或指點江山,或以激昂詩詞文字留名書冊,自唐代始文士儒者種植芭蕉取葉當紙用 ( 圖 2) ,形成了一個時代獨有的文化市場與社會需求,而文人士大夫的愛好引領社會的風尚,連皇帝也莫能例外。眾多製瓷工匠、士紳商賈都因此參與了文房四寶的設計,許多是不知名的陶瓷工匠留下來的作品,或沒有留下姓名的瓷繪藝人的傑作。現在到世界各大博物館去參觀中國瓷器,也難見到如此具有“代表性”的晚明青花瓷筆筒。 陶靖節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職,他高尚的人品令歷代文人志士倣效;僅就“重屏” ( 畫中屏風 ) 圖像的相似性作一類比,連乾隆皇帝傳世畫像也有取此題材的此“摹古圖”,雖然兩者並不必然有詮釋的對應關係,卻說明該作品別具一格的特殊意義。如身後屏風象徵「宦海」指涉畫面主体的官宦身分,《唐詩畫譜》亦多有此類屏風出現,例如皮日休《閑夜酒醒》︰「醒來山月高,孤枕羣書裡。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描繪詩人酒醒後欲飲茶,卻喚不起一旁熟睡僮僕之情景。其圖像更可擴大影響到明代的創作素材,如明代唐寅、仇英《仿韓熙載夜宴圖》(局部)的臨摹本為例,士紳 ( 文化精英 ) 玩物講究的是 「儒雅」 ( 薰染文人氣息 ) 兩字,那趣味性和塵俗市井商人 「市儈」 ( 庸俗氣 ) 完全不同! 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文人寄託“孤芳自賞”的習慣, 成就“隱逸”的生命美學形式,高士陶公有時能即興吟出幾句詩,可以 「高嘯返舊居」或「嘯傲東軒下」 ( 〈飲酒〉之七 ) ,留給我們整個《陶靖節集》的作品。當陶淵明晚年避世閒飲東窗,脫鞋敞胸露乳醉臥榻上,狀極悠閒自得,世情俗憂皆忘與數晨夕以自娛為樂。喝酒

〈晚明青花瓷筆筒賞鑒研究〉

圖片
【前言】文物真偽之辨別 ( 辯論 ) ,已成為高級文化鬥智的遊戲,永樂青花瓷辨偽受挫的“遊戲者”,在重新學習兩年後繳出 90 分的成績單 ( 年中花壹萬元新台幣在網拍買進三件青花瓷隨後公開 ) ,証明只要有決心任何人都可以“反敗為勝”!「玩古」有考證、賞鑒或遊戲之說,規則沒有受限制,一般都是以快樂自主的方式進行,遊戲絕對不是兒戲,您是否能真正參與這個遊戲;超級玩家總是有“成功密碼”,筆者一再強調 學瓷者要先明瞭古代轆轤特有的現象,才能學好陶瓷鑑定的真功夫!古代轆鱸 ( 瓷器拉坯成形的陶車 ) 圓形轉盤因取自樹幹,因無現代工具鋸不平 ( 厚薄有差異 ) ,旋轉時會自然產生跳動 ( 上下震動 ) ,使用時會產生那些工技痕跡,如黏附粗砂所產生的刮痕,和砂粒脫落時的中止點痕,及修坯刮足或刮底時的“跳刀痕”,這些工藝特點直到晚明瓷器都還看得見 ( 下圖 ) ! 晚明幾部閒賞美學著作,文震亨《長物志》、高濂《遵生八牋》與屠隆《考槃餘事》等書對於生活品味之講究,為文人生活建構出一套特有的審美標準,甚至成為一種「癖好」; 《遵生八牋》該書更點出 「閒」(閒適消遣)與「賞」(賞鑑清玩)兩項重要的涵義, 摩挲品翫書齋陳設品,也是文人雅士 ( 高士風 ) 必備的文化修養。 文人對於古物的摩娑把玩、品鑑專書,都是一種對女性的佔有與約束,將賞物癖好投射於女性身体並將其物化,進而凝視、掌握與品鑑,也算是一種「窺看」內心的舉動。驚才絕世魁元之首衛泳所作《悅容編》又名鴛鴦譜,是一部“前所未有”敘述閨房生活審美情趣的筆記,闡述他對女人的各式品鑑。雖然這些是舊時文人有關“女性美”認識和理解,欣賞美人儀態的文章,其分為十三部:隨緣、葺居、緣飾、選侍、雅供、博古、尋真、及時、晤對、借資、達觀等,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對美女的選擇、美女的居住環境、室內陳設、識字女子室內的書畫、書籍,直到美女的修飾、化妝,特別是對美女的各種情態所進行的描繪和論述,至今依然受用。 衛泳《悅容編‧及時》:「 美人自少至老,窮年竟日,無非行樂之場。少時盈盈十五,娟娟二八,為含金柳,為芳蘭蕊 ,為雨前茶。体有真香,面有真色。及其壯也,如日中天,如月滿輪,如春半桃花,如午時盛開牡丹,無不逞之容,無不工之致,亦無不勝之任。至於半老,則時及暮而姿或豐,色漸淡而意更遠。 … 春日豔陽,薄羅適体,名花助妝,相攜踏青,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