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4的文章

〈深宮秘寶飛鳳玉硯文具組〉

圖片
2004 年高美館曾展出 鴻禧美術館文房類藏品, 「閒居養志—傳統文人雅翫清賞」開幕茶會九月四日當天演出 眾所周知的「唐伯虎點秋香」劇目中的「丹朱筆硯」一折,唐伯虎吟唱:「寒日茅簷落葉中,弓腰席地睡朦朧,難將此樂獻天子,夢守南柯調迺公,咄咄一聲炊甑被,悠悠萬事酒尊空,青山塵上蒼驢雪,大與年來趣不同」。由豫劇皇后王海玲擔綱演出,將風流才子的多情浪漫與詩興賦情,尤其是現場表演揮毫、題詩、作畫,不管是唱腔、扮相與揮毫,都可謂技驚全場。 文人居家生活的精緻品味,總不離琴棋書畫、案頭清翫等消遣,展現出中國傳統文人閒居養志、清賞雅翫的活動,而這些風格強烈“文房類”用具,代表歷代能工巧匠們的創造智慧與藝術才能,正是明代玉器之代表堪稱瑰寶。明飛鳳玉硯文具四件一組,取自同一塊和闐玉原礦,皇家用料考究工藝精美,原配檀木錦匣內“蘭草花蝶”絲綢絹色陳舊泛褐,真絲織錦與玉硯長期接觸產生墨銹及包漿等印痕。鴻禧美術館一次就展出文房清翫多達 300 餘組件,其中瓷器、玉筆成整組的產品,多為清代以降名師所作,就更凸顯明代玉管宮筆文具組之珍罕,雲鳳紋玉筆雕琢生動活潑玲瓏有加,其藝術性遠遠超過實用性,也是融匯繪畫、雕刻、裝飾、製匣等各種藝術為一体的古美藝術品,美輪美奐帶給人們感官的愉悅,可謂 筆硯精良,人生一樂!

〈玉管宣毫筆宮筆雕龍〉

圖片
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被譽為“文房四寶”,沒有“毛筆”就沒有中國的書法和國畫這兩件瑰寶,所以毛筆居文房四寶之首理所當然。明清兩代帝王文人學士,對筆管的莊飾更加追求,幾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明代已設有官辦作坊,由宮廷內御用監主管造辦,各種瓷管筆譜寫中國陶瓷史上精彩的一頁,以明宣德青花釉里紅瓷管筆為最早,到萬曆朝五彩龍鳳紋瓷管筆和筆盒,完整宮筆的組合体極為珍貴。由於傳統琢玉技術相當成熟,玉器本身又屬珍玩之列,玉筆在數量上算少的品種,絕大多數傳世品是清代的遺物。 吾所藏此對玉筆乃明代製作極罕見,因年代久遠筆毫已失。大楷玉管鑲碧玉羊毫斗筆,管長 16.2cm ,管徑 1.1cm ,斗長 5.5cm 。筆管主体紋飾為“陰雕”一條四爪升龍穿插朵朵祥雲,筆頂端鑲碧玉,下端鑲黑色牛角“筆斗”納束羊毫 ( 修復後 ) ;小楷為宮筆中較多見的“玉蘭蕊式”,筆頭形似含苞待放玉蘭花蕾,青白玉質筆管曲線舒緩,“陽雕”一條三爪雲龍從天而降,管長 19.1cm ,管徑 0.95-1.3cm ,圖案的設計顯現出明代早期工藝的風格,中國人都知道“陰陽”的互動能生生不息!

〈八仙賀壽鎮尺明代玉雕賞析〉

圖片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蒐藏就是為了展示漢文化之根;“歷史文物”是人類文明的見證,閃爍著古人智慧的光芒,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明世宗朱厚熜( 1507 - 1566 年)在位 45 年,其孫神宗朱翊鈞( 1563 — 1620 年)在位長達 48 年,明朝自嘉靖至萬曆皇帝皆崇道,明代宮廷文房用具,瓷器和玉器出現許多道教題材人物。古代社會“制度”階級意識與等級有別,文房用具如白玉八仙賀壽壓尺,案頭珍玩做工考究 ( 上三圖 ) ,“瑤池盛會”八仙自由豪放前來給西王母賀壽;白玉双龍搶珠壓尺,双龍蟠繞之狀如“太極”式,又稱二龍戲珠 ( 火珠 ) ,乃中國最原始的符號圖案。“鎮紙”也常常被叫做鎮尺,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傳世品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壓尺。青白玉鏤空雕双鹿紋鎮尺 ( 下圖 ) ,晚明器物常見鹿紋雕刻,寓意“祿位”指望升官發財,文房雅賞“摩娑品翫”愛不忍釋! 蘇州古稱“吳中”充滿文人氣息,明晚期吳門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寄情山水寫詩繪畫。而吳中匠人手藝精湛,如陸子剛被器重招攬入宮,琢玉工匠通常沒有名字傳世。“玩玉”也是種心靈對話,瞭解其中原由的歷史脈絡,彷彿回到晚明文人墨客悠遊生活的環境。讀書人寄情文房雅玩 ( 文具 ) ,得到寶貝或說名器尤物,會有一種談戀愛的感覺,會讓人捨不得放手,最終變成精神寄託,這才真正進入收藏領域,藝術文物本身的「精神價值」,也就是「人文價值」!

〈一片冰心在玉壺〉

圖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典唐代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七絕末句,早年在文物市場發現這只小白玉壺 (9.4x6.35x5.7cm) ,當時不懂作品的來源與出身 ( 來龍去脈 ) ,十多年前花不到一萬元人民幣就拿下,現在如果還能遇上蘇工“文玩”雕件,就算您願出價十萬元人民幣,也拿不到了! 文玩雜件包括筆筒、臂擱、筆架、筆洗、玉筆、水注、鎮紙、香筒、蟲罐、裝飾瓶等等,開啟“文房清玩” ( 文人生活中的工藝品 ) 的基本概念。晚明歐陽通善飾文房,曾命藏硯室曰紫方館,具光曰發光地菩薩,研滴曰金小相,鎮紙曰小連城千鈞尺,界尺曰由準氏,筆曰畦宗郎君,槽曰半身龍,裁刀曰治書奴。自明代起文玩擺設類小件雕刻品,成為文人 几 案上陳設之珍玩。 「文玩」是蘇州雕坊的名稱,蘇工主要指的就是這家有名的雕坊,這件晚明文玩蘇工雕件“白玉竹節水注” ( 研滴 ) ,壺與蓋均出自同一塊和闐玉 ( 玉質沁色相同 ) 。明代玉作風格簡潔,小品圓竹壺以仿自然為造型,竹節出芽逼真與蜜糖沁色巧雕竹葉,精光內蘊玲瓏剔透製作巧妙,表現了竹之勁節,書房伴讀摩挲品翫,讓吾人“玩之無窮、味之不厭”愛不釋手!我曾將“晚明蘇工文玩玉竹水注”傳給北京行家看, hua 說:「嗯‧太好了,珍宝品!一眼就能看出是老的,这个玉竹壶您有空多把玩,有益身心、好的很!」 尋找中國文人雅士,賞玩文房用具的特殊美學,“虛心直節”蓄養文房寵物,移來修竹比君子,透過存留古器物來傳遞“君子風範”的竹;乾隆皇帝有「愛竹學心虛」閒章,東波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中國自古以來皆好“和闐白玉”能保值,“大師級”匠人慢工出細活,全心全意力求高水平,有時一年只琢磨出一兩件玉器,故真舊古玉多能精妙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