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4的文章

〈人偶之戀女史俑文物考古〉

圖片
「玩古」就是要與古人產生永恆的對話!尋覓收藏中國古代雕塑頂級珍藏,漢代陪葬人俑題材多樣性,出現了秦俑未曾見過的女史俑與宦官俑 ( 註釋一 ) 。據《史官建置》篇言女史之職能,本之《周禮》 ( 周官 ) 女史掌「牀笫之私,房中之事。」中國藝術史上沒有裸体崇拜的基礎,以女性氣質形象為創作靈感,可作為木乃伊的替代關係,其構思表現出惟妙惟肖渾若天成,最能代表中華民族風格的文化瑰寶,具有“石破天驚”無窮藝術魅力,並能傳遞出永恆的愛戀,策展人 ( 藝術史家 ) 是多言的鑒賞家,其最大的任務是找出藝術作品在歷史上的地位。 考據求證話題往往枯燥無味 ( 枯澀 ) ,真的文物級藏品才能發光發熱 ( 香辣 ) !這是有價值的東西,具有學術性與研究性,值得吾人去深入探討。西安出土玉俑大多呈現穩定的材質、全美的品相,揭露了一段西漢時期皇室恩怨與親疏的關係。漢景帝劉啟死後三年 ( 公元前 140 年 ) 漢武帝劉徹 16 歲即位欲封禪,即遭當時實際掌權者竇太后 ( 景帝之母即最高統治者 ) 阻止;竇太后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有兄弟二人,兄長為竇長君,弟為竇廣國。竇氏一族有三人封侯,其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其弟竇廣國字少君封為章武侯,其姪竇嬰任命為大將軍,封為魏其侯。漢武帝即位後,太皇太后聞他好儒,大為不然,常出面干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太皇太后去世 ( 公元前 135 年 ) 與文帝合葬霸陵,竇太后是中華帝國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武帝建元三年 ( 公元前 138 年 ) 中山靖王劉勝來朝,當時掌權者文帝皇后竇太后 (68 歲三年後病逝 ) 欣慰兩家聯姻,將長信宮燈賜予竇綰 ( 推測是竇太后之弟竇廣國的女兒或親屬 ) ;竇太后為何要將長信宮燈當嫁妝送人原因,合理解釋為漢代升天成仙思想流行,她已為自己準備好這尊“女史俑”當明器,況且玉作俑為不死神靈,能持續掌燈照亮歸路,當時價值更超越青銅造器!竇太后晚年居住在長信宮,卒年較居住中山府的竇綰 ( 葬於公元前 118-104 年間 ) 為早,在竇綰墓中發現“銅鎏金長信宮燈” ( 註釋二 ) 也是可以理解的。漢以前造形藝術以銅器為主,在中國工藝發展史上佔有

〈秦漢雕塑長信宮燈新發現〉

圖片
《千年之淚》 絕代風華漢美人,幽閉深宮兩千年。 長信尚浴留遺寶,帷房牀笫女史官。 無獨有偶掌燈俑,範金琢玉爭絕色! 漢朝皇后 ( 太后 ) 有女史服侍,從梳頭、著裝、沐浴、關門開窗等大小事,均由女史 ( 最高女官名稱 ) 一手包辦,女史掌「牀笫之私,房中之事。」中國“秦漢雕塑”特徵為眼睛無瞳仁,武帝晚期玉俑始出現瞳仁,脫離了先秦雕塑的單眼皮,因統治者不時興為自己造像,這點與西方文明大不相同,可參考文獻資料實驗考古。吾搜尋“失落的文明寶藏”, 1998 年得自港澳清水幫隱退的主師爺,漢代玉石雕刻的古美術品,是兩千年前漢文化遺產中的藝術傑作,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這件持燈女史俑的出現博物館專家不可能承認,錯過百年難遇的特殊物件,就不會再有開第二槍的機會,只好先行買下再研究! 漢代陪葬用玉俑的奢華,由色美質潤的和闐水坑巨璞,經中央穿孔掏空雕琢而成,高 17 公分最寬處 11 公分重 1380 公克,五色包漿濃烈,土鏽、硃砂紅、綠銅沁及自然綹裂等,是經歷史歲月“天殘地蝕”產生的自然皮殻,青黃玉已沾染青銅沁非千年不能生,瞄一眼造型神采就知是“俏貨”!這件女史俑造型構思超凡,雕鑿勾勒精微入化生動傳神,蘊含著飽滿生機與寧息含蓄之美,姿態萬般無不各具其妍,乃中國古代寫實雕像中最優秀的範例。從文物相片“掌燈女史俑”與大陸出版品中國雕塑封面銅鎏金“長信宮燈”造型相近,可以看清這位西漢少女一張娟秀的臉上,眼神注視著前方,柔和雅致的東方美,彷彿是憂懼焦躁的臉龐,以奴僕侍主“跽坐”形象的立体雕像,是秦漢造型藝術的傑作,堪稱中國雕塑“双絕”,其價值非泥塑兵馬俑能比!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宮廷的專制文化,表現王權的尊嚴及威權,塵封兩千年立体圓雕新證物,漢宮“第一美人”已然重出世。(上)

〈遼金頭魚宴魚形玉佩〉

圖片
“遼金頭魚宴魚形玉佩”長 5.8 、高 3.1 、厚 1.6 公分。玉器造型有一定得淵源,藝術風格帶有地域特色,玉魚嘴部穿孔可供繫掛在腰帶上,為和闐白玉琢製而成,工匠利用黑如漆或煙如煤巧色,雕琢出腹部有受紅褐色浸蝕的“頭魚” ( 圖 3) 時代特徵很明確。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方式以採獵為主,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目的是尋找獵物及野果。 根據遼代生活習俗,皇帝初春外出遊獵時,鉤魚是“春捺缽”的重要活動之一,傳統捕魚方法是種生活技能與生存智慧。先要在冰面上鑿開四個洞,將中間的冰眼鑿透用以鉤魚,週邊的三個不鑿透用以觀察。游魚將到時“觀察人”告訴皇帝,皇帝就到中間的冰眼用繩鉤擲魚。魚中鉤負傷帶繩逃走,先放鬆繩子任其逃去,等魚掙扎疲累沒勁了,再用繩子把魚拽上來。最初捕獲的第一條大魚謂為“頭魚”,主要指的是鰉魚、鱘魚和胖頭魚,得頭魚後遼朝皇帝往往要大肆慶祝一番,“頭魚宴”習俗對契丹、女真族影響深遠。

〈赤峰上搏擊長空鷹之族〉

圖片
遼( 907-1125 年)是契丹族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北方遊牧民族圈養放牧為業,為追逐水草的豐盛和氣候的溫暖而遷居,隨季節進行“春水”、“夏涼”、“秋山”、“坐冬”等活動。依巡狩制度形成了四時“捺缽”, 捺缽是契丹語漢譯為“行宮”, 遼代皇帝每年正月上旬起約 60 天,來到春州東北 35 里的鴨子河,以鉤魚、獵天鵝為主,縱海東青 ( 鷹鶻 ) 捕捉鵝雁,借漁獵大宴群臣、商議國事。“遼代海東青攫天鵝玉佩”始出於“春水”習俗,草原雄鷹棲者猛禽,雕刻成“鶻擊鵝墜”玉圖畫之鼻祖。契丹族皇帝公服或捺缽衣時服均繫玉束帶,對五品以下官吏和庶民禁制用玉,如刀柄、兔鶻 ( 革帶 ) 、鞍勒、佩子均不許用玉。 隨著金人滅遼的戰爭與掠奪,金代女真族亦盛行以春、秋兩季捺缽作為玉雕題材,春水、秋山玉器遂成為遼金文化特徵及民族精神的象徵。金代文人趙秉文的詩作〈扈從行〉中所云:「馬翻翻,車轆轆,塵土難分真面目!年年扈從春水行,裁染春山坡漾綠。……朝隨鼓聲起,暮逐旗尾宿,樂事從今相繼躅。聖皇歲歲萬機暇,春水圍鵝秋射鹿!」這些都是遼金皇帝春秋“捺缽”活動的主要內容。華北白天鵝怕生,繁殖周圍要有水,植被隱密性要高,遼代和金代“鶻擊鵝墜”玉器基本相同、形式相似,金代雕工較繁複帶有金色玉皮是為特點,元代“春水”玉雕已看不見海東青,也有出現多數獵物天鵝所表現的主題。 註釋:海東青是一種鷹隼,產於金國的小型獵鷹,放鷹捕捉鵝雁這是元代皇帝蒙哥的最愛。  

〈揭開西夏玉雕神秘原創圖騰〉

圖片
塞北三雄黨項族李元昊稱帝建立的西夏,和遼、金同時代存在的神秘王朝,留下寥寥可數的文物,任誰也說不準、吃不準!吾等身為一個文物愛好者,關注西夏文明尋覓“滄海遺珠”,早已不能從已知体系得到滿足,希望從未知的探索中解開古文化之謎,並視為智力挑戰。極其神秘罕見西夏玉雕首次新發現,家藏中又有什麼屬於西夏的藝術文化遺產? 2002 年寧夏銀川國有印刷廠 ( 西夏建都興慶府境內 ) 施工,鏟子挖掘出來的西夏玉雕絕品,白玉水銀沁帶灰皮“鳥龍式” 原創圖騰,“鳳首龍驅”象徵龍鳳合体的帝后玉雕飾品,受到中原文化特色影響發展形成的“族徽”,揭開西夏玉雕“鳳頭龍”獨有的特點,“龍鳳呈祥”即是漢化最明顯的一個表徵,東方文化的產物如仙鶴、孔雀、鳳凰、龍、獅、麒麟等,原是皇家或貴族都喜歡的題材表露無遺,而對一般族人是有限制的。收藏文物或藝術品者必須先瞭解這些深層因素,不論您“道行”有多高深,仍會困惑於一些難解問題,諸如古玉年代、產地、型制及工藝技巧等,如能對藏品的“認知”了然於胸,才能体現該文物的歷史價值。 想要買到貨真價實的古玉“管道”很重要,您是否知道“鑑定古玉”誰說了算?商家完全聽信供物者所言,據我所知“文物販子”不乏考古專家,其專業能力往往勝過鑑定專家。文物來源隨著“新發現”不斷地擴充或修正,西夏鳳形玉雕可視為從中原文化輸入「龍飛舞鳳」地標意象,白龍鳥修長婀娜多姿的身軀,高視闊步体態優雅神采奕奕,空間以萱草花填滿,宛如開屏的孔雀那樣美麗和自然,在融入地域特色的基礎上,充分表達遊牧民族精神。為推廣藏玉、傳承文化,本人首次發表西夏玉雕神秘的原創圖騰實物照片 ( 附圖 1) ,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玉雕新世界,為研究西夏文物提供寶貴的第一手鑑定資料,讓祖先的智慧結晶與古美術品的光芒,持續在我們生活中閃耀吧! 您有那些“奇珍異寶”比對一下,別讓寶貝“蒙塵”快快翻找出來亮相 ( 曬一曬 ) 吧!蒐藏品除了真精稀外,還具有學術性、研究性和投資價值,綜合考察、辯證分析,物品正名、辨明真偽、確定物屬、評定價值、糾正偏差等鑑定專案與內容的繁多,真假論斷自然會愈辯愈明。翻攝 2006 年北京某拍公司拍品 ( 附圖 2) ,“驚鴻一瞥”滅絕多時的神秘玉雕,鳳形設計外加兩朵菱霄花,呈現獨樹一幟的民族工藝,卻被鑑定專家誤判為明代玉器,懂行的人應該說此乃“地道”的西夏寶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