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0的文章

〈敲鐘納福鼎食而立弘治帝寶〉

圖片
對皇室而言 “ 禮器 ” 是重寶,都是明 “ 御器廠 ” 精絕之作, 大明弘治皇帝祭祀三寶亮相,包括太廟祭祖禮器,神鼎、金鐘和澆手,孔雀藍釉雕龍紋四足雙耳香爐、孔雀藍釉雕鴛鴦戲水紋鐘、孔雀藍釉鳳首尊澆手 ( 盛水器具形似茶壺前有管狀流 ) ,行禮時前必須洗手以示潔淨虔誠! 明孝宗朱祐樘出生後,太后怕有人加害皇家這一息血脈,便將孫子接到自己的仁壽宮中。 萬貴妃還唆使憲宗廢掉太子,碰巧此時泰山發生地震,據說泰山是皇太子的象徵,群臣紛紛上奏說 : 「 “ 天命所歸 ” 上天已經示警,如果改立太子恐怕會引起災禍。」 憲宗本就迷信便下令不准再議廢太子之事,成化二十三年( 1487 年)九月即位,年號「弘治」在位十八年享年 36 歲。

〈龍門花瓶第一件藏品來歷〉

圖片
我的陶瓷收藏歷史“第一件”藏品要追溯到 50 年以前,高雄中正四路台灣新聞報社展出 ( 約 1962-1963 年間 ) 鶯歌燒的花瓶,離住家只隔條巷子沒好遠,當時我讀小學中年級,就近前去現場參觀,記得當時展出的全是近兩年生產的花瓶。在報社任職的王光華先生隨政府來台,很懷念家鄉湘菜的辣味沒處吃,常來窜門子吃母親炒的菜,送了這件龍門花瓶當禮物, 1962-1994 年一直置於老家廳堂用來插花,或收入櫃子當作擺設,開啟了吾對花瓶的收藏癡愛。 這件仿磁州窯纏枝牡丹玉壺春瓶,底部留有“甲辰 (1961 年 ) 劉秉湖刻於龍門” 落款簽名,是台灣早期鶯歌窯生產的名窯精品,由王修功先生 1959 年創立「龍門陶藝公司」,希望能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那個時代的中國風格,特別著重陶瓷藝術性的提昇,從瓷質的改良與增強釉下彩的潤澤性,更適合水墨暈染的表現,初期「仿古」藝術陶瓷以發展黑釉刻繪的磁州窯系風格為主,為光復後台灣的陶瓷產業帶來新的面貌。  

〈大宋文豪蘇東坡塑像新發現〉

圖片
  大宋文豪蘇軾長得怎樣? 新發現北宋龍泉窯青瓷人物塑像,能讓你徹底見識到東坡真實的面目,相傳宋儒蘇軾所戴高帽又稱籠巾 ( 烏紗高屋帽 ) ,造型優雅右腳向前,塑像高 34.5 公分、寬 13.8 公分、厚 9.6 公分,先從臉型五官說起,双眼炯炯有神充滿智慧,塑像的臉部、手部均澀胎無釉,其餘部分施淡青釉,右手握拳衣袖垂膝,博袖寬袍左手執書卷。從側面看去,削頰高聳到耳邊的顴骨的形貌立現,瓷塑掌握人物的特色,就能夠表達「東坡居士」的神采。建中靖國元年 (1101 年 ) 蘇東坡常州去逝,但他留給我們的禮物,是尊“萬古不朽”的青瓷雕塑。 蘇小妹在打趣哥哥鬍子多的時候,用了“一叢哀草出唇間”,“一叢”大鬍子但不會太稠密,有兩撮“鬚髯”長在兩頰的鬍鬚,這大概就是他面部最顯著的特徵了,如此看來與此塑像高瘦的形象一致,就有點肯定是蘇東坡了。 最後再來討論蘇東坡的胖瘦,因一生命運多舛被一貶再貶,由京官外放徐州、杭州、密州、黃州、儋州,直到海南島愈貶愈遠,曾經浪跡的天涯海角;一生歷經坎坷輾轉顛簸,吃穿和居住都是問題,心情絕對不會太好,肯定晚年應該是比較瘦的。也可以拿民間流傳的東坡畫像來做比較,黃州是蘇軾生命的終點,在困頓中依然豪放曠達,心靈不受羈絆的喜悅和快樂,這才是值得大家學習的精神。

〈千峰翠色越窯秘色貢瓷筆洗〉

圖片
  五代瓷器的特徵,氣泡明顯多而密集,越窯燒造出“湖綠色”的秘色瓷,亦有人以“一碧萬頃”來形容! 提起中國古代的文房用品,大家都知道筆、墨、紙、硯是「文房四寶」,而筆墨紙硯以外的文房用品就知之不詳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對部分較常見的文房用品有筆筒、筆洗、筆舔、筆格、水盂、墨床、印泥盒、鎮紙等進行介紹,經過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們的發展,這些文房用品的文化品位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 吳越國( 907 ─ 978 )錢氏政權建都於杭州,擁有兩浙之地。吳越王自錢鏐五傳至錢俶,於 978 年降北宋後滅亡。據《高齋漫錄》記載:「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曰,越州燒造,為供奉物,臣庶不得用,故曰秘色。」這件舊式文房精品“古秘色”,是否為傳說中的吳越王錢氏御用器皿,面對一千年前的瓷器,即使是陶瓷專家也很難整理出完整的頭緒,尤其是非經考古發現的新文物。 此件古越州窯貢瓷“水盆筆洗”,口徑 18.5 公分高 5.7 公分,同木盆型式全身通綠,盆洗內壁可見翠色積釉 ( 圖 3) 原色,好像層層疊疊山峰上翠綠的森林,北京陶瓷專家有更高明的見解:「“千峰翠色”即“竹林一片”,就叫做“一捆竹筆洗”!」北京行家的文化底蘊,畢竟“技高一著”使吾“茅塞頓開”!並三番兩次央求割愛,難得遇上同好“知音”的賞識,吾已應允將來若要出售會先通知他。 把玩這件吳越國錢氏進貢宋朝皇帝的名瓷,一捆竹筆洗底足有七個支釘特徵。據我了解越窯秘色瓷“千峰翠色”正色應為青綠色,沒有相當的文明水準是造不出來的,顯示出北宋文官獨特的品味,文人與文房寵物“一捆竹筆洗”朝夕相伴,彷彿就置身於一大片竹海之中,“竹林一片”足可與“千峰翠色”相媲美; 無怪乎後有“無竹令人俗”北宋蘇東坡的說法,出典蘇軾《於潛僧綠筠軒》中有詩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也是蘇東坡對自己的期許,希望自己有竹相伴、能襯托出自己的不俗吧。正如晚唐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詩云: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首詩的已一語道破“天機” ( 越窯頂級的青釉色澤 ) ! 註釋:筆洗又稱文房第五寶,多為扁圓形寬口斂底“盆盎”狀,毛筆使用後以濯洗餘墨之盛水器皿。歷代瓷土造的筆洗大都屬於名貴材質,越窯古秘色文房瓷器傳世罕有,不難看出其與宋代瓷筆洗間的傳承關係,由此可推斷五代秘色瓷洗必

〈見龍在田北宋耀州窯青釉盤〉

圖片
《易經》 ( 龍經 ) 九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如僅照文字是很難表達原意的,為了創造藝術境界所表現的一種具体手法。 耀州窯一度納貢於朝廷,由此,形成了“十里窯場”的宏大規模,《宋史·地理志》中就記錄了“耀州貢瓷器”。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降龍紋盤”高 3.5 公分、口徑 19 公分,耀州窯北宋時期燒造皇家進貢瓷器,質量優越,竹刀划刻一條降龍在田 ( 青綠色瓷器 ) 或潛淵; 海水龍紋是帝王家的專屬,要把龍的蓬勃氣勢和驚濤駭浪完美表達,是非常困難的,海水龍紋興於宋朝,後沿襲成為元、明、清皇家燒造“御用瓷器”採用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