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2的文章

〈紅君德一壺把關萬夫莫敵〉

圖片
光貨大師王寅春(1897-1977年)早期代表作君德壺,約為1950-1960年代宜興合作社至一廠早期作品,老朱泥經久使用泥質更加光潤,物品只有在識貨者手中,才能獲得自身應有的價值。此壺個性造型強烈雍容大方,口蓋廣擴準縫嚴密,單孔出水“一注三千里”令人讚歎,頗有趙子龍匹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是現代嗜飲好茶者心目中的“光貨”極品,除了賞心悅目外,口擴好掏茶渣,為接待貴賓沖茗泡茶之首選! 20世紀初葉宜興紫砂自營小作坊,誕生了一些製壺名家高手,其中以王寅春、顧景舟、蔣蓉等人最為著名。1956年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成立,任淦庭、朱可心、王寅春、吳雲根、裴石民、顧景舟、蔣蓉七人,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員,成為中國紫砂藝術發展的重要奠基人。王寅春祖籍江蘇鎮江,父輩定居宜興上袁村,13歲即拜師學習紫砂陶藝,3年後出師在窯戶當製坯客師,因他製坯手藝特好,1921年起上海客戶向其長期定制各式水準壺,他用印“陽羨惜陰室王”蓋於壺底,“寅春”章用於壺蓋,從而名揚上海。後來蜀山金石篆刻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贈,他非常寶愛此印,一生一直用這方印鈐於壺底(圖三印文清晰明亮有神采)。1960年代王寅春多次承製國家禮品,如十三頭咖啡具、五頭梅花周盤茶具、八方盅型壺、玉笠壺、半菊壺、六方菱花壺等,一生為紫砂工藝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註解:“經典”壺就是一定要經歷長久時間的考驗,而不被愛用者淘汰的式樣(請參考圖四顧景舟手搞),本身值得再三玩味,能與您反覆對話,是一輩子的好朋友,長期持有“百利”而無一害。王寅春“王”字大吉(壺把),坤卦象辭有云:「地勢順,君子以厚德載物。」地的情勢一切都是順從的,培養自己敦厚的德行,對不同事物的接納度,進而擴大自己的包容性,光素器“君子德風”真君德也!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

圖片
專業推廣中國陶瓷最高學術研究單位:【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古陶研究所】,專門從事歷代古陶、紫砂提練、改進及研發極品泥料,俾使優秀之紫砂文化永續傳承。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名作“大紅袍”,泥名經中國宜陶博物館古陶研究所認證,一廠所出“稀世名泥”水平壺肯定有增值潛力;古陶研究所“專研泥料”大紅袍,產地江蘇省宜興丁山趙庄,採趙庄山之“黃石黃”原礦所提練之精華(取黃石黃外殼以內粉狀向日葵色的部分),為瀕臨滅絕之極品朱泥,“古龍窑”燒的時間長,窯火控制不是人為能掌控的,因收縮比大於30%,成品率低在20%以下,古龍窯原礦朱泥大紅袍,由於泥料稀 “文革”期間就沒了,當時成品很少,留存至今更是難得一見! 古陶研究所認證“大紅袍”為中國宜興款(圖四),氣質高雅胎色暗紅如豬肝(圖一),頗有泥中“王者之風”(泥中之王)!為什麼有一堆茶人對早期壺趨之若鶩,若講究泡好茶要玩到代壺,早期一廠壺創造出足堪典範的傳世精品,先把胎土、型制、修整、窯火、印款弄明白,才能識古不窮!一天有位老前輩告知,前墅古龍窯燒,自從換了新窯,就燒不出原來老壺的感覺了,老壺價值遠非新壺可取代;吾幸運找到一件40年前的“大紅袍”,第一代產品約在1968-1969年間生產,此把標準壺(精品)容量200cc大小適中,專屬“球孔”出水順暢好泡養,大家都知道朱泥老壺是品茗高山烏龍之首選,又以文化大革命之前製作的最好,因為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大多數紫砂壺,是用普通陶土加上化學顏料做成的,收藏不得也用不得。網絡上銷售紫砂壺廣告,幾乎100%打出原礦紫砂的標簽,如今市面上卻有很多紫砂壺號稱「大紅袍」,據專家觀察地攤貨其實99%都是倣品(刻款最不可靠),而那1%的漏又是給專家撿的。 圖說:1.古龍窯原礦朱泥大紅袍。2. 文革時期高檔壺球孔數為六圈(更早期為四、五圈孔數也較少)。3.古陶研究所認證泥名大紅袍。4.印章落款痕跡真地道。

〈文人香爐〉

圖片
詠南宋官窯鬲式爐: 鼎鬲自傲文人爐,窯火無情憑本事。 細品蟹爪百圾碎,君子才情正縱橫。 摶泥幻化瓷藝術,中華絕技遠流傳! 一件鬲式小爐有何可賞?文人隨處不在賞、鑒、辨!宋代理學勃興,士大夫重「心性修養」存天理去人慾,焚香賞爐成為一種文化與時尚,獲得爐中美器,不僅可上手把玩也是精神寄託。 若採用 “ 擬人法 ” 能得到多於尋常的 “ 美感體驗 ” !感情移入的結果,得到「我化於物」又於「物中見我」的享受,經由「物我相忘」邁向「物我合一」的神遊境界,此刻文人品玩的已非香爐,而是「君子」的化身,這就是華夏藝術精髓和東方文化之魂魄。美學家所謂「移情作用」,是把感情移入去分享物的生命,肚子裡沒有文化,精神生活就貧瘠了! 鼎足傲立好似君子不卑不亢,釉面經多年歲月氧化,含而不露寶光內斂,細品赭黃色蟹爪紋 “ 橫行得當 ”( 從開片紋路即可辨識誰真誰假 ) ,才氣縱橫正是君子典型,器表、裡開片有條不紊亂中有序,隱喻君子經過無情窯火的考驗始終如一。瓷質香爐為宋代創新藝術品種,承襲中原青銅禮器優良傳統,近千年來三足爐已成為最典型中華文化器物。 〈朝夕相伴撫慰心靈〉 為 “ 文房寵物 ” 製銘作傳書寫讚文的傳統,皆可視為文人 “ 優遊書齋 ” 享受生活的文化表現。 明人高濂〈燕閒清賞箋〉為研爐作詩題詠:「蘊離火於坤德兮,回春陽於堅冰;釋陶泓於凍凌兮,沐清泚於管城。」硯爐蘊含離火所具的坤德,能在堅冰中召回春陽,為硯解凍,以沐管筆,經此一寫硯爐便具有人性。 【後記】該爐的發現與前述紫金硯出自同坑,為宋代大儒生前之愛物,死後陪葬同槨!

〈傳家之寶大宋御窯文房清翫〉

圖片
《 紫金研贊》 名垂硯史紫金研,書房伴讀好傳統。 古老文明象徵物,傲睨藏林稱龍祖。 善藏易安忘煩憂,休戚與共享永年! 〈瓜稜水盛〉 甕肚圓式盛水器,青釉深沁黯無光。 瓜稜大肚小口者,文房鉢盂水中丞。 摹擬自然為妙品,趙宋宮廷好古風! 〈雙桃筆掭〉 桃樣筆舔造型巧,騷人墨客癡情物。 窈窕嬌姿果蒂鮮,絕妙出奇玲瓏品。 相涎已久夢難圓,今生難遇有情人! 〈品正筆山〉 四峰山式擱筆架,書齋畫案添良友。 千巖萬壑小岱嶽,名山藏之鎮案桌。 龍圖再現天下明,大公無私道正行! 名硯為中華文化重要構成部分,中國人最珍視的精神遺產,宋代對硯的造型多所考究,首創官窯瓷硯名品,因燒造量小,傳承至今已難得一見,僅台北故宮藏有一組孤品,誰也沒料到仍留存一組檢證歷史的證物, 1999 年浙江嘉興宋皇宗室趙永年癸酉 (1153 年 ) 墓葬,新發現文人治學之寶整組文房用具,宋儒終生相隨墨跡尚在未敢磨去,清賞把玩 “ 神交古人 ” 無異人間第一品!壯士愛良馬,士人好名硯; “ 紫金硯 ” 千古知己遇合有緣,器座飾三道弦紋,狀如龍卵底部有四淺足,宋官窯燒造的皇家文房用具一組有四件,是中國瓷器文具史上的「登峰造極」之作,莊重典雅 “ 承緒傳統 ” ,民間所藏稀若鳳麟可當『傳家之寶』。 〈紫金研帖〉此帖云:「蘇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斂。傳世之物,豈可與清淨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品。公元 1101 年正月哲宗崩,端王趙佶即位是為徽宗招米芾覲見,金殿上米芾洋 “ 顛 ” 索討御硯,將尚濡染著墨汁的瓷硯納入袍袖中,聖上賜號好一個「顛子」!故事傳說中有端硯、瓷硯多種版本,現在已難考據,文人所珍視談論的同流行,一定是當時發生的重大事件!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 公元 1101 年 ) 蘇東波赦歸北返,路過江蘇金山為蘇米兩人最後一次見面,當米氏給他看新添的一方宮硯,千古 “ 硯緣 ” 就常繫在此一「遇」字!同好東坡 “ 愛之獨深 ” 索硯為殉,半年後蘇氏病逝江蘇常州旅次,米芾作詩以輓此忘年之交,頌揚之餘婉拒其請,蘇子固貪米氏亦吝,此正是「紫金研」引人之處! 「博古賞鑑」效慕宋朝文官好學的修養,蘇子瞻雄才大略終日讀書,米元章終日弄奇石古物,品味鑑識方

〈宋官窯紫口鐵足與發色欣賞〉

圖片
南宋郊壇建於紹興十三年,始有 “ 郊壇官窯 ” 已發掘遺址 ( 杭州烏龜山 ) 而有了較大的進展。而北宋 “ 汴京官窯 ” 與南宋 “ 脩內司官窯 ” 的雖然窯址均未發現,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書中還明確指出,郊壇新窯與舊窯 ( 脩內司 ) 相比 “ 大不侔矣 ” 。 南宋郊壇窯器形較小,器高約在 11 -15 公分左右居多,特徵為 “ 紫口鐵足 ” 明顯!郊壇官窯燒成溫度低 ( 龍窯 ) ,青釉較易受沁,釉面褐色開片,釉色黯淡失光,出土標本多變成灰白失光,紫口鐵足為其特徵 (“ 紫金土 ” 造胎 ) ,足多露胎 0.1 -0.2 公分,也有採支釘墊燒者。宋官窯產品元明清歷代都有仿造,有些開片也能燒的很成功,一般來說越後仿的器型越大,有些高達 30 公分左右。 古陶瓷玩家高手辨識真偽重點,看第一眼全憑古瓷 “ 發色 ” 特點,吾三件郊壇官窯典藏品發色很稀有, 請網友 Yiu Eman 品賞 ( 如附圖 ) : (1) 南宋郊壇四方瓜稜瓶 ( 姜黃中黃粉加紅 ) 。 (2) 南宋郊壇官窯弦紋瓶 ( 綠中閃黃 ) 。 (3) 南宋郊壇官窯八方貫耳瓶 ( 青釉有些發紅 ) 。 附錄:【宋官窯鑑定口訣】 紫口鐵足官窯現,釉細潤厚超胎限。 瓷器足部本無釉,燒後黑色都可見。 口部釉薄顯胎骨,粉青翠青價上萬。 口訣也很清楚,器口薄,釉也薄,胎重,達到釉最薄,圈足無釉,有黑灰胎,也有開片,特點是金線粗糙並且稍細,不穿過鐵線,粉青、翠青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