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3的文章

〈唐窯貢御宮廷陳設瓷滿大人〉

圖片
唐英任御窯廠督陶官時期的作品,世稱「唐窯」為中國歷代名瓷中之珍品。清朝雍正和乾隆時期內務府員外郎,事於養心殿,博學的唐英同時也在戲曲、繪畫、篆刻、詩詞等方面具有非凡的成就,其以製瓷的卓越貢獻而聞名。宮廷陳設用具色彩華麗,頭戴金頂子的“滿大人”,一望便知是清代「唐窯」作品,是景德鎮御窯廠專為乾隆爺做的獻禮,皇帝萬壽節慶之日,貢御瓷器另闢蹊徑,製作工藝窮極工巧,愛新覺羅弘曆生辰貢品,自然是“最上品” 官窯的黃釉瓷器,才能彰顯出皇家氣派。 “清乾隆粉彩黃地開光蓋罐”黃釉瓷透露出它的御用身份,前、後兩面開光,內繪雙鹿與雙猿圖,繪畫必帶寓意,寓意必言吉祥!雄雌雙鹿意態閒適,立臥在老松樹下,代表長生不老的鹿紋圖案,成雙成對象徵君臣融洽的關係;雙猿相依面向觀眾,猿面眼神、鼻孔、嘴巴的描述極富真實感。粉彩瓷器是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 粉彩 ( 玻璃白 ) 屬氧化鉛、矽、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濁作用,可以使彩繪出現濃淡凹凸的變化,增加了彩繪的表現力,讓畫面粉潤柔和,富於國畫風格,因此博得“東方藝術明珠”的美稱。 唐英死前最後的奏摺,清宮檔案就有記載:「乾隆二十一年七月七日,唐英將次色黃器一萬一千七十九件及次色祭器一百六十四件開造清冊呈交廣儲司按冊查收。」這說明黃釉瓷配方屬皇家御窯廠秘方,民間沒有黃釉瓷,除了因為以上的嚴格規定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清黃釉瓷釉料的配方和燒造工藝屬皇家御窯廠秘方被嚴密控制,民間無法掌握黃釉瓷的工藝、配方。唐英逝去後再也沒有督陶官能全盤掌握黃釉瓷的工藝和配方。明清官窯黃釉瓷器的用途包括:用作宮廷祭祀禮器及宗教用品;皇帝、後妃及其他人等日常生活的膳食用具。到了乾隆中期,清政府對黃釉瓷的管理更加嚴格,嚴禁黃釉瓷流入民間,即使對殘次品也要進行嚴加處理,清乾隆二十二年繳交黃器 1740 件之後就結束了! 結論:唐英( 1682-1756 年)為何自號蝸寄居士?人生“壽夭”重點不在容顏,他囚居在江西景德鎮的日子裏,蜷伏如蝸牛緩慢無奈地爬行,終攀至人生最高點後結束了,所留下來的一抹“涎沫” ( 工藝美術品 ) ,工匠尚“務實”以能力自居,自然會留下可供追蹤的線索,“大清乾隆年製”其價值雖略遜於「古月軒」瓷,也是陶瓷鑒賞家難得一見的收藏!所畫黃地五彩纏枝花與鎏金裝飾效果,承繼雍正琺瑯彩火鍋富麗堂皇的特點,同屬鍍

〈破譯失蹤的瑰寶天壇正位尊〉

圖片
「文物」的誕生必有與其相映的時代背景,收藏首重保護歷史文物遺存,本站獨佔鰲頭的貼文〈乾隆元年三連璽款識標本〉,瀏覽數現有 900 個網頁連線,其中藏有什麼玄機?又傳遞出什麼訊息? 《皇朝禮器圖式》完成於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年),禮器圖是皇帝推行禮治,規範社會成員行為,所反映的清代社會生活,目的就是要把各種關係理順,並對禮器禮儀改造的一個結果。清初祭天之禮器,因襲明代 ( 洪武更定 ) 用瓷質,雍正年間忽改為銅質;乾隆元年明確更換禮器的質地,承繼傳統沿前明之舊,祭品祭器悉遵古,而壇廟陳設祭品,歷代相承器亦用瓷。 對於清帝來說實為尊重祖制,這種作法或許就是告慰先帝的方式。 中國文化傳統裡,唯祀與戎乃國之大事。禮器圖中所繪大型器物圖譜,有相當多的器物在前朝從未出現過,其中清代祭天禮的確立頗具典型性,清朝祭天包括冬至祭天、正月祈谷、孟夏雩祀三大禮。“清乾隆天壇正位鹿首尊”,繪“雪景”圖案好配合冬至祭天,並題寫冬天景物的詩句:「墟煙寂歷歸村路,山色蒼茫 ( 寒 ) 酿雪天;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首尾押壽古、山高、水長朱印 ( 圖 1) ;前兩句出自南宋陸遊《題齋壁》的經典語句,後兩句則取自唐韓愈《李花二首》。 此尊的造型與乾隆十三年奉敕編著的《皇朝禮器圖式》中地壇正位尊形制基本一致 ( 圖 2) ,此尊底足三連璽款識並列,中央青花篆款“大清乾隆年製”,左右描金“乾隆御覽之寶”、“皇清乾隆御製”印款相拱,底足書紅字銘文“唐英奉旨督陶燒造大清國乾隆元年正月大吉日御製,欽賜內務府員外郎署理九江關兼管景德鎮御廠窯務”,說明此物屬“皇清” ( 聖清 ) 祭祀禮器非常罕見。因藏品非本人所有,故無法公開全部圖樣,避免給仿造者提供方便。 註釋:天壇正位尊 謹按,鄭鍔曰:『尊以盛五齊三酒,用以獻,且上及於天,故名曰尊。祭天用瓦泰,《禮記•明堂位》曰 : 「泰,有虞氏之尊也。」孔穎達曰 : 「以《考工記》,有虞氏上陶,故知泰尊用瓦也。《周禮•春官•司尊彝》注云:太尊,太古之瓦。尊益溯皇初之 ...

〈古月軒瓷談女性美的男性觀〉

圖片
作家簡媜說的好:「為什麼人有發現美、審美、儲存美、記錄美、演繹美,從而昇華靈魂,與美偕行的能力?面對美而感動人皆有之,能儲藏美的能力十之八九,能紀錄美十之三四,能記錄的過程推衍自己的理則,不到十之一二,能將這套完整的理則與無緣由湧生的美一樣長久的,剩下十分之一或無。沈從文的美,是尚含一口溫血的美,這人不是人類文化奶大的,是自然幽咽的天籟唱大的,當他埋首古物,必有一段對話“祢真的不要我寫了嗎?”文物研究的寂寞在這裏。」 現代人享受物質慾望愈多,心靈空虛就愈難以填補,進而轉向追求精神性、文化性的滿足。藝術鑑賞家的標準是「美」,考古學家則是以「真」為最重要;點出文物收藏的終極目標,當一個好的收藏家應將此奉為圭臬。美的印象“東方經典”花瓶,一出手就能展現驚人實力,“古月軒”名瓷拍賣動輒幾個億的身價,是守護神資產最佳投資潛力股,買資產就找金牌探寶人! 一談造型: 在中國人眼中,“造型”是完整的生命体,必要條件包括: 1. 整体身軀是溜肩的“曲線”。 2. 形狀“圓滿”盡量做到圓滑。 3. 瓷瓶如美人般“無瑕”,膚質如玉的尤物,素白胎潔白似雪,不能有一點小瑕疵,譬喻女子貞節。 4. “氣韻”生動有血有肉,小口薄唇、氣質高雅、端正大方、陰陽相合 ( 句末押印一陰一陽 ) 。 5. 中國花瓶代為女性特質的延伸,最易引發思古之幽情,詩文兼顧與畫稿字意貫通,古月軒瓷所延展出來的“美人”代名詞,頗能合乎帝王品味。 二談彩瓷: 視覺的三要素,色彩、造形、線條,色彩最能激動我們的情感;殊不知,古時代“色彩”就是財富的象徵,只有帝王貴族才有資格享受色彩生活,如器皿、服飾、建築無不五色俱備,明代瓷器流行的是五彩瓷,到了清代就轉變成琺瑯彩獨受皇帝專寵,絕不輕易賞賜給臣民。清朝法律為官僚權貴、平民百姓吃穿住行的檔次,都進行了嚴格的等級劃分,僭越“逾制”就是犯上,刑罰之重甚至可誅滅九族! 三談美感: 美是一種秩序、一種和諧,一種令人愉快的感覺。美的第一要件是對稱,第二要件是弧形曲線,第三要件是比例勻稱。美是一種主觀的、抽象的觀念,難以用筆墨來形容,以“傳統文化”積澱出來的整体美感,來對各別器物的“格調”進行審美,從歷代皇家御用器物不難看出,顯示生活品味逐步提升,帝王依個人喜好有自己的想法,手段就會表現在官窯瓷器上,自柴世宗、宋徽宗、永宣帝

〈彩瓷皇后畫琺瑯御製詩瓶考〉

圖片
品評「古月軒」不光是用眼睛看,除了用心靈去接觸和感受,還要圖其貌、記其姿、寫其形、觀其色、嚐其味、頌其美;在鑑賞上的最高境界,詩是最感性的文學作品,仍然在乎器物 ( 或是讀者 ) 與詩人的心靈交會,更深一層傳神寫心,傳達出帝王的藝術品味。清初三帝「御製」詩數量可觀,封建時代天子之言就是金科玉律,示以“典型”起著一種神聖的倡導以致導向作用。帝王抒發胸臆題詩,命揆敘等儒臣為其詩逐句註釋,至於御製詩輯印成書,也有文學侍從捉刀及補注。康熙玄燁有《御制文》共四集 1100 餘首,雍正胤禛《御制集》仿康熙帝例,含《雍邸集》七卷和《四宜堂集》三卷以詩從文共十卷,乾隆弘曆著有《御制詩》共六集 41800 首。 雍乾時期瓷胎畫琺瑯常有五言或七言詩題句,多依據畫面選擇出自唐宋明的詩句,詩句是畫面的表達,畫面又是詩句的形象展現,與器物及紋飾相得益彩。中國美學理論核心“書畫同源”之說,進一步以文字、詩詞呼應為原則,立体器物 ( 花瓶 ) 與視覺藝術形式有關,詩抒發胸臆和詞必己出 ( 帝王自言 ) 。瓷胎畫琺瑯的題句寥寥數語,詩境洗煉點出畫作特色和精華所在,寓閒情逸致於幽美畫境中。 琺瑯彩瓷器是中國古陶瓷頂峰期的作品,以其潔白細膩的胎質、瑩潤如玉的釉面、明快艷麗的色調以及精湛絕倫的技巧,被世人美譽為“彩瓷皇后”。 “清乾隆年製琺瑯彩鳳凰瓶”上繪製双鳳呈祥花鳥圖案,並 恭錄 御 制詩一首,句首“翔采”印搭配“旭”、“映”兩章。題寫詩句:「姚黃魏紫吐芳菲,滿眼春光喜展眉;三月洛陽花似錦,九重天上鳳來儀。」 牡丹是花中之王, 從古至今人們把姚黃和魏紫稱之“王”與“后”,梧桐樹下牡丹花后“魏紫”姹紫绽芳菲,鳳凰亦作「鳳皇」, 五倫圖以鳳凰一對象徵君臣,其形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 …… 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 ( 中 )

〈乾隆圓明園琺瑯作停止燒造〉

圖片
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司庫長保、首領太監薩木哈持來畫紅琺瑯大玉壺春瓶一件,說宮殿監副侍李英傳旨「此瓶上龍身畫的罷了,但龍髮甚短,足下花紋與蕉葉亦畫的糊塗,嗣後再往清楚裏畫。」 ( 琺瑯作 ) 「活記」指手工藝的美術作品,簡稱做「活」。清宮活記檔大多數都是奉旨製辦,掌握皇帝的品味,是達成任務的必要條件。雍正皇帝的審美品味要求秀雅、細緻,透過實物檢證文獻計載,可以認識畫琺瑯以龍鳳紋最為稀罕!乾隆前期素白胎畫琺瑯,仍保留雍正後期的製作風格,兩代製品相似具備很多共同點。乾隆朝製品除造型新穎、圖案豐富多樣外,琺瑯彩瓷立体造型器物明顯增多,繪畫紋飾豐富水準極高,大多出自當時的著名畫家的畫稿,如郎世寧、金廷標、王原祈、沈暉、袁瑛、董邦達、錢維城等院畫家。畫工再將“稿樣”描繪於琺瑯彩瓷器上,故能“形神兼備”美輪美奐。 “清乾隆年製琺瑯彩鳳凰瓶” 兩隻鳳凰色彩斑斕尾羽飄逸,眼神嫵媚口銜靈芝,站立棲息於嶙峋的山石上,傳說鳳凰是居住在仙境的神鳥,只有天降聖君和天下太平之時,牠們才會出現,隱喻當時國家繁榮昌盛。 清宮內務府主要依賴養心殿琺瑯作,和圓明園琺瑯作製作瓷胎畫琺瑯。 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之後“京內 ( 即養心殿 ) 琺瑯作”與“圓明園琺瑯作”合併歸一。乾隆二十一年 (1756 年唐英死亡必有關聯性 ) 以後,景德鎮進貢的高檔素胎白瓷越來越少,加之宮廷對琺瑯彩燒造的全面壟斷,導致技術失傳,而且燒造琺瑯彩瓷費工費時耗資巨大,逐漸趨向沒落的清王朝自然難以負擔。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因琺瑯處現無活計、分別將官員匠役等人、俱歸內務府造辦處、畫琺瑯人歸如意館、首領太監歸乾清宮等處當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