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2的文章

〈古瓷經典中國博具骰寶實物〉

圖片
吃喝嫖賭乃民之所欲,早年常聞“習八啦”(台語)么喝聲,與路邊小販賭烤香腸吃,曾見過一回丟骰子高手,把整攤香腸全贏光的景象,現有機會玩上一把“色子”(家鄉方言),應該是多快樂無比的事,家藏有這麼一組奇器妙跡,尚不至於“懷璧其罪”惹禍上身!4月5日吾在文物市場又發現“流散的”絕版國寶,網路拍賣花新台幣兩千元搶救下來!有錢也難買到的好東西,兩岸故宮都沒有此類藏品,全世界博物館也看不到的典藏品,景德鎮精品瓷器在外國人眼裡是“白色金子”,這的確是件“奇貨可居” 經典名瓷!為以後搖骰子確立了創新的設計規範,在陶瓷發展史留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精采的古美術品才是文化瑰寶,可遇而不可求的熱門收藏,典藏等級應足以評選為國家一、二級文物,補足中國陶瓷史上被忽略的空白,使之更完整。 中國“骰寶” 賭具何時啟用?“骰子盤”(或稱骰盅)出現在清初康熙朝,圓徑尺寸9.7公分、高7.7公分,蓋和盤共重332公克(品相如見附圖)。康熙中晚期青花瓷,用的是雲南珠明料,發色呈現出“寶石藍”的顏色,窯溫較高時會燒出“翠毛藍”青花之神品,骰盅胎質緻密堅實,胎体手感分量重,釉色呈現乳白色,圈足是“玉璧底”(十七世紀晚明到清初流行樣式)邊緣也有釉,外圈第二層無釉澀胎或叫露胎,內圈往裡凹有釉,中央畫兩片葉子紋飾,此物正是中國“一級棒”(第一代)骰寶博具,“清康熙青花釉里紅骰盅”,釉里紅非一般銅紅料,而是使用“硃砂”當紅彩,所以不會有“燒飛”的現象。骰子一般用來賭大小,莊家先把三顆骰子放在器皿內搖晃,當大家下注完畢(買大小)後再打開,純粹以骰子定輸贏的賭博。 結語:自清代開始,骰子的娛樂方式被基本決定下來,一般採用3枚骰子和骰盅;最簡單的骰盅可用木碗或瓦缽替代,下面墊一塊底板當盤子,搖骰子時先用骰盅(蓋缸)蓋上,莊家和玩家均不知道骰子的點數,這種方法帶有神秘感,便於莊家營造氣氛,以使玩家聚台下注,在專門的賭場,則採用製作精美骰盅賭具,名稱叫做“骰寶”!中國博大精深的古陶瓷深邃之內涵,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研討探討的,做為偉大文化的繼承人,我們何其幸運!古代匠人“嘔心瀝血”所創造傑出的工藝美術品(心血結晶),均可視為“文化遺產”乃古人行樂的結果,真正會鑑定古陶瓷者,往往具備好幾種辨識方法同時運用,物質的時間刻痕不能仿,骰子在內部自然翻滚,留下來磨損痕跡清晰可見,至少使用過一段長時期,必須練出“上手

(14)能見之眼 捉寶之手

圖片
市場上九成五 (95%) 以上的官窯瓷器是後彷的 “ 冒牌貨 ” ,到代的原創真品 “ 百不及一 ” !至於收購官窯真品要怎麼學?可以從破片、標本開始學習,在陶瓷領域中 “ 斷代 ” 不難,有殘片、有窯址、有器型、有發色等等,都可為有利憑證。 時間是最不會騙人的東西,釉層老化是最難仿的 ( 自然舊貌 ) ,研究墓穴狀況,目前能見到的真東西 ( 老窯器 ) ,通常都是地裡挖的、海裡打撈的,傳世品數量很少,器物表面尚留有明顯出土痕跡等。「法眼」就是看天殘地蝕特徵是否自然,這與博物館內 “ 傳世品 ” 鑑定的標準不同,時間刻痕使彩繪變淡及包漿發亮。玩瓷首要學會辨色, “ 練眼 ” 功夫要深、要透、還要悟! 唯有具備犀利的觀察力 ( 火眼金睛 ) ,成敗關鍵就在面對文物的 “ 態度 ” 與 “ 理解力 ” !誰看得出時光的紋路,可說已經走入骨董的門道 ( 入門 ) ,您才算正式加入淘寶高手的行列。 教戰手冊玩古教材 (D) 〈實踐〉: 一、 目標瞄準小件稀有精品,約一扠長 (15-18 公分 ) 最理想,藏品到代「開門見山」乃最佳收藏指標。 二、 合 “ 古制 ” 為最高標準,先左右搖晃 “ 掂一下 ” 試手頭重量,在用手指頭 “ 彈一下 ” ,同時附耳傾聽。 三、 文物要有學問內涵,才會香、才會辣!否則不感興趣 ( 少了宏觀的視野 ) ! 四、 美術考古 “ 排比研究 ”( 排隊比較 ) ,探究同一文化的不同階段,各種物質文化變化的規律。 ( 附圖:清中期青花瓷真贋對比鑒定,器型、紋飾質地均相似,下圖是新仿咸豐青花釉色飄浮。 ) 五、 行家法眼六秒審美 ( 略 ) ,搜尋方法請參考前面教材。 六、 「看得準、捨得買」,花錢買進就是要能賺錢,否則不買!寧可積小錢去買一件頂級 “ 名物 ” ,不要以量取勝,只要是真品 “ 誠 ” 可議價! 七、 鑒、識、玩、賞均要親自嘗試,賞玩心得隨筆手記, “ 親身体驗 ” 才能在長期實踐中,從玩家變成了專家! 八、 認識不夠,不能 捉「寶」!網路砂礫淘金,追蹤順藤摸瓜,抽絲剝繭挖掘真相,識破偽仿玄機,學會 “ 大海找針 ” 的看家本領! 九、 凡從事一項計劃, “ 專注 ” 投入最重要,則天下沒有不能成功之事!一個不懂得著迷的人,一定沒有什麼獨到的造詣,求已勝於仰人,收藏家一切得靠自

〈元青花趙氏孤兒驚喜現蹤〉

圖片
奇貨可居的元青花瓷存世稀少,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少,最熱門的東西常常會出人意料出現,學者專家久尋不獲的重量級元青花“趙氏孤兒圖罐”,任何人都無法完成的艱巨任務,第一個“發現者”就是我,讓人精神振奮!由於元代科舉被廢和民族歧視的政策,大量才華橫溢的落魄文人投身到雜劇創作,創作出許多流傳千古的藝術作品,如馬致遠《漢宮秋》、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紀君祥《趙氏孤兒》等元朝四大悲劇。收藏家和投資者應深入瞭解文物藝術品的內在價值,其中《漢宮秋》“昭君出塞圖罐”為東京出光美術館藏品,此罐堪稱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絕品佳作,其身價絕不輸“鬼谷下山圖罐”。 元雜劇《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非常典型的反映了歷史悲劇,那種同邪惡勢力爭鬥到底,前赴後繼、不屈不饒地抗爭精神。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朔被奸臣屠岸賈陷害而慘遭滅門,倖存遺腹子趙武在公孫杵臼和程嬰的佑護下僥倖免禍,趙氏孤兒長大後為國除奸為家族復仇,這個歷史故事在宋元之際被改編成劇本《趙氏孤兒》,從此廣為流傳婦孺皆知,鮮明地表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統觀念,2010年陳凱歌執導此一中國經典同名電影《趙氏孤兒》。歷史研究中對《趙氏孤兒》劇作,涉及反元復宋的民族意識,宋王室自認是春秋晉國趙氏的後裔,因而對保存趙孤的程嬰、公孫杵臼等多次加以追封。南渡之際,徽、欽二帝被擄,趙宋王朝風雨飄搖,“存趙孤”更被賦予了強烈的現實政治意義;宋室覆亡之後,人們仍把一些忠臣義士、遺民故老反元復宋的行動直接與歷史上程嬰、公孫杵臼等人保存趙孤的行為相聯繫。1352年景德鎮落入朱元璋勢力範圍,以元雜劇故事題材為藍本,繪有人物故事的青花瓷“趙氏孤兒圖罐”首次誕生,傳達的無非是儒家仁義禮智信的「義」,義士“捨生取義”情節引人共鳴。 圖說分析:1.趙武在公孫杵臼和程嬰護佑下僥倖免禍。左側頭戴硬角璞頭是換子救孤的晉國大夫公孫杵臼,右為髮髻束巾為飾的民醫程嬰,忍辱承擔隱藏趙氏孤兒的罪名,畫中人物服飾可以看得很清楚。2.趙氏孤兒復仇殺奸臣屠岸賈。策馬奔逃的文官應是殘暴狠毒的屠岸賈,身穿圓領宋朝官員袍服,頭戴官帽腰間懸帶為飾,穿著雲肩戎裝的少年英雄,手提大刀面對仇人大司寇屠岸賈。馬的形態和畫法與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中人物相同,原所有人一直認此罐繪的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是否就是“趙氏孤兒圖罐”不能我說了算,還要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