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4的文章

〈唐長沙窯青釉褐彩鴿形哨〉

圖片
長沙窯在今湖南省長沙銅官鎮,故又名「銅官窯」,該窯始於唐而終於五代,以燒青瓷為主,產品以盤、碗、碟、杯、壺、瓶等日用器為主,兼燒少量模仿動物形象的“象生瓷”。長沙窯產品青釉帶黃褐綠彩者居多,釉面開細小紋片,此鳥形哨下喙部尖端有小“磕”傷, 長 5.7cm 、寬 4.1cm 、高 4.3cm,能吹奏出鳥類的啼鳴聲,類似遠古的陶 塤 的功能,也有人說是種兒童玩具 。

〈唐代陸鴻漸瓷偶考古證據〉

圖片
唐人李肇撰《國史補》中記載:「茶術尤著,鞏縣陶者,多為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十茶器得一鴻漸。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 唐後期時人們已經將陸羽作為“茶神”看待,陸羽男性頭戴儒者高帽腰間佩玉帶,裝飾與唐人衣冠相同,頸部接口做法與唐代產品相同,再加上左手持一玩偶,想必就是“陸鴻漸”錯不了,夫人体態肥胖作高髻貴婦造型,左手握著書卷隱喻《茶經》,小瓷塑高約 7.2 公分,雖說品相稍差不是很完美,唐代“茶聖”陸羽數種造型人物雕塑品,考古迄今為止尚未發現過,傳世只有五代至北宋早期的青瓷人形壺,此對“瓷偶人”極可能就是始造煎茶法的陸羽鴻漸與夫人李季蘭塑像,這一發現可填補中國陶瓷史的一頁空白, 無論在研究價值上或藝術價值上都十分珍貴,雖非高價文物卻索價五萬新台幣,為了研究保存只得忍痛買下,將是未來考古學家們尋覓脈落的依據。 唐代陸羽所著《茶經》中稱:「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邢瓷白而花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越州青瓷號稱類玉類冰,邢州白瓷號稱類銀類雪,在當時有“南越北邢”之說。邢窯是唐代最著名的白瓷窯場,窯址位於位於河北省內邱、臨城兩縣境內,是中國北方最早燒製白瓷的“發源地”,它開創了北方白瓷瓷系之先河。而河南鞏縣窯創燒於隋代 ( 五代初期已衰退 ) ,唐代時以燒白瓷為主,其產品特徵是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中帶黃,器形有碗、盤、壺、瓶、罐、枕等,以盤碗為最多,也產少數以人為本体塑造的瓷器,此精巧的瓷偶人叫做“陸鴻漸”,有文獻記載卻未見實物傳世。評定一件瓷器有沒有收藏價值,主要看該文物的歷史性、藝術性與科學價值等等,文物等級評定與鑑價要訣,依據稀罕、困難、絕種、精美四項要素;而古物的真偽與斷代,斷代與出土地緣有關係,然後再做類比研究、排比鑑定及工藝造型分析,要靠自己找出答案 ( 自己才是最終的審定者 ) ! 註釋:《茶經》唐 竟陵陸羽鴻漸著。 陸羽 (733 — 804 年 ) 字鴻漸,號竟陵子,唐復州竟陵 ( 今湖北天門 ) 人,被譽為“茶聖”,祀為“茶神”。陸羽原是孤兒,三歲被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拾得。積公以《易》自筮,為孩子取名,佔得《漸》卦,卦辭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按卦詞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 《唐才子傳》稱陸羽《茶經》「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時號“茶仙”,此後“天下益知飲茶矣”。」對中國

〈台灣萬年青窯加彩小龍壺〉

圖片
材質 100% 台灣陶土原料製造,就跟我們老祖宗用的陶器土鍋一樣,有著絕佳的保溫效果。經窯爐烘燒至攝氏 1000 度左右的高溫後,再塗上釉彩改用低溫燒成,壺內也塗上一層暗褐顏料形成薄膜。從底部可看到陶土顏色類似燒紅磚的黏土,燒成後就是這種顏色,壺壁厚充滿毛細孔“吸水率”較高,重點是耐熱保溫性佳,同哪個年代流行的宜興紫砂壺。飲茶亦是呈現藝術的地方,由專業師傅 ( 民俗工藝師 ) 純手工捏塑製造,在一般茶藝館看到的都是大龍壺 ( 奉茶用 ) , 1996 年首次發現這把古早時代的小龍壺 ( 長 17 公分高 14.5 公分 ) ,確實製作年代已難考證,花了新台幣兩萬元才說動老藏家割愛,雖然歸類“民俗藝品”是有點買貴了,但歡喜之心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 註解:首次公開此獨一無二之作,匠師複合應用各種技法令人印象深刻,建立窯廠品牌或突顯個人獨特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