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2的文章

〈光緒御用霽紅大號鬥盆〉

圖片
晚清時燒造蟲盆非走市場的商品,多屬天津、北京大戶定燒。光緒官窯款大多數不帶邊框,“大清光緒年製”六字楷書款為主,宮廷御用蟲具帶帝王年號款,霽紅釉通體勻淨沉穩素雅,基本是色不脫口、釉不垂足,手工也較規整、大氣,常見收口馬蹄形,口小而腹廣,淨重725公克比正常鬥盆“大一號”,外觀與同批燒的傳統皿狀蟲罐(附圖3右796公克)比對,除了較薄較矮更為精緻外,類似康熙五彩鬥盆大小(以一號罐產品為主流),乃“壽禮”(紅字款)或賀光緒皇帝載湉親政(青花款),“獨創之作”只燒造此一件以似區別。清宮多寶格常貯存一些皇帝偏好的文玩,其中以紅釉系列文房為最,景德鎮官窯生產宮廷日常用具為主,瓷器蟋蟀罐的燒製數量很少,目前發現明顯屬蟲具風格者還是很少,尚不足以說明當時宮廷蟲具,由於宮廷用品資料缺乏,僅能以目前傳世品的蟲具來作分析;清代霽紅釉面有細小橘皮皺紋特徵,蟋蟀蟲盆器內壁為白釉,色澤與通常的透明釉有別,而且開有蟬翼般的細碎紋,而且與一般常見的北罐直筒式蟲具 (直腔壁厚手頭較重) 不同。 圖說:1.光緒御用霽紅大號鬥盆。2. 霽紅釉四孔蟲盆器內壁為白釉。3.大清光緒年製青花楷書款。4.大一號盆與同批燒的蟲盆外觀比對。5.整批六件蟲盆只有一件書帝王年號款。 註釋: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窑廠燒造顏色釉,因紅釉系列瓷器燒成不易,基本上大都不書帝王年號款,其來有自(壁免失敗後要砸碎),明宣德時代燒的著名銅紅釉品種“祭紅”(宣紅),後人習慣上把祭紅稱為“霽紅”。

〈一掌盈握福祿壽小蟲罐〉

圖片
中國象徵財富、子孫、長壽等吉利事項的三位神明,福祿壽三星簡稱「財子壽」,屬於道教民間信仰,祿星頭戴官帽主管功名利祿,福星身份的說法多較複雜,壽星 ( 南極仙翁 ) 拄着拐杖手托仙桃,鶴髮童顏老而不衰,前額突出紅光滿面。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鬥蟋蟀的民族,器蓋上畫紅蝠 ( 鴻福 ) 與道教符咒圖案畫,隱喻打開門“好運”跟著到,說明此罐用途為方便攜帶將軍出征,祈求賜福“名利色財官祿福”,蟋蟀遂成為個人命運的主宰神,小蛐蛐罐 ( 直徑 10.3 高 9.3 公分 ) 也變成天下名罐之一,所玩出來的名堂! 同治官窯紅字款為喜慶壽誕而燒製,年畫中的福祿壽三星,成為景德鎮燒造粉彩主題,光緒二十六年 (1900) 前,琉璃廠還沒有買賣官窯瓷器的古玩鋪,由於慈禧太后專權欽定,僅有“清華齋” ( 東家清秘閣南紙店 ) 一家敢仿燒官窯紅字款,同治年間開始到宣統末年關張,清華齋搞起民仿官專賣“大清同治年製”和“大清光緒年製”紅字年號款的瓷器,大戶人家聘閨女娶媳婦,都要上這家去買嫁妝瓷器,西太后專權亂章法,造成同光年代的官窯同民窯質量差不多,成年累月製作的贗品充斥國內外文物市場,使現代人難以辨識真偽,鑑定這種文物要從手繪人物與款式著手,人物在所有的圖案中是最費工,會畫得較草率或減少一兩人,紅篆字款不論四字或六字,較無規格和筆畫不全者,均可視為民窯產品。

〈慈禧女皇帝御用蟋蟀罐〉

圖片
太后慈禧養蛐蛐,天朝金城一家春; 踞儀鸞殿謂訓政,丹鳳銜書宣恩詔。 双眼花蝶當頂蓋,滿語宣讀甕中鳴! 慈禧太后專用蟲具,器壁厚實屬北罐風格,蟋蟀罐內部上釉講究,口沿斜削修整精細,器蓋飾“鴻福拱壽”圖案,罐身繪隻綠色粉紅鳳鳥“一隻獨秀”,底足“大清同治年製”六字紅篆款。清代期末所繪的龍頭較短小,龍身瘦弱疲軟,呈現一種萎靡懦弱之狀;反觀“鳳紋”卻畫得肥壯有力威嚴盛人,天安門上舊有金鳳一,凡恩詔皆從鳳嘴繫而下,是所謂“丹鳳銜書”也!臣工之接恩詔者,皆跪拜於金水橋下,曰聽宣。“慈禧”同治時稱太后,光緒時稱皇太后,臣民都尊稱其為「老佛爺」,光緒皇帝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不再需要簾子遮掩了,太后坐在寶座上,皇帝則坐在她的左面,大臣進見時,都要面向跪在老佛爺面前的長案前,謂之“訓政”,她活了七十四歲(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實際統治大清國有47年之久! 註釋:只畫一大隻鳳凰,是慈禧用瓷的特色,同式蟲罐原有兩只成對。

〈同治兒皇帝專用蛐蛐罐〉

圖片
咸豐皇帝在臨終之時,留下兩方章為“同道堂”田黃印和“御賞”雞血印,讓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一同處理軍國大事;同道堂原是咸豐帝與寵妃蘭兒 ( 西太后慈禧)的愛巢,另一枚則交代給皇后慈安 ( 東太后 ) 掌管,遺命只有兩方印章鈐蓋之後,諭旨方才有效。同治 (1862-1874) 元年載淳( 1856 年 4 月 27 日- 1875 年 1 月 12 日咸豐長子)登基時才六歲,生母為葉赫那拉氏咸豐帝妃,載淳的年號本定為「祺祥」,在母親慈禧太后控制下,聯合東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後,改元為“同治”以誌「同歸於治」 ( 母子同治天下),由於太后專權,大清同治帝十八歲親政,次年即病死。 說到“文物”確實誠不欺人,更不會有失真之處,每一個蟋蟀罐 ( 歷史文物 ) 背後的文化信習,都流傳著一個故事,再配合相關文物發現為佐證,即可建構出一個真實的圖像!對歷史加以研究、考證、註釋,有什麼是可信的原始資料呢?清代晚期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皇室御製瓷器生產亦每況愈下,“同治年製”四字陽文篆書紅款,在官窑有年款的器物中不多見,收藏晚清官窯瓷器中,蟋蟀罐是極罕見的品種,數量相當少增值潛力看好,粉彩蟲罐詮釋“二喬之美”正是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共同撫育同治載淳,嬰戲圖為明清裝飾工藝中最常見圖案之一,“兒皇帝”儘管嘻戲只是個傀儡!

〈張聖林單竹黃蛉盒原作〉

圖片
鳴蟲嗜好屬於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談到蛉蟲盒具作品,双木“林”的落款,這就是東陽雕刻名家張聖林的作品,採用頂級紫檀木鑲嵌象牙片黃蛉盒,手工做的小器作,構思巧妙用料考究,全手藝看似簡單,要做好的確不容易。盒面上象牙雕飾用舊鉈工,嬰戲圖“捉迷藏”圖案生動,告訴你古代兒童都玩些什麼!牙雕畫稿出自清宮造辦處“如意坊”,妙畫通神彷彿聽到步履嘻戲聲!外部鏤空窗花材料也用象牙片,双格通氣孔內為黃楊木格窗,做工精鏤細琢無與倫比,象牙紫檀等皇家獨享的壟斷,製作富麗精繁無與倫比,清代牙角雕刻工藝史上達到鼎盛,題材豐富品種繁多,全手工需要比較深的技藝,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總體來說張聖林的蛉蟲盒具都是機製盒,中國大陸網拍上有不少,但市場上沒有貌似手工的,機製盒作品模仿單竹黃蛉盒“雕飾”較笨拙,相形之下原作的精湛、老到和量產品的稚嫩一目了然。台灣聽蟲兒秋韻(鳴唱)嗜好還未普及,蛉蟲盒精緻小巧,可養各式中小型蛉蟲,看來生活處處都充滿了樂趣,只要依古人追求幸福的方式,簡單又可以保持開心,快樂自然就會來陪伴您! 附註:大年初一午前在橄欖園除草時,捉到一隻初春孵化的地蟋科蟋蟀(野蟲),在野外捕捉的小型鳴蟲,先飼養在較大的寵物箱中觀察。紫檀木鑲象牙單竹黃蛉盒,尺寸長寬高:8.9X5.3X1.9cm,重量:8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