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8的文章

〈宮廷用瓷元代御窯神秘面紗〉

圖片
《元典章》中禁止民間使用描金、貼金的法令,可知該類遺物必為元代帝王專用之器物,應是元官窯 “浮梁磁局”的產品,不是外銷瓷或商品瓷,珠山遺址完全是為盟元皇帝燒造 宮廷用瓷。 元代御窯採用“饒州御土” 屬於麻倉土,燒罷即封土不敢私也。 和景德鎮優質的胎、釉原料以及成熟的制瓷技術相結合, 麻倉土的特點是白而不細,拉胚成型後看底部有很多氣孔,不掛釉的底足淺而平,細沙底有竹刀逆刀修足特徵 ,最終誕生了“元紅綠彩白龍描金填琺瑯大罐”。

〈至尊無上白龍金鱗御用神品〉

圖片
蒙古族色尚的文獻集中在絲綢,實物則大多保存于陶瓷;北方草原流行的薩滿教裡,白色恰恰是“善”的象徵,宗教意蘊在其民族裝束中表現得更加明確,又是偉大祖先成吉思汗的顏色標記,而絲綢和陶瓷等工藝美術品是其主要載体。由於 「國俗尚白,以白為吉。」 ( 見《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 ) 白色在元代風靡天下,帝王畫像皆著白絨御衣,元代工藝美術品中以“織物”的地位最高,織龍鳳段匹,禁治諸色銷金;對質料的禁限主要集中在“金”,不只禁織金、銹金,還禁器用飾金。 蒙古帝王“專用器”產品製作考究,並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在保護“御用品”的尊貴、獨特! “元紅綠彩 白地描金雲 龍紋大罐” ,肩頭部位裝飾六朵“雲肩”(垂雲紋)的基本圖案是織綉品的沿襲, 白釉描金添紅綠彩用色較少,故加上凸雕雲肩與蓮瓣來提高裝飾效果, 帝王持有的精美白地琺瑯彩瓷為數不多,隨著 元王朝的“壽終正寢”而走到了盡頭 !

〈金木水火土五氣朝元琺瑯彩〉

圖片
中國道士邱處機( 1148-1227 年)曾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傳旨:「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詔天下出家人皆隸焉,且賜以金牌,道家事一仰神仙處置。」 華夏大地上不論多少次改朝換代, 以 “五行 ” ( 金、木、水、火、土 ) 相剋的迴圈變化決定歷史朝代的更替 , 道家哲學思想五行、術數 ( 帝王之術 ) 一直影響官窯瓷器的製作, 並繼續 燒造 創造出中國皇帝瓷器的神話。 “仁”為 木 東方 甲乙 木 ( 青龍 ) 青 “義”為 金 西方 庚辛 金 ( 白虎 ) 白 “禮”為 火 南方 丙丁 火 ( 朱雀 ) 紅 “智”為 水 北方 壬 癸 水 ( 玄武 ) 黑 “信”為 土 中央 戊己 土 ( 靈寶 ) 黃 金屬元情:性沉而使浮金,要對金對境忘情──金朝元 木屬元性:性浮而使木沉,性歸寂靜──木朝元 水屬元精:性下而使水上,性精不妄動──水朝元 火屬元神:性上而使下火,性心火不起──火朝元 土屬元意:性滯而使和土,性四大調和──土朝元 以上 五氣朝元 、三花聚頂本性歸“天”。 ( 下 )

〈五色花琺瑯彩瓷種皇家專用〉

圖片
什麼樣的寶貝能引發吾人精神深處的共鳴?中國的老祖宗曾經給子孫創造出豐厚的遺產,秉持印第安納瓊斯式的探險精神,在尋寶、探寶、淘寶的遊藝歲月中,專業搜尋“滄海遺珠”失落的文物瑰寶,難度越高的越能激起吾挑戰的樂趣!唯有“眼光卓絕”善於洞燭機先者,方能率先享受成功的果實,讓珍貴的古文物重生,希望成為現代人 ( 藏友 ) 與祖先之間,一道連結的時空“橋樑”,讓中國國寶陸續找到“回家”之路。 “元紅地瓷胎畫琺瑯雲龍紋罐”另一式 ( 圖 1-5) ,元代彩釉瓷器藝術“珍品”極具研究、收藏價值;除了琺瑯釉綠松石地及五彩較不透明外,類似明、清同一屬性瓷胎畫琺瑯器物, 按照中國「五行」的哲學思想,成就東方神秘主義最佳的表現,瓷器製作具有 “ 點石成金 ” 的本事,把金、木、水、火、土結合一起的成果,堪稱投資市場上最“火”的文物藝術品 ( 圖 6-7 華生收藏 ) 。 ( 中 )

〈皇家專用描金描銀龍紋彩瓷〉

圖片
元代五色花戧金瓷器是中國陶瓷史的未知領域,其工藝明顯受西域“大食窯 "( 伊朗 ) 銅質琺瑯彩的影響而別具一格,元代絲綢“貴紅”一般人不得服用,“雲龍”紋飾更代表皇家專用,“元紅地琺瑯彩雲龍紋罐”器身“描金” ( 圖 1-7) 或“描銀” ( 圖 8-9 台生收藏 ) 更顯金碧輝煌華麗異常。 由此實物可見,早在元代皇室下屬“浮梁磁局”已令景德鎮窯廠,引進西域工藝技術燒造新品,也有可能這種創新珍品與至正八年元 青花瓷風格一致, 就是出自彼時被元朝軍隊俘來的西域工匠所做,並首開中國陶瓷史燒造“琺瑯彩”之先河。 ( 上 )

〈五色花戧金最早琺瑯彩瓷種〉

圖片
通常人們都以為“元青花”很珍貴,但這種「五色花戧金」瓷器 ( 圖 1-2-3) 比元青花瓷更稀少,也有人稱作「五彩立粉戧金」,國內外大博物館內寥寥無幾。 這是元代紅綠彩後新研發的五彩瓷種,但它不是平面的,而是具有「堆垛」效果;如法華彩一般立体效果的玻璃質五彩品種,這種料質突起的五彩,即為明初洪武朝曹昭《格古要論》中記載的「五色花戧金」品種。 這種瓷種“造型”豐滿端莊,均為元代官窯“典型器”的瓶罐類,紋飾有雲龍、折枝花卉、蓮瓣、滿池嬌、鋪首等 “時代風格” 明確,胎体基本同於「樞府」藍釉瓷,在乳濁的色地上以 “堆花瀝粉” 的特殊工藝堆出紋飾輪廓 ( 圖 8) ,再於輪廓內分別填彩、塗金或嵌金片。 其紅、紫、赭、黃、藍、白、綠、孔雀綠料彩,高高凸起於釉表,彩質如玻璃料般透明,色澤既濃艷、鮮亮,又沉著、古雅,各種色彩與嵌金渾然一体,格外華麗。 就其若似琺瑯的藝術效果來看,說明它明顯受過西域「大食窯」彩繪嵌金陶器與銅質琺瑯嵌的影響,其工藝與當時新品種銅質琺瑯和新創的瓷質 “法華器” 如出一轍,依美術考古“排比研究” ( 排隊比較 ) 其成熟期為至正八年,應略晚於瀝粉彩瓷,至於孰先孰後尚待深入研究,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它就是元代最早出現的 “琺瑯彩” ( 圖 4-7) 。

〈元代五色花戧金彩瓷大發現〉

圖片
關於元代「五色花戧金」瓷器,目前到 各大博物館也難見此珍罕品種, 耿寶昌 於上世紀 90 年代初就有過論述,當時他就有元代最早出現的“琺瑯彩”解讀。並發表在 1994 年的《中國文物報》 8 月 28 日 4 版上面,其實在故文獻中就有關於元代「五色花戧金」瓷器的記載,但是在古文獻中五色花、戧金是否為五彩,當時並未做考證。 但是在日本早年出版的《世界陶瓷全集》中就有類似作品。 1982 年耿寶昌在編著《明清瓷器鑑定》一書時,再次挖掘這一課題。 1987 年的一天耿老才得以見到其「廬山真面目」。耿老在文中對元明五色花、戧金瓷器造型、風格、器型、紋飾、工藝等等進行論述。耿寶昌《再談元代「五色花、戧金」瓷》一文再次發表於《大家和大家談收藏 . 陶瓷》第一期中國文物出版社 編,錢冶主編。

〈元代綠地琺瑯彩菱花口大盤〉

圖片
元青花大盤在造型上特點鮮明,胎体厚重碩大具有雄渾的氣勢,其口徑均在 45 公分左右居多,而傳世元代琺瑯彩菱花口大盤尺寸略小,口徑 40 釐米高 6.6 公分,口沿都為折沿板式,藝術風格與元青花完全相同,差別就在一個是 “ 釉上彩 ” 生產數量極少 ( 目前琺瑯彩大盤只發現兩個 ) ,另一種是 “ 釉下彩 ”青花大盤因實用性佳傳世品也比 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