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

〈晚清內畫三英戰呂布鼻煙壺〉

圖片
南宋中原為金人竊佔,宋人同情三國蜀漢,元代初年三國故事更盛行,「三英戰呂布」戲碼正式搬上舞台演出,我們從金人院本和元曲雜劇都能找到。看《三國演義》讓您掌握“致勝先機”,由大陸中央電視台拍攝羅貫中原著改編,考證嚴謹看中國五千年歷史最紛亂也是最精采的一段。看曹操的英明、劉備的謙誠、周瑜的蓋世、孔明的神算、張飛的驍勇、趙雲的善戰、關羽的忠良,從董卓之亂到赤壁之戰,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中少有的偉大世紀,讀歷史、學人事、通謀略不可不讀《三國誌》,長知識、學智慧,人生機鋒盡在其中。 詞曰三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前段出自〈陳橋崖海須臾事〉作者王充閭寫北宋故都汴梁的故事;全文參見《西江月》詞,作者為宋人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蘇東坡〈赤壁懷古〉闋詞首段「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成敗得失都已化為清風,平添一份看透世事的淡泊從容,在順境中處之淡,在逆境中處之忍,唯其執兩擇中勿躁進,是為中庸平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山望那山高,永無滿足的一天。人的生命是短暫而有限的,哪裡懂得“是非成敗轉頭皆成空”的真理!笑看歷史興亡誰來定,人生短暫而藝術品與歷史同樣具有永恆性,「曾經擁有」便是不可磨滅的存在,沉醉文物天地遨遊古今,是英雄必能建一番功業,是智者定可領一方風流! 清代自道光以後內畫鼻煙壺異軍突起,京派內畫是在透明無色的水晶內壁繪畫,以削尖彎成勾的“竹籤”為工具,自瓶口伸入壺內反向繪畫和書寫,將傳統的書畫藝術巧妙地變成可一掌盈握的珍寶,以便隨時可取出摩挲把玩,一經出現便受到人們的喜愛,直今依然深受世界各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晚清“三英戰呂布”京派水晶內繪鼻煙壺,呂布手持方天畫戟跨下騎著嘶吼赤兔馬,在虎牢關激戰劉關張三兄弟;“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正比喻此“萬裡挑一”的掌中珍寶,落款甲戌年內仍殘留鼻煙,全高 8.5cm 、寬 8.0cm 、厚 2.75cm 。落款甲戌年 (1874 年 ) 為同治十三年,作者不詳歡迎高明指教!鑑識玉石類鼻煙壺從掏堂口、磨砂呈乳白色的素料和底足皮殼風化程度來分辨新舊,

〈藏傳佛教六字神咒墨玉臂釧〉

圖片
市場上有沒有流散的文物?我們必須不斷的去搶救新發現文化古物,並盡最大努力保護中華文明。自 1997 年起我決定以玉為主題開始買古玉,尋找與玉石相關材料的“護身玉”,由資深古董商代為蒐購,當年買進黑白兩件刻有“六字真言”玉器,此只“藏傳佛教六字真言墨玉臂釧”,分別為唵、嘛、呢、叭、口彌、吽,灑淨、去煞、消災的吉祥神咒,另一面六字大明咒真言為梵文,唸“咒語” (Incantation) 能去除壞運氣,禍福皆在自己掌握之中。 宋人姜悟通墓誌刻“唵摩尼噠哩哞嘩 ( 發 ) !”據黃永武教授考證佛經六字真言為『唵嘛呢叭彌吽』 ( 其中彌字也有口 ) ,與現代佛教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彌哞」類同,文字請參考廣東省潮州筆架山發掘清代藏密臂釧 ( 圖 1-2) ,外徑 8.0 公分內徑 6.4 公分較一般手鐲孔徑為大,真和闐墨玉含綠色苔點,內徑車工略斜是腳踏旋車轉數較慢造成。並附《觀音靈感真言》唵。嘛呢叭彌吽。麻葛倪牙納。積都特巴達。積特些納。微達哩葛。薩而斡而塔。卜哩悉塔葛。納補囉納。納卜哩。丟忒班納。奈麻嚧吉。說囉耶莎訶。 註釋:藏傳佛教簡稱喇嘛教,“喇嘛”音譯自藏文,意為“上人” ( 上師 ) ,為對長老、上座、高僧之尊稱,有別於一般僧侶。今時“密宗”非常流行,很多人相信其咒力靈驗。

〈佛法僧寶白玉如意袈裟環鉤〉

圖片
玉石是中國文化精神,最能“具體而微”象徵中國文化思想。君子無故,玉不離身,中國人與玉的關係密不可分,不論儒道佛家皆愛配玉。“清佛法僧寶白玉如意袈裟環鉤” ( 圖 1-3) , 1997 年初台灣古董商人於上海採集,是清中後期袈裟上的配件,玉器上鑿有細小孔洞可穿絲線,縫綴在大紅百納衣上。 我所知考古發掘出的袈裟遺存只有一例,中國江西省南昌市繩金塔中,曾發現清道光 (1821-1850 年 ) 大紅釘金繡袈裟;高僧的“袈裟”為長方形又稱「百納」衣,是披在僧袍外面的一種特別服裝,大紅緞料上以金線繡成甎形圖案。 據了解官方大部分的考古發掘,都是在當地人先發現或盜掘後,會不會就是那件袈裟上原來的配飾?隨著地下文物的發掘出土,考古研究論文也隨著新的發現而更改。此件藏品為和闐白玉琢製的“寶貝” ( 佛教法器、聖物 ) ,“如意鉤”下方刻有卍字符號,中央“唵嘛呢叭彌吽”六字神咒,上面為“佛法僧寶”法印方章,與另一頭的“玉環”鉤連結合於左肩處,實屬極少之珍罕“文物”恕不提供尺寸,民間的“實踐者”往往勝過博物館的研究者,撫摸一下也許真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菩提本無樹 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乃於廊壁書一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祖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師在碓坊,忽聆誦偈,知未了,因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另書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祖後見此偈曰:「此是誰作,亦未見性。」 註解:據考古文獻資料六祖慧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結論:慧能說“世人性本清淨”意指世間人原本的天性就是清淨沒有污染的,因其「不識文字」原文也較口語化(尚未經後人潤色),與 敦煌本《壇經》此兩句作“ 佛性本清淨,何處惹塵埃! ”比較接近。 ◎劉禹錫辯六祖慧能之後佛衣不傳之事而作《佛衣铭》曰: 佛言不行佛衣乃爭。忽近貴遠古今常情。尼父之生土無一里。夢奠之後履存千祀。惟昔有梁如象之狂。達摩救世來為醫王。以言不痊因物乃遷。如執符節行乎復關。民不知官望車而畏。俗不知佛得衣為貴。壞色之衣道不在茲。由之信道所以為寶。六祖未彰其出也微。既還狼荒憬俗蚩蚩。不有信器眾生曷歸。是開便門非止傳衣。

〈百子圖瓷質鼻煙壺潛淵之龍〉

圖片
鴉片戰爭使大清帝國急遽衰敗,清宣宗道光 (1821-1850) 力倡節儉,甚至穿破褲臨朝,在當時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幾乎人手一支鼻煙壺,玲瓏小品可置掌中玩賞,當時收藏鼻煙壺已成為一種社交禮儀,故宮藏畫實錄有一張道光帝手執鼻煙壺畫像。“清道光百子圖粉彩鼻煙壺”全高 6.8cm 腹徑 5.0cm ,小小瓶子盡能畫上近百個孩童,借周文王百子故事,「望子成龍」皆畫男童大頭胖体活潑生動,共繪九十四個天真的孩童 ( 註:不論畫 93 或 94 個兒童都屬於多數均代表百子 ) ,眼睛閃亮嘴形表現個性,表情寫真姿態各異,橋下有一童子在水中嬉戲隱有哲理,意寓皇太子中僅有一人能登「九五之尊」! 周易乾卦“九四”或躍在淵,无咎;“九四”語釋如潛伏在水深處的游龍,也許會躍出深淵,進无咎也;意指君子進德修業,都要把握“時機”及時努力,有時候該進取,亦知何時該退守 ( 抽身避禍 ) ,就沒有什麼災禍了。此件“百子圖”鼻煙壺吾 1997 年歲末入藏,沒有研究過《易經》者,是無法看出其中的“玄奧”,瓶底篆書“道光年製”四字,紅款屬為皇家喜慶所訂燒,相對的產品數量較少,雖算不上「正」官窯御用品,圖案仍不失皇族器物之風格,顯示出使用者身份的尊貴,是清代陶瓷工藝中獨具特色的精彩作品。 “藝術”本來就要靠心神領會,“鑒賞家”眼力的良窳高下立判,為什麼前輩勸人要多看少買,無非是叫您先提高鑒賞能力後再“出手”。一件完整性、稀少性與藝術性高的原裝貨,是送交拍賣的好標的,此物當時骨董店標價 120000 元新台幣。一般瓷製鼻煙壺大都缺蓋,從釉層氣泡的形態、大小排列等,即可分辨瓶蓋為原配,相傳至今“彌足珍貴”!

〈宋鐃州窯青白瓷刻花孩兒碗〉

圖片
景德鎮的位置在昌江以南,原名“昌南”,而西洋人所說的昌南“ China ”就是指中國! 北宋 真宗景德年間 (1004 ~ 1007 年 ) ,官府遣官督燒瓷器以充貢品, 該地因製瓷名揚天下而改名景德鎮。景德鎮窯系古稱鐃州窯,以產“青白瓷”出名於世;五代時生產青瓷白瓷為主,至宋初才發展成一種風格獨特的青白瓷,因其釉色白中閃青、青中顯白,釉色透亮光照見影,又稱“影青”有“假玉”之稱。 鐃州窯器古陶瓷的製造一般是就地取材,原料為當地產的優質瓷石,產品胎体較薄、胎質疏鬆,釉層較薄有開片裂紋,本品“北宋鐃州窯青白釉孩兒碗”代表作,高 5.8 公分、直徑 19.8 公分,碗口略外撇特徵,嬰孩禿頭裸体赤足,刻工精湛線條利落,這個題材流行甚久,早期花紋較繁密,晚期逐漸簡化,圈足有釉斑及支燒墊痕 ( 圖 3) ,風格屬北宋中期產品。宋代景德鎮青白瓷的發源地湖田窯,為以後景德鎮成為全國製瓷業中心奠定基礎;產品薄胎瓷只要持續使用必然碎裂產生開片,因年代久遠再經風化、水浸、土蝕不破也難!拿宋青白瓷“餅乾胎” ( 圖 4) 來說還可以掰出聲音來,辯證必須同時拿出“實物標本”才能夠達成共識!

〈景德鎮傳世經典千年花口瓶〉

圖片
誰會相信 800 百元就能買一件景德鎮千年花瓶?舉證器物要拿出你的實物和理論來,舉證實物作為自己理性的分析,若依陶瓷專家趙自強的論點,宋代景德鎮湖田窯極有可能就是柴窯,難道這一對五花瓣瓷瓶也是傳說中的「柴窯」器物?那柴窯產品也未免太容易得手啦! 湖田窯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民間窯場,在五代主要燒造青瓷和白瓷;考古專家在湖田村多次考古發掘,發現了保存甚好的陳腐池、沙池、釉缸、水井、匣砵牆、轆轤車基座等製瓷作坊遺跡, 2004 年景德鎮民窯博物館展出的湖田窯出土遺物有 160 多件,時間跨度由五代延續到明朝。展品包括碗、盞、壺、瓶等湖田窯各個歷史階段生產的各類典型標準器物,以及歷次考古發掘的珍貴文物及標本,其中以首次發現的一枚宋代瓷製印章最別緻。 我“玩瓷”講求實物佐證,親自上手更能深刻体會,吾藏品北宋早期景德鎮湖田窯花口瓶一對 ( 高 12.6-13.0 公分見圖 1) , 1995 年買入時很便宜每個 800 元新台幣,當時還不能確定真偽,只知瓶口“花朵造型”使瓷瓶更加美麗,五花瓣瓷器晚唐五代已出現,宋代產品特徵通常是六花瓣居多,器高約在 15-19 公分之間,真品胎体輕薄工藝精良,反映出工匠高超的技能,傳世品幾乎破光了,能看到的大多有殘顯少完整的!南海沉船出水有撈起相似花口瓶,當屬湖田窯難得的精品,現已放進博物館供人參觀,探討千年瓷區可與傳世品相互印證,給初學瓷者一個認識江西省景德鎮產品,提供了觀摩學習的良機,陶瓷史籍並未詳加記載,此一珍貴而可靠的比對鑑定標本。 除非您道行高深,市場上景德鎮窯、龍泉窯、耀州窯等產品極易模仿假造,沒有把握千萬不要出手買 ( 垃圾一堆 ) !目前網站上商家上傳的花口瓶,大都器口厚很笨拙,湖田窯真品花口很薄的,花口由熟練工匠隨意手捏成很隨性,再加上器底收刀提起的那一橫 ( 商家不照出底足 ) ,中國轆爐左旋飛快 ( 較日本右旋更快速 ) ,“收刀痕”現代人已做不出來 ( 見圖 3) ! 註釋:北宋初期的景德鎮青白瓷花口瓶一對,器口五花瓣仍承襲五代風格,頸部刻兩條弦紋為北宋工藝特點。

〈失傳千年柴窯玉甌原型剖析〉

圖片
宋代陶瓷承接五代越窯青瓷和 邢窯白瓷兩大系統, 不少中外學者甘願以畢生的精力,致力於中國陶瓷研究,香港關善明博士所藏宋瓷 1994 年版圖錄中, “北宋中期青白釉大缽” ( 圖 1) ,高 10.5 公分直徑 21.7 公分,折口沿,平底無釉,有八處支燒痕,視其釉色溫潤如玉,形似缽盂狀似茶甌。明清兩代有關後周柴窯記載,儘信文獻不如看實物佐證來得可靠,評估古文物可利用文獻和實物來“分析”互相印證。誰能最先攻克柴窯此一壯舉,不能一廂情願指鹿為馬,亦或魚目混珠冒名頂替! 陳萬里《瓷器與浙江》一書,提到了一本《談薈》古籍記載:「吳越時,越窯愈精,謂之秘色,即所謂柴窯也。或云柴世宗時始進御云。」陳萬里解讀:「本來錢氏之於柴周,也有通朝貢的關係。十國春秋里忠懿王顯德五年四月七日,以及八月十一日,有過兩次貢週的記載,例以錢氏貢唐,貢晉,都有秘色瓷器在內,自然在這兩次貢周的物品裡面,也定有秘色瓷器。同時,說不定柴世宗就命錢氏要燒造一種“雨過天青”的顏色,於是以這兩次所進御窯,稱之為“柴窯”,以別於其它的燒造。」最早提柴窯見歐陽修詩云:「誰見柴窯色,天青雨過時。汝窯磁較似,官局造無私。」 陸羽《茶經》四之器: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縱覽唐代瓷業不外“青白”,世謂“越青邢白”越瓷青邢瓷白。據傳後周柴榮登基前以瓷發家,柴榮居白瓷故里為邢人,以邢白起家,但柴窯來自越青,且調和了邢白。柴言“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就是以越青為主,調和邢白。 中國柴窯舉世聞名,沒見過實物就不知道它長的樣子,辨識柴窯的基本特徵,首先必須遵循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這四句話。晉杜琉《荈賦》所謂:「器擇陶揀,出自東甌」。甌,越也;甌,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以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紅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歐陽修《歸田錄》:「柴氏窯色如天,聲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也許晉人的甌器上真的鑲有金飾,可以從北宋早期類柴窯瓷中 ( 圖 2 楊卓蔭藏品口徑 9.4 公分湖田窯仿柴瓷口沿鑲銀 ) ,不難推測出其前世的影子。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圖片
生命中總有眷戀,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三只文革前之紅泥標準壺,宜興胎泥金款稀罕物,南方古窯爐的形狀,如同一條蜿蜒而上的龍,古龍窯燒的時間長,窯溫昇降緩慢,品質為現代壺所不能及。宜興一廠早期壺添加傳統石黃比例高,算是具石黃石骨的「朱泥」標準壺,因原礦料短缺當時產量並不大, 1982 年以後宜興一廠已不用紅泥原礦製壺成形,對研究紫砂壺 “ 泥料 ” 來說,老壺款印透露出最佳訊息與資料 ( 下兩圖 ) ,古龍窯燒的時間長,窯溫昇降緩慢,品質為現代壺所不能及。 1. 第一件朱泥鴿頸壺 ( 前圖 ) ,台語俗稱 “ 粉鳥仔歸 ” ,文革前 1960 年代生產的鳥歸壺,台語俗稱 “ 粉鳥仔歸 ”( 大陸叫鴨嘴壺 ) ,即壺嘴基部像鴿子素囊脹大的模樣。底款印文: “ 前墅古龍窑燒 古陽羨原土紫砂泥 中國宜興一九六三年 ” 字樣。早年的鴿頸標準壺都為「小紅泥」的典型代表壺品,泥料為宜興紫砂廠早期紅泥,泥質接近朱泥的質感,小紅泥具有相似於嫩泥石黃化學特性及礦物構成,當時因礦脈金屬 “ 氧化鐵 ” 成份較高,其礦石外觀為淺黃綠色塊岩,是一種以黏土為主要礦物成份的粉砂質緻密黏土岩,其礦物組成經薄片光學鑑定為:伊利石、高嶺石、氧化鐵、石英和白雲母。 2. 第二把 1966 年代朱泥標準壺 ( 左後圖 ) ,底款印文: “ 前墅古龍窑燒 古陽羨原土朱泥 中國宜興一九六六年 ” 字樣。把下 “ 昌記 ” 小印,古陽羨 “ 原土 ” 早期原礦,就是指 “ 老朱泥 ” ,朱泥原礦物稀價昂及提練的技術和費時,現已絕版為難得之收藏樣品! 1963 年宜興紫砂工藝廠精簡職工,到年底從業員剩下 578 人,僅為當年「大躍進」運動時期職工 2067 名的 28 %,開始建立半成品檢驗機構,提高品質確立產品信譽; 1966 年 4 月宜興紫砂工藝廠成立中心試驗室,負責產品設計和技術業務指導,文革前經典的壺式原本產量就不多,以工藝品壺來說實用性佳,好泥料的壺有助茶之德! 3. 第三把 1966 年代朱泥鴿頸壺 ( 右後圖 ) ,底款印文: “ 前墅古龍窑燒 古陽羨原土朱泥 中國宜興一九六六年 ” 字樣。把下 “ 昌記 ” 小印,古陽羨 “ 原土 ” 早期原礦,內為 “ 球孔 ” 便於沖泡及過濾茶葉。原礦朱泥是原礦泥調點砂,沒加任何添加物 ( 鐵紅粉 ) ,朱泥橘紅色燒結程度要高,仔細

〈供春變色泥陶藝花壺〉

圖片
什麼是供春變色泥的特徵?所產生的“窯紅”與急火所致燒焦的“窯變”有所不同!大凡名家對泥料的配製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進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為某些名家的代名詞,也突顯了名家的藝術風格,紫砂壺講究傳統和承襲(沿襲倣效),其最大難點是把工藝與實用完美結合,收藏級陶藝花壺“日益稀見”,大師無限“創意”來自靈感,孰優孰劣、孰高孰低,一經比較不言而喻!蔣蓉繼承前人傳統另樹一幟,運用紫砂泥色澤包漿自然成型,讓“供春變色泥”歷史再現、價值回歸!! 紫砂工藝美術大師蔣蓉(1919-2008),代表作《包菜碗豆壺》壺型創新,1990年代初期用老料製成的作品,吾從未見過市面上有類似的花貨,包菜自然捲曲的菜葉,莖幹及葉子脈絡分明,碗豆可謂豆角,如展開雙翅欲飛狀的“蓋鈕”特別好拿,撫掌稱善之際“令人激賞”,好一把花貨“神品”壺也!此壺大小適中好拿好提“實用性”佳,個人感覺“藝術性”也更勝一籌,再加上原礦採掘自趙莊山的“供春變色泥”,屬稀世名泥燒成後古色古香,大師遺作將必成為絕響,吾見寶“眼開”勢在必得!故而搶標購入珍藏,只當作“陳設品”不作泡茶用,敢投資買入名家高級收藏品,主要目的在擁有把玩和鑒賞名壺,請與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那把《供春壺》比對,就會明瞭大師果真“出手不凡”啊! 蔣蓉別號林鳳,江蘇省宜興市川埠洛林人,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從事紫砂藝術已七十餘年,1995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1955-56年參加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創作《荷花壺》在全國工業會議上評為“特等獎”,並為周恩來總理出訪東南亞等國家製作禮品,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她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這在當時歷史情況下是工藝界的一種最高榮譽和待遇。紫砂壺的“生命力”就在設計和創意,1983年後蔣蓉大師創作更具特色,發表《師法造化博採眾長》的紫砂專論,作品《荸薺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

〈原創供春壺黃玉麟作〉

圖片
我發現網路什麼東西都能賣錢!套句古董界用語:「只有賣不出的貨品,沒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這是一座寶山、還是垃圾山?去年8月“一元起標”出現一件行家看走眼的寶貨,原主人說是早期壽桃美女壺黃玉麟造,經過近兩小時的纏鬥以低價得標,就取得倍具歷史價值與意義的「文物」;獵獲此件百年古董紫砂壺,清末光緒年宜興窯《樹癭壺》,壺身浮雕黃玉麟大師向祖師爺供春致敬,印款為吳大澂鐫刻“黃玉麟作”四字古篆。一言以蔽之“文物”各自有其命運,從發掘中讓它們“重見天日”的時刻,名家古壺在吾身上得到復活,這是收藏家搜尋新事物時最深刻的願望。 紫砂壺的創始人供春(約1506—1566年),是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間人。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當時人稱讚供春壺,“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明末文震亨的《長物志》載:「供春最貴,第形不雅,亦無差小者,時大彬所製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480毫升),而形制古法者,取以注茶,更為實用。」在“宜興窯”陶藝的發展史上,供春壺的誕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紫砂壺成熟走向發展高峰的開端,它已經成為“天下第一”的紫砂壺(即第一個象徵),也是中國工藝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代表,中國究竟還有沒有真正的供春壺?據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考證過供春壺,其調查供春壺“傳世品”全部都是仿品。 晚清製壺名家黃玉麟(1842-1914),曾被蘇州府台吳大澂(1835-1902)請去仿製供春壺,黃玉麟代表作《樹癭壺》傳承古法,採用的原礦即是“供春變色泥”,產於趙庄山系嫩泥礦之底層,泥人呼礦名為“黃金底板”,原礦呈金黃色,據說此“曠世名泥”成陶後,褐色內蘊桃紅略帶紫,觀賞變色泥桃紅的顏色,好像愈泡變化愈明顯,養成後包漿褐紅泛紫光,真是一件奇異的紫砂陶藝珍玩,更增添了泡茶養壺之樂趣!童子(書童)跪地左手按住木板,右手持握著“竹尖刀”,是製壺使用的竹篾子,講述供春改變了前人單純用手捏製方法,改為木板旋泥並配合著竹刀使用,傳承樹癭壺摹擬樹瘤,因風吹、日曬、雨淋,而產生的皺紋現象,全憑個人創作獨立完成的古美術品,等於間接得到祖師爺供春的指導和真傳! 吳大澂是清末著名金石書畫家,又是著名書畫鑒定家吳湖帆的祖父,印款字体出自其手筆,一氣呵成端莊有力,就已是篆刻藝術的“

〈元青花瓷前世浮梁白瓷祭器〉

圖片
白居易《琵琶行》中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浮梁”就是指宋代景德鎮,“浮梁磁局”忽必烈至元十五年( 1278 )立,掌燒造磁器,並漆造馬尾棕藤笠帽等事。說明元代官窯也如同其他時代一樣,繪畫圖案、造型等都直接由宮廷管轄。自從成吉思汗滅了“回回”以後,把技藝精的工匠、器械都帶回來,元代工藝就慢慢發達了,官營手工業主要包括工部“將作院”,掌成造金玉珠翠犀象寶貝冠佩器皿,織造刺繡段匹紗羅,異樣百色造作。工部“掌天下營造百工之政令”,所屬生產性機構主要有諸色人匠總管府,掌百工之技藝。 横空出世的元青花,第一個謎就是它為什麼是藍色的?蒙古人先尚白、後尚藍,是受西域波斯文化的影響 ( 註: 1935 年瑞薩‧巴勒維將國號由波斯更改為伊朗 ) ,藍色是伊斯蘭文化的主色調,今天去中東依然可見回教清真寺都是以藍色為主的建築。在《大明會典》中載“明承元制,凡朝廷燒制瓷器,必由內府定奪樣制”,其所謂“樣制”指除了某類瓷器在本身的器形、規格、釉色、紋飾都要求純正、規整以外,風格也要求統一。可知元代確有官窯一說,官府機構強佔優質的瓷土和原料,勞役天下的能工巧匠,且控制了釉料和製瓷工藝,浮梁就是景德鎮元青花之謎! 辨別官窯先看料和工,元代白瓷這類產品屬皇家宮廷專用瓷,瓷胎是二元配方,即麻倉土加瓷石,土質“潔白如玉”細膩少雜質,這是御窯專用配方,代表當時全國最高的製瓷工藝水準。 由於元人尚白,元青花瓷前世為浮梁白瓷祭器,當時派官督造以燒造白瓷,特別是小件的樞府瓷卵白釉產品,今天流傳下來比較豐富,菏澤沉船樞府器龍紋白瓷高足杯,一起出土的還有青花龍紋梅瓶,應是元代官窯為皇家製作的,由此可知特殊風格器物是年代學上重要「斷代」依據,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古代工藝美術品研究分析,必須輔以實物“佐證”才不致太薄弱。其中青白瓷龍紋祭器有幾件最引人注目,以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元代白瓷陰刻龍紋壺”為最早,為泰定 1324-1328 年出品 ( 沒有鋪首 ) ,只要稍加細心觀察比對,懂行者就能品出其中的內涵來。本人藏品“ 元代青白瓷刻龍紋祭壺” ( 高 37.5 公分 ) ,同坑一起出現的除了前面介紹過的“滿池嬌” S 形耳飾大花瓶,還有一件白瓷四繫扁方瓶 ( 元青花龍鳳紋四繫扁瓶的前身 ) ,因先前不懂而“失之交臂” 現不知流落何方 ,這裡面的謎團則有待“市場考古學”來解答 ( 下一

〈成吉思汗祭典禮器文物考古〉

圖片
中國陶瓷史上許多千古之謎,時至今日連元青花的主窯址都尚未找到,不能不說是極大的遺憾。目前較缺憾是元青花前身元白瓷的研討,專門用於“咒術儀式”的獸首銜環祭器 ( 帶火燄的龍紋即為皇家用瓷 ) 。蒙古族崇信藏傳佛教視白色為神聖,元朝景德鎮一直致力於白釉的研製,從 1295 年青白釉發展到 1305 年卵白釉成功,早期元朝府衙和祭祀多用卵白釉器。根據林梅村以 1312-1319 年保定窖藏為標準,與劉新園 1325 年後元青花大量生產並輸出的觀點,可以推斷出至少在 1319 年以前,元瓷以蒙古貴族所用的卵白釉、白釉描金、藍釉描金、戧金等為主。 1319 年元廷規定瓷器不能用金不得描金,是元青花成功燒製的基礎和條件。元代生產青花瓷的最早目的,是為了滿足“黃金家族”的需要。 景德鎮被定為元代的瓷窯遺址眾多,按照考古工作者實際發掘的情況看,確定生產元青花瓷的窯廠,有湖田窯劉家塢中段、市區落馬橋和珠山遺址。湖田與落馬橋遺址元代窯層,從歷次挖掘情況來看,出土的青花瓷標本極其稀少,其中大部分都是青白釉、卵白釉和一般人民使用的黑釉瓷等,青花瓷只是夾雜在其中的少量碎片。位於景德鎮市中心珠山遺址北側,已證實為元官窯的所在地,出土器物與外銷的“至正型”青花瓷的器形也不相同, 一般人未必知“元青花”其堂奧,通過個人“經驗” ( 實踐與摸索 ) 得到的領悟,解讀 可從高安“窖藏”出土元青花典型器 19 件來分析,其中至正型大器 5 件,均 用進口鈷料蘇麻離青繪製,其中只 有一件雲龍紋獸頭蓋罐,另有兩個雲龍紋荷葉蓋罐和雲龍紋、牡丹紋梅瓶各一件,這幾件青花瓷出土時放在窖藏正中央,其他 240 件元代瓷器則圍繞著擠在四周。由此也可以看出特點是“雲龍紋”所代表的身分,其主人必為成吉思汗嫡系黃金家族成員。 據《元宮詞》中的兩段記載,周憲王:「興聖宮中侍太皇,十三初到捧爐香,如今白髮成衰老,四十年如夢一場。」 朱有燉:「一段無瑕白玉光,來從西域獻君王,製成新樣双龍鼎,慶壽宮中奉太皇。」白瓷双龍紋祭器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太皇 ( 成吉思汗 ) 祭典時所用的“双龍鼎”器大壯碩,曲面用竹篾划刻兩隻三爪帶火燄的飛龍,器型莊重的陳設瓷為元代創新產品,用於祭儀的供器兩側飾有“獸形耳”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徵。蒙古人都有好酒量,祭太祖供奉自釀製的奶酒為主,浮梁磁局 ( 元官窯 ) 燒造的“青白瓷双龍紋鋪

〈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墓穴寶藏〉

圖片
文物是有生命和靈魂的,它有自己的意願,惟天之命“神器”有歸,今日誰能當第一個“發現者”!您是否相信根本不必花錢買,別人會將成吉思汗祭典用双龍尊送給你,平白就得到一件國之重寶!話說 1995 年向五位港澳古董商販大量進貨,次年請陶瓷鑑定來看過才知都是贗品,花費七十餘萬全打了水漂,假貨沒用留著也礙眼,就把大半送給其中最老實的一位,得力卡載運三趟才搬完;加入文物研究協會學習陶瓷知識,從副業盈餘提撥 200 萬元當籌碼重新開始,並關照只要有好東西先拿來看,照樣付錢兩清絕不拖泥帶水,俗話說得好“吃虧就是佔便宜”,對方回饋送我一件青白瓷鋪首罐,當晚就拿到研習會討論,經專家鑑定明清都沒有這樣的龍紋,評定為民國瓷器,會後前總幹事私下告知,他在高雄玉市擺攤十年還未看過這樣高檔的貨,剛好有廠商正在為展售會招商,也要我拿去會場賣,當時我太愣還聽不出“弦外之音”! 元人蔣祈《陶記》云「景德陶昔三百座。埏埴之器“潔白不疵”,故鬻之他所,皆有“饒玉”之稱。」泰定 (1324-1328 年 ) 後改由饒州路總管監陶,將高領土引進瓷胎是中國陶瓷史上的大事,景德鎮瓷器由低火度軟質瓷,逐漸轉變成高火度的硬質瓷。泰定元年留守伯帖木兒奉旨,英宗皇帝影堂祭器依世祖皇帝影堂制為之,太宗即位“國俗尚白,以白為吉”,白瓷還是後世祖廟祭器的祖本。元末孔齊《靜齋至正直記》載「饒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堊,每歲差官監造器皿以貢,謂之“御土窑”,燒罷即封土不敢私也。」此件双龍紋祭器應是浮梁磁局 ( 元官窑 ) 的產品,有“浮梁巧燒瓷,顏色比瓊玖”之贊,可當作鑑定元青花瓷胎成型工藝的標本。 親王親貴持有精美白瓷及青白瓷為數不多,與蒙古族文化有緊密的聯繫,毫無疑問元青花瓷是由景德鎮青白瓷演化而來,鋪首啣環、 S 形耳、象耳飾為元代時尚,適宜奉祀宗廟顯得格外莊嚴威武。蒙古人為記念聖主成吉思汗,每年 農曆 3 月 21 日 舉行祭典,俗名「三月會」大典。據札奇斯欽教授考證, 1203 年合蘭真之戰遭受慘敗,成吉思汗脫險後重整軍隊,反攻頑敵客列亦惕部,終獲大勝的一個復興“紀念日”。祭典除追念效法成吉思汗精神,其首要任務就是團結民族及加強組織,此乃蒙古族所能勃興並開拓疆域的最基本因素。 ( 上 ) 大哉我主! 西征至歐,寰宇臣服, 南轄金土,大哉我主! 大哉我主! 雄視人寰,蘇定遺劍, 為天所

〈仿元青花釉里紅冒牌貨鑒別〉

圖片
古董投資是一項迷人的投資,若不懂其中奧妙,往往會愈陷愈深,直到“傾家蕩產”還執迷不悟!大家經常會聽到或在報紙上看到,有很多的收藏愛好者或古董投資者,不惜砸千萬買骨董,展出才知全是贗品,因買進的藏品是贗品而敗家的故事。 元青花多少人為你魂思夢想,玩瓷者一件也沒有的居多,擁有一件高檔真品就足夠迷死一群人,有兩件以上已算“了不起”的收藏大家,我同意這個觀點。因上手玩過元青花真品的人不多,凡是玩古董者手裡持有的大都是“冒牌貨”,加上藏家對元青花的認識不足,買上百件贗品者大有人在,滿屋子都是“不值錢”的複製品。 現代景德鎮仿元青花製品,除了“典型元青花”外,還製作不少粗糙的民窯器。現今 「瓷都」景德鎮仿古瓷走向惟利是圖,該類瓷器在古董市場中的銷路明顯偏好,這些連鎖反應都促使仿元青花製作格外紅火。值得一提景德鎮瓷品中“元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縷雕蓋罐”,正應驗清人龔鉽陶歌詠青花瓷佳句: 「似白釉青花一團火,花從釉裏吐分明。」 元青花表現多樣性,難以找到具体統一的鑑定標準,看假容易看真難,看“假”只要抓住一條就可以作出明確結論,此物表面有明顯人工作舊痕跡, 仿偽者通常使用化學物質腐蝕釉面,為使其迅速老化用酸蝕去除掉“賊光”,人工作舊與古陶瓷自然舊貌有著本質區別。 創造性、審美性、唯一性構成頂級藝術品的共性,近年即使市場上出現真品,“專家”也不敢認!“專業”建立在知識上,無論任何領域“知識”都是最重要的工具。現代高仿瓷有不少古瓷特點已被克服,“真偽”是知識問題,而非道德問題;每個人認知必有所不同 ( 棒槌與八成眼的差距 ) ,若以假貨矇騙顧客就是不道德!元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縷雕蓋罐真贗對比鑒定, 1995 年購買的偽仿精品 ( 上圖 ) ,與博物館藏品 ( 下圖 ) 仍有差距,進口“蘇青”在夜晚燈光照射下,真品會呈現如藍寶石般深沉的光澤,假貨的藍色發灰、發暗或過艶,此乃鑒賞中國青花瓷的秘中秘,您若學得會這一招,就能在萬軍之中直取敵將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