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

(19)愚人見石 智者見泉

圖片
〈上智與下愚者最頑劣〉看壞是普通的智慧,看好才是非常智慧,誰能 “ 獨排眾議 ” ? 〈心性的智慧〉有句話說:「愚人見石,智者見泉。」為常人所不能為者,為偉人;見常人所不見者,為智者。奪寶冒險家 “ 獨具慧眼 ” ,從奇妙的事物、神秘的地方獲得 “ 大發現 ” !但是真正困難的工作,要從不可能得寶的地方,發掘出無價的 “ 文化國寶 ” ,就不是一般凡夫俗子辦得到的。 一、唯上智與下愚最難移! 上等智慧者永遠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不太尊重別人的論點屬於最頑固的少數;下等智慧愚蠢者則愚昧無知 “ 不懂裝懂 ” 屬於最頑劣的一群!同樣是玩古董好比挖井見石,愚人看到表象就認定是真的,智者卻能透過表面看到 “ 真相 ” ! 二、明代馮夢龍 (1574-1646 年 ) 編選〈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言,指出智慧猶如水,藏在地底下時屬於天性,開鑿它讓智慧流露出來,這得靠後天的學習。 在下鑑定品評 “ 立論 ” 多從 “ 經驗 ” 得來,「贏家」實戰經驗來自累積,贏家向來與眾不同,思維方式、行動快速及大膽中所隱含的偉大成份。 三、 「古玩」利潤越大,風險就越高,是真古董嗎?東西「到代」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最怕被帶入歧途而不自知,墮落到玩假的還 “ 自欺欺人 ” !並有一些品味不高的跟隨者 ( 胡塗蟲 ) ,還搖旗吶喊吹捧一翻! 四、有些人看似聰明實則愚蠢,有些人看似愚蠢實則有聰明之處! 前者是沒有腦袋的蠢蛋,學識很高卻有著 “ 愚不可及 ” 的偏執,你若不是高手,「撿漏」的可能性就 “ 微乎其微 ” ;後者指古玩商還沒有誠實到讓人放心的程度,扮 “ 豬吃老虎 ” 欺騙顧客是常有的事! MSN 原傳送時間: 2007/9/5 結論: “ 上智 ” 堅毅固執的人, “ 下愚 ” 泛指蠢笨又固執者;這跟讀很多書與很會讀書無關,就像 IQ 與 EQ 高的不同,一個會讀書考試得高分,另一很會 “ 玩 ” 能獨立思考。 21 世紀 “ 詐騙 ” 成為 360 行排名第一的好生意,敝人不揣簡陋提供經驗,不管看官認同與否,真應了「 智者識實務,愚者爭虛名! 」

〈中國經典薄胎瓷雀杯斷代〉

圖片
文物是和人類的文化一同誕生的,文化與藝術唯有透過生活上的實踐,才能有具体意義!收藏不具任何價值的東西叫“收破爛”,獵者之眼能不斷地搜到“寶貨”,拿出來供大夥欣賞。鳥食罐是我國瓷器發展中的一個門類,反映出不同年代的燒製技術和時代風尚,也是中國陶瓷工藝史上的一個小小縮影,展現出當時社會習俗的一個側面,有武將養畫眉,文人養秀眼,官宦養殿閣,公子養百靈之説,北京人愛籠中鳥的習尚,成了主人炫耀的資本。 宋代雀杯為單色釉傳世不多,明宣德至明末製作的鳥食罐杯都是青花瓷,清代雍正以後始有製作粉彩雀杯,小玩藝兒畫蝴蝶、繡球花非常精緻漂亮。此件“清紛彩五龍鬧海鳥食杯”高 5.4 公分 ( 肚徑 4.6) ,如蛋殼般的薄胎瓷僅重 19 公克,從竹雕支架座修改痕看是件老東西 ( 圖三 ) ,舊雀杯“尖篤” ( 底尖出來 ) 形制最為罕有,年份可看釉面氧化的程度推斷,礦物料研磨的“真彩”顏色,就是與現代化工料不一樣!鳥食罐屬清代文玩器物的重要品類,乾隆、嘉慶時期工藝細緻精巧,胎壁薄釉質潤圖案精美的特色,道光、咸豐清代中期很盛行溜鳥,器物造型上兩三件一組成套出現,景德鎮窯以明青花、清粉彩為主,也有燒單色釉產品,這既是瓷質鳥食罐本身的演變史。值得一提的是“民窯瓷”畫龍多將爪藏於海水之中,而不現足爪,可以說是一種皇家禮制與民俗的相互妥協;『神龍見首不見尾』龍亦非無尾,為了創造藝術境界的一種具体表現手法。 註解:民國後瓷器生產出現了衰敗趨勢,養鳥之風亦隨之偃息,瓷質鳥食罐無論在胎、釉紋飾及製做工藝諸方面,也失去往日光彩了。

〈北罐京戲壺功成身退〉

圖片
中國人富有閒暇以發展文化,“飲茶”是華夏文明歷程上的一道標識。江浙是文人茶,福建為老人茶,盛及一時大眾“茶館”是北京的特色,用大茶壺沏色濃味重,與南方品味完全不同。現在北罐京戲紫砂壺“功成身退”不流行了,我買進十多件紫砂提樑壺放在櫥櫃內,茶藝館若能陳列京劇臉譜裝飾的老壺,可比古色古香的高級裝潢!雖然不比粉墨登場過足戲癮,清茗閑談時賞之會莫名欣悅,真舊宜興紫砂茶壺難找,新仿明清古壺則沒有收藏價值! 自咸豐愛京戲,清中期出現紫砂京戲提樑壺,讓“好戲者”只有神魂顛倒的分!早年隨祖父同住同行,早上廣式飲茶、澡堂槌背捏腳、吃狗不里包子,吾漸染梨園武行習氣。傳統京劇經典《武聖關公》紅色臉象徵忠義、耿直、有血性的關羽;《包青天》黑色臉表現嚴肅不茍言笑的“包黑子”包拯, 1997 年元月 22 日購入清代加彩“包龍圖”提樑壺 ( 圖 1) ,即與一般京戲中包公所穿服飾相同。京劇臉譜是中國戲曲藝術固有的組成部分,白色臉表現奸詐多疑如曹操三國戲《戰濮陽》 ( 圖 2) ;綠色臉代表綠林好漢,如《白水灘》裏的青面虎徐世英,寓意為勇猛暴躁的草寇類人物 ( 圖 3) 。京劇戲曲《三門街》的故事 ( 圖 4) ,即是從杭州同條街上,忠與奸三家人物所源起,家族盛衰變遷、忠良與奸黨之間的激烈鬥爭,以及清代綠地粉彩提樑壺和方鐘壺 ( 圖 5) 。

〈民國蟋蟀罐變身燉湯藥瓷罐〉

圖片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攻占東北三省,大日本帝國扶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2 年 3 月 1 日- 1945 年 8 月 18 日)。隨後日本開啟所謂侵華戰爭, 1937 年 ( 民國二十六年 )7 月 7 日爆發蘆溝橋事變,日軍突襲宛平城,該年 11 月政府遷都重慶,展開八年對日作戰 (1937-1945 年 ) ,抗日戰爭時社會變遷人民苦難,再加強國共內鬥的內憂外患,長期戰亂物價飛漲致民不潦生,鬥蟋蟀玩意也日漸式微了。 “ 清風竹影 ” 蟋蟀罐丁丑年為 1937 製作 ( 民國二十六年 ) ,記載最後蟲罐生產的年份,民國時代同式樣青花博古圖吉祥紋飾瓷罐 ( 如圖口徑 17.2 公分、高 15.2 公分 ) ,尺寸加大剛好可放進一隻土雞,演變成補月子燉雞的器皿 ( 不用書寫款識 ) ,工業革命之後,青花瓷多採用化學鈷料,釉料 “ 呆滯 ” 木訥立辨。 如今宣龢齋主人所藏中國古代瓷質蟋蟀罐已自成体系,全面反映景德鎮 500 年來,瓷質蟲具生產綿延不斷的歷史,特別是所藏明、清與中華帝國蟋蟀罐,無論數量還是品質,在世界上均堪稱“首屈一指”,目標放在成立一家蟋蟀罐博物館。 補註:孕婦產後做月子大補元氣,燉煮土雞宜用瓷器罐,加入中藥當歸、黃耆為主的藥膳,隔水加熱不會滲入異味;天冷冬令進補喝人參湯改善健康,病体初瘉調養生理機能吃十全大補湯,中國人習慣都用瓷器燉煮較安全,避免用五金類容器,易將藥材的效力抵消。

〈絕版奇珍春怡堂名款瓷辨偽〉

圖片
古物堪珍,不在古而在藝術! 光緒 “ 春怡堂 ” 款瓷器沒有文獻記載,類屬 “ 嫁妝瓷 ” 代表作合歡壺,鎏金華麗全高 12.2 公分、寬 12.5 公分、足徑 9.1 公分,其造型、紋飾、金釉都能反映其獨創 “ 風格 ” ,高身長流為典型酒壺特色,以此宮中室名為款識者,僅見熊寥   熊微編著《中國歷代陶瓷款識典》附錄中載春怡堂為清光緒,沒有實物與圖樣可供參考; 其重要性絕不輸同時代超人氣的「翠玉白菜」 ( 瑾妃嫁妝 ) ,已失傳百餘年較不為後世所知! 皇家閨女 ( 格格 ) 出嫁,嫁妝中備有春宮畫以供借鑒,洞房花燭夜喝交杯酒時 “ 合卺壺 ” 才會現身,通常還搭配兩只小酒杯,可參考同治到光緒時流行的題材,官窯瓷器有燒不少 “ 祈子杯 ” 傳世,上繪五個嘻戲的男童寓意 “ 五子登科 ” ,春宮圖 “ 偷香 ” 發揮人類想像力和巧思,不愧為中國秘戲圖的 “ 經典 ” 傑作,不可炫露於不懂欣賞之人,文人雅士賞識摩挲屬於 “ 雅賞 ” 品味,與粗俗者尋求刺激滿足不同。市場上有發現民國初年的仿品,更是市儈氣太重比較俗氣,成了 “ 誨淫之物 ”  不堪入目!瓷器以人物最難畫,古美術品屬文化藝術範疇,不是淫穢之物,春宮圖除滿足窺秘心理,也是審美享受!各式各樣的珍奇異寶,從開始親近、瞭解、珍惜到設法收集起來,平日偷閒時供自家把玩。 瓷畫春宮圖若畫得好,自有其藝術與文化價值,秘戲圖屬嬌媚不可方物,手中如握有真正的精品,絕對不要輕易出售,將來的價格只會往上射!晚清光緒 “ 春怡堂 ”  原作名瓷絕版絕市,同屬官窯瓷器僅次於御窯一級,清代的畫得細緻生動,描繪一双男女在花園偷情,畫稿出自 家喻户曉的故事 《唐伯虎點秋香》 。辨識瓷繪匠人多女性,據徐樹丕《識小錄》書中透露,美婦人繪春宮圖者尤其畫得精!畫人物貴在傳神,以特殊的毛筆、勾勒精緻細膩,妙手所繪秘戲圖中,女性表情生動嫵媚多姿,無論眉挑目語、伸手露腿,及其顧盼呼應動作,絲毫之間可窺動感。以愛情故事為繪畫題材的瓷器最為稀有,從人物花園偷情之背景,及服飾髮冠之式樣,和外間景色之鋪陳佈置,讀者自可從畫中体會原意。 圖說: 1. 清宮格格嫁妝合歡壺。 2. 秘戲圖唐伯虎點秋香。 3. 巫山雲雨七絕詩。 4. 內部轆轤拉坯手製旋痕和褐黃水酒沁色。 5. 清宮春怡堂製紅款。 6. 仿品圖樣對照。

(18)美麗生命 貴在走過

圖片
培養 “ 興趣 ” 美化人生,成功有一定的法則可尋,一生的成敗就在 “ 一念之間 ” ! 藍蔭鼎《鼎廬閒談》說:「一般人在諸事不順遂時,難免埋怨自己生來命苦,惋歎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不易成功。的確社會上成功者少,失敗者眾;只知道日夜 “ 怨天尤人 ” ,究竟何以至此?他們 “ 咎由自取 ” 的關鍵安在?答案很簡單,就是大家對自己沒有自信,對生活缺乏興趣,套一句西洋人的話說,也就是他們沒有 “ 享受生命 ” 的認識與和觀念。 如果對自己正著手做的事,興趣盎然樂此不疲,經過不斷的浸淫歷練,而後必然會有所創造、發見、表現一連串的發揮,創造與發現是從濃厚的趣味中引發靈感,任何偉大的成就 …… 成功的果實,當初都是由靈感而來。」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我向來認為生命的目的是要真正享受人生,我們知道終必一死,終於會像燭光一樣熄滅,是非常好的事 …… 我們雖然知道生命有限,仍能決心明志地,誠實地生活。」人生充滿意外,命運總難預料,生命只有短短數十寒暑,我們不可能個個長壽好命, 人終要離去是無法掌握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面對無窮的時空,凡事要提早規劃,人必須要有人生的目的,否則精力全屬浪費。 波斯詩人薩迪有個說法:「一個幸福的人應當活到九十歲以上,而在這九十年的生活中,第一個三十年應該用來獲取知識;第二個三十年應該告別家園去漫遊天下;最後的三十年才應該用來從事寫作。」 世界需要美麗的眼睛去發現,吾試圖和時間賽跑,獨自踏上自己生命的旅程,勇闖天涯越過障礙及一道道的關卡,延途擷取一個個成功的果實 ( 金蘋果 ) ,每一回得寶買到 “ 對 ” 的東西是 “ 資產 ”( 非負債 ) , “ 事不宜遲 ” 人生得意需盡歡,及時行樂才是 “ 延年益壽 ” 之道,我不用取悅任何人 ( 也不需要 ) ! 當外界驚雷欲起時,擺在匣中的劍 ( 暗指國寶級文物 ) 也隱隱作響,摧促主人 “ 伺機而動 ” ,去做思想的交鋒! ( 〈擷取成功的果實〉 宣龢齋主人隨筆 2009/08/15 欄目:匣中劍聲 ) 圖片: 清掐絲琺瑯銅胎頂針八件本人藏品。掐絲琺瑯底色崇尚藍色如同景泰藍,以金屬掐絲來固定釉料的流動,器物以圓形居多,希望藉著部落格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 “ 文物 ”( 文化遺產 ) ,為未來考古學家們尋覓脈落留下依據。

〈宋綠釉長干女磁枕賞析〉

圖片
唐 ‧ 李白《長干行》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欲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晉朝張華 (232-300 年 ) 《博物志》說小兒七歲玩 “ 竹馬之戲 ” ;李白 (701-762 年 ) 的樂府《長干行》,是最早將騎竹馬寫在詩中的作品。中國人有很多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結為夫妻的故事,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長干女 ( 註:長干是地名在今南京之南五里處 ) 一往情深的兒女情事,思念良人盼望早日歸來,書寫一封給對方的家書。詩原本該是可歌的,也可以配樂吟誦,若將詩與每晚使用的睡枕串連就更妙了!真是 “ 不著一字 ” 就讓老外大為嘆服,類似藏品美國博物館還藏有一件,《長干行》英文翻譯至少有六個版本之多。 磁州窯綠釉黑彩如意雲型枕 (34x24x11cm)  ,大多是北宋時期的產品,圖樣繪畫熟練高超,畫面精美生動充滿生命力,實用與美觀合一。 1998 年跑攤販子開價 18000 元,當時我把身上全部的錢 7000 餘元掏出來才拿下,古董中有「文物」收藏價值的並不多, “ 淘寶達人 ” 必須具備過人的眼力,才能挑肥揀瘦找出上等奇香, “ 鑒賞文物 ” 使美的教育與智力開發得到結合,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加強民族自豪感!

郭良蕙論文物收藏博士班

圖片
董其昌《古董十三說》中第八說一節,玩古董有“卻病延年”之助!收藏家愛蓄古玩庋藏文物,“文物入門”分很多科別、很多等級, 引用《郭良蕙看文物》 論市場收藏,大戳分三班: 一、初學班:花費有限,台幣幾百幾千便可買到自己喜歡的物件,作“裝飾”高尚雅致。 二、普通班:考慮保值以外還要增值,有一天找人接手不難,投資量從幾萬到幾十萬之譜。 三、博士班:“不計價值”要求最高藝術最高創意,雖不想淘汰,但是後面也有人自願排隊在等待接手。 既然是商業社會,政府千萬不要擋了自己的財路,要盡量歡迎文物入境,同時不限制文物出境,因為想限制也限制不了。公開舉辦文物拍賣,在公平合理的競爭下,讓真文物出頭,假物退避,人人有機會觀摩,訓練自己的眼光,就敢下手。郭良蕙序說:真善美的組合“藝術”,永遠和偽詐醜惡相峙對抗,勢不兩立。“陶瓷”主流中的主流,永不退色。 對陶瓷收藏者來說,汝窯、元青花、成化鬥彩、乾隆古月軒瓷等,皆屬 “ 高端 ” 藝術品,有時傾畢生精力,也不可能買到一件。隨著時代的變遷,舊時王謝堂前燕 ( 官窯名瓷 ) ,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吾學陶瓷就是讀其著作開始,如《郭良蕙看文物》、《青花青》、《世間多絕色》等,「玩古」乃風雅高尚的嗜好,好異搜奇『花香』不在多!為滿足一己好惡彰顯品味, “ 蜜蜂吸取花朵的美汁,蒼蠅欲追逐糞便 ” ,品味無根之人,十有八九了無成果。 ( 附件:郭良蕙藏古月軒瓷 ) 【結論】吾跨入文物界,從「初級班」進階到「高級班」,道行深一層便是「研究班」,再深造考「博士班」,但沒有「保證班」必贏錢!“國寶”指珍貴的曠世傑作,對於個人而言就是絕佳機遇,郭良蕙前輩曾談論到“機遇”這個問題,她說:「我覺得股票是一種賭博。其實人生什麼不是在賭?都靠機遇。機遇早一步、晚一步都不行!」同 馬未都所說的陶瓷收藏,統計學“概率”有多大?文物界許多人整天到處尋覓都是“瞎忙豁”! 跟對老師,有一個好的開始何其重要!獨自研習探究中發現,這裡面學問可大了,可分三個階段即磨練、學習、成長,古董對一個窮家庭來說,只是一個無濟於事的“奢侈品”,對毫無根基的外行人更不用說了!“專注”之漫長、必要、瘋狂,有“競爭”才能談競爭力高低;能把中國古代五大名窯柴、汝、官、哥、定各窯口珍品全收齊了,才是您真正畢業的一天!今日我所堆砌成的“高牆”, 已經成為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門檻

〈清掐絲琺瑯鎏金銅胎寸龍頂針〉

圖片
琺瑯器是中國古代各種生產工藝中,最晚形成的一個品種。它自元代才由西域地區引進中土,並廣泛流行於明代宮廷中。清宮琺瑯器濃縮了大清宮廷奢華歷史,以及先人們美好生活的一個片段,掐絲琺瑯“其紋優美、其器精湛”! 生活中的實用器,老掐絲琺瑯寸龍頂針 ( 高 2.5 公分口徑 2.2 公分 ) ,繪彩色雲龍紋飾五爪,一派皇家富貴的氣象,用藍、白、紅、黃和草綠色地構成色彩艷麗,與黃色地貓頭鷹 ( 智者 ) 圖案兩件一對,是由琺瑯釉料與金屬胎結合的產品,因此具有金銀器的韌性和玻璃材質不易退色的特質,琺瑯釉料會先被研磨為粉狀製作成彩料,經過加熱與金屬胎結合,為防止釉料與金屬的膨漲係數不同,在燒造過程間導致金屬胎彎曲,必須在頂針銅胎內填藍料琺瑯,低溫爐火焙燒加溫 700 至 850 度,使琺瑯釉料融解並黏附於金屬胎上,最後還要經過打磨、鎏金等工藝,以便保存供子孫永久使用珍藏,其複雜的生產過程,唯有皇家財力才可承受,也唯有宮廷之內才有保留如此小巧精製的藝術珍寶,作品越小成功的機率就愈高,由於銅胎不易毀損價格自然比不上瓷胎產品,購入收藏僅花費新台幣 900 元! 註釋:朝廷在紫禁城內武英殿附近設置琺瑯作,主要生產銅胎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清政府收復台港後廢除海禁,歐洲的金屬胎畫琺瑯器作為貴重工藝品,由來華的傳教士帶入廣州,並進貢內廷。西洋琺瑯工藝按裝飾不同,金屬胎琺瑯器可分為掐絲琅、鏨胎琺瑯、畫琺瑯、透明琺瑯等,也有將上述二種或二種以上工藝結合起來共同裝飾一件器物的,稱之為“複合琺瑯”。其中與瓷器有關的琺瑯工藝只有一種,即畫琺瑯一般稱之為“琺瑯彩”,其正式名稱叫“瓷胎畫琺瑯”,即是俗稱的「古月軒」瓷!

〈光緒太師少保印泥盒賞析〉

圖片
西諺有云“摔跤的地下有寶藏”,這寶藏要自己去尋找!真正屬於“寶物”的文物級藏品都是“燙手貨”,若無真本事任誰也“抓不住”!不說實話乃古玩文物界的傳統,行家判真偽全憑自己看!知識獵人專業搜尋失落的文化瑰寶, 888 元網拍 撿漏的真實案件,成功蒐尋時代典範的傑作精品。隨著鑑定專家信口胡謅說是假的,或因太完美判定是新的,已經到手的寶物又給溜走了!“撿漏”得益於“走眼”,專家不認“封殺”的物件,對有眼力的人來說是“大利多”!淘寶撿漏是零和遊戲,撿漏機會稍縱即逝,“時機”非常重要,錯過了就是別人的,“行動”和“實踐”才是成敗的關鍵,是否有“勝算”關鍵就在眼力,“眼學”就是真實的本領,和我同庚的大陸馬未都也一再強調,所有的瓷器的產生,一定有相應的背景,如果沒有這個背景,瓷器未必是那個樣子,這就是大智。 中國文化對「文字」情有獨鍾,瓷器出現“太師少保”的獅紋,是晚清至民國最流行的圖樣。光緒皇帝 1898 年初通過翁同龢 ( 帝師 ) 看到康有為年前的上書後說:「非忠肝義膽不顧生死之人,安敢以此直言陳於朕前乎!」在“百日維新”期間給康有為密詔說的更加明確:「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能救中國。」 ( 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叢刊一第 343 頁。 ) 獅子有瑞獸之譽,在中國的文化中,有“龍生九子,獅居第五”的傳說。正面一對大獅子與背面三隻小獅子,諧稱“太師少師”或“太師少保”;“太師”和“少師”均為古代官名,古三公中位最尊者為“太師”,少師、少傅與少保合稱“三少” ( 見底層圖案 ) 。從製作精細和考究上來判斷,應當是清代“ 御 窯廠”專門製作的皇家用瓷。“光緒礬紅太師少保印泥盒”底足為泥鰍背,足心旋削工藝一流,圓蓋釉面隱藏印泥沁色,和“碓臼”伴有雜質,都是現代無法偽造的。 文物就是歷史的代言人,圖片就是文物的化身。古代文人書齋用具,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傳遞中華文化造字的邏輯,印信石章鈐蓋都要用到印泥,精神文明的代表性產物,文化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驕傲,一枚乾隆璽印竟能拍出億萬的天價,這就是外國人不敢想像的。明代萬曆官窯就有製作隨身攜帶極小巧的印泥盒 ( 不足五公分 ) ,此礬紅印泥盒直徑 13.5 公分屬較大的一種,與一般常見青花印盒不同,初看就能判斷是個官窯瓷器。等拍品寄到家後才能“上手”審定,陳舊的成色並不能保證一定是老的,同理瓷器表面非常亮似新出爐

(17)只買資產 拒買負債

圖片
賺錢固然是一種本領,如何花錢更是一門必修功課,也是保障生活品質與存活長久的靠山!只有堅持價值投資,好的投資標的物,數百年後還會存在,深入瞭解老古董的價值,大筆買進堅定持有,最終必得高額的回報! “ 收藏家 ” 眼光獨到,知道收藏品的歷史地位,願意出高價來購買, “ 行家裏手 ” 對文物內幕知之甚詳,除非 “ 老道在行 ” 否則難以攫獲。高明的行家單獨作業 ( 單飛 ) ,磨練狩獵技巧形同資產,實踐和行動才是關鍵,是高手就有 “ 火中取栗 ” 的本事,卻不會輕易落入陷阱。 收藏家是藝術之宮的 “ 探寶人 ” ,爭取生存和投機冒險 “ 孤注一擲 ” !收藏是一連串博學、深思、明辨的過程,卻是品味、眼力、知識、信心的總動員。一旦對收藏發生興趣,對別的東西就不感興趣了。 您是否嗅得出每一件古、今美術品,所散發的卓越氣質。要先能區分 “ 消耗品 ”(consumables) 與 “ 收藏品 ”(collectibles) 之間的不同? 機器生產的量產品,不具備文物保藏價值,除非有買的必要,否則不值得您花大錢去買。目前還是受限於子彈 ( 財力 ) ,平時不用高消耗奢侈品,決不做盲目的投資者,在知識經濟的社會中,擁有知識的人比較容易擁有高財富。 收藏不理性買到的東西是負債 ( 大家都有的商品 ) ,將面臨資產 “ 泡沫化 ” 危機! “ 黃金 ” 除外,買什麼東西不會貶值?私人不能印鈔票, 我花錢的哲學是:「 “ 花錢是為了攥更多的錢 ” !如果賺不到錢就不該花,錢要花在刀口上,盡量不花錢買垃圾、糟粕與非資產。」 讀過經濟學的人應該很清楚,供需與價格之間的關係,供給增加或需求減少,商品過剩就會降價求售。反過來說,供給數量小的中國歷代官窯瓷器,國際買家對 “ 頂級名瓷 ” 需求若渴,競逐有限的商品,當然價格會不斷上漲,拍賣金額有逐漸追上印象派大師畫價的趨勢! 世間絕美、獨一無二及有始創性的古陶瓷或藝術傑作,都是金錢難以估算的 “ 寶貝 ” ,只要能買下來就是贏家 ( 見圖示 ) ! 富爸爸名言:「富人購買資產,窮人什麼都購買不起!」 “ 中產階級 ” 購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簡單的說,資產就是會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負債就是會把錢從你口袋裡拿走的東西。買到 “ 資產 ” 就形同得到養分供給,會結出好果子當回報,能讓你存活

〈五代秘色瓷酒具五花瓣小盞〉

圖片
您相信八百元新台幣能淘換一對千年秘色瓷嗎?三年前盛暑 “ 鬼使神差 ” 驅使下來到許久未踏足的市集,尋覓我唯一的靈魂伴侶,見到一批明末工藝粗率 “ 壙碗 ” ,是墓葬出土的民窯青花小碗,其中夾雜著兩個傳聞中的 “ 五代秘色瓷花口盃 ” ,釉色滋潤細媚,器身有微璺細紋,工巧五花瓣仿自葵花,小盃內用尖狀工具在瓷坯上劃出四朵盛開花卉,碗心飾多曲荷葉一朵為其美,古窯器如越州秘色瓷,今日 “ 偶然 ” 遇上得之我幸,必令後人羨煞耳。 唐代鑒賞家、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讚美越窯青瓷 “ 類玉 ” 、 “ 似冰 ” 。 詩人陸龜蒙有 “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 之頌。如冰似玉的 “ 秘色瓷 ” 翠色淡雅,為皇室專用特供品,有錢也不見得能買到的寶貝! 失傳已久的秘色瓷始燒於晚唐,五代花口酒杯美的像一朵花似的,杯子雖然為小容器,當時秘色瓷在使用上的地位,尊榮不下於金銀器,為權貴階級使用飲食器皿。中國古人說 “ 物跟有緣人 ” ,不是說你有錢或者有鑑賞能力,就能夠買到好東西,你若跟這個寶物有緣分,就能輕易獲得而不費 “ 吹灰之力 ” ! 附圖解說: 1. 五代高足花口酒盃如冰似玉。 2. 杯心划花紋飾特寫。 3. 酒盃底足未上釉多粗黃土 ( 類同五代柴窯 ) 。 4. 五代秘色瓷花口盃藏品。

〈指鹿為馬話宋代柴窯〉

圖片
已故著名陶瓷考古學家陳萬里對柴窯的看法頗有見地,相傳五代柴世宗御批:「 雨過青天雲破處,者 ( 這 ) 般顏色作將來 」兩句, 到底做出來了沒有? 所謂 “ 青如天 ” 等等的說法,是當時製瓷的標準麼?是否已經達到這個標準?這些問題都還沒有解答。 位居中國五大名窯之首的柴窯究竟在何處,它的器物本尊到底如何?這些問題數百年來一直困惑著文物考古家和陶瓷愛好者。 著名陶瓷鑑定專家、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趙自強先生認為,宋代景德鎮湖田窯極有可能就是柴窯。趙自強稱:「柴窯 “ 青如天 ( 青釉小足斂口缽景德鎮宣德地層出土物見圖一 ) 、明如鏡 ( 無刻划紋飾 ) 、薄如紙 ( 卵殼胎 ) 、聲如磬 ( 如擊缶 )” 的特徵,其材料和燒製技術只有江西景德鎮才能辦得到。」 辨識、鑒藏柴窯的基本特徵,首先必須遵循這四句話,這點本人非常贊同,真正的五代柴窯 ( 指實用器 ) 早在宋代就已碎裂光了,依趙的論點研判明清兩代人所見,只能剩下宋代景德鎮湖田窯生產的類柴窯瓷器。 宋代景德鎮湖田窯作品天青色柴窯小足斂口缽 ( 本人藏品圖二 ) ,凡燒成溫度不夠高產生“ 開片 ”的薄胎瓷,只要持續使用必然要碎裂,正如晚明壺公窯昊十九所製 “ 卵幕杯 ” 薄似蟬羽無實物傳世一樣 ( 風化、水浸、土蝕不破也難 ) ! 拿宋青白瓷 “ 餅乾胎 ” 來說還可以掰出聲音來,辯證必須同時拿出 “ 實物標本 ” 才能夠達成共識! 筆者研究發言均講求實物佐證,所藏後周柴窯 “ 正碧色 ” 流光溢彩精緻無比,至今無人能夠仿製的手拉坯薄胎瓷,已證實既有 “ 後周柴瓷 ” 的存在,也拿出 “ 北宋柴瓷 ” 的實物標本 ( 見圖二 ) 。 在接下來明清仿製柴瓷也成了一個問題,也只能算是後朝仿前朝了,不能夠將其視為柴窯的正常延續與合理傳承!明清人因為沒見過 “ 柴窯 ” 本尊,則是依循前人說法,對實物的認知都不太正確。連乾隆皇帝御製詠瓷詩,有四首寫柴窯,都文不對題,不難理解究竟沒有幾個人真正見過實物!都是 “ 冒牌貨 ” 不能夠將其納入柴瓷範疇去鑒藏,至於載有「柴」字款識的現代注漿模造的偽仿品,只怕會鬧出更大的笑話來! 大陸所謂柴窯研究大都是 “ 指鹿為馬 ” 的鬧劇,耀州窯舉證器物不合柴窯的四大規範 ( 見圖 3-6) ,這也難怪古陶瓷專家耿寶昌會稱病,婉拒出席陝西省文物局、

〈景德鎮千年柴窯引領風騷〉

圖片
中華文明的驕傲中,數不清的藏瓷家 “ 情不自禁 ” 對柴窯湧起佔有的念頭!新進藏家 “ 功夫 ” 不到家者居多,不要只看到眼前別人 “ 淘寶 ” 的成功,而忘卻 “ 撿漏 ” 背後所面臨的險境,藏品一旦公開總是「打眼」丟人現眼居多,這是用功不勤及缺乏專業辨識「眼力」所致,他人也莫可奈何! 3 月中旬吾僅花新台幣壹仟元於網拍得標,買進一件宋代柴窯天青釉缽,此「名物」竟然與趙自強《柴窯與湖田窑》書中 “ 第一品 ”( 圖四 ) 完全相同! 由於青白瓷較易仿造,天青與新仿的天藍釉色不同,時間歲月更讓天青釉散發千年 “ 醇厚 ” 的瑰寶光澤 ( 圖一 ) ! “ 千年柴窯 ” 古今絕唱,您只要看它 ( 精品 ) 一眼,便能強烈地領略到柴世宗馳騁在自然原野,胸懷大器豁達心境,呈現出如 “ 雨過天青 ” 的釉光之美,北宋湖田窯天青釉缽。 古人創作都是純手工的,不斷創新並做到精益求精,從一種不可能再造的手拉坯開始,能工巧匠的高超水平,古代工藝水準,連現代製瓷大師也驚呼的手工藝品。 “ 雨過天青 ” 於天地之中,追求一種靈奇。在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才能把我們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開,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瞭解它的意義,體會它深沉的境地。觀賞者在功利世俗之外,發現建構一個有情趣的世界,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去体會其中的 “ 真味 ” ! 題記:現代仿品的瓷胎首先不過關,手工拉坯薄度不夠,用什麼方法去識別真假?看有手製轆轤旋轉痕跡者為真 ( 圖二 ) ,開片裂紋右旋同中國轆轤旋轉方向一致,缽底使用環形墊圈墊燒有沾粘窯渣,撤除墊圈有 “ 掉肉 ” 現象 ( 圖三 ) ;仿古瓷 “ 模造 ” 易成型,做極薄的又只能採用灌漿技術,造型不秀美,沒有 “ 靈氣 ” 呆傻蠢笨居多,和千年柴窯不沾邊兒!

《瓷皇碑》

圖片
《瓷皇碑》 秘 ( 畢 ) 色柴瓷,應以天籟。修行之地,漸淨非頓。 重道抑佛,獨為世雄。密葬明器,歸依道俗。 礬土拉胚,瓷藝超凡。匠心機巧,見證史實。 時限最短,產量有限。皇家珍寶,曇花一現。 類玉似冰,青瓷賽玉。前人瓷藝,傲視群倫。 如鏡之鑑,磬聲四揚。神護其質,完好如新。 宿命輪迴,莫存僥倖。物皆有偶,遇合有緣。 世間萬物,聚散無常。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柴窯瑰寶,素淨風格。技術封鎖,絕技失傳。 千載滄桑,至寶居奇。千年一遇,永恆典範。 特出一時,並世無雙。名物競勝,萬世永存。 誕聖之日,命入禁中。曠世魅力,陶瓷稱皇。 註釋:「秘」字在唐朝時候,發音與「畢」同韻,秘色瓷就是碧 ( 畢 ) 色瓷,現在人把「秘」發音為「密」所以就弄混了。柴窯青瓷以碧色為主,碧為青綠微呈黃色,或者是淡淡的暗綠色,相信成功燒出天青色者,必如鳳毛麟角般稀少,總結柴色 “ 畢 ” 即春波之碧, “ 嫩黃淺綠 ” 令人賞心悅目。 “ 柴窯 ” 為中國陶瓷史上的新里程碑,名列史冊名副其實,畢生能得一件就足以傲睨藏林,由本人率先摘下 “ 桂冠 ” ,一掃前輩不可置信 ( 嫌惡 ) 的眼神,總算是揚眉吐氣了!登上玩瓷世界的頂峰,讚美涕淋特以此「碑」記事,作《瓷皇碑》是為紀念! 上圖:五代柴窑胎薄如紙能透光。 中圖:柴窑碧光釉色如冰似玉。 下圖:南海出水南宋沉船遺物青白瓷篾紋缽 ( 比對用 ) 。

〈柴窯天籟之音美妙一瞬〉

圖片
銀子之聲宛如天籟,是世上最美妙的聲樂,中國人習慣用中指、拇指輕捏銀元,猛地一吹,然而放到耳畔細聽;敲之亦有韻,聲音很悅耳,悠長有回音。 普希金著名詩篇 ‧ 致凱恩 ( 情詩 ) : 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眼前出現了妳, 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 有如純潔之美的精靈。 民國著名鑒藏家趙汝珍《古玩指南全集》論述瓷器源流:「柴窯係後周柴世宗所燒,故以其姓名之,窯在河南鄭州,其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製精色絕為往昔諸窯器之冠。」 民國時期袁世凱的管家、大收藏家郭葆昌曾以一處宅子、二十畝良田與人交換一個所謂的柴瓷,可見其貴重。 柴窯瓷器在 20 世紀初被研究者尊為 “ 瓷皇 ” ,但由於現在沒有人見過柴瓷的真面目,什麼才是真正的柴瓷,此謎團一直讓人難解。柴窯瓷就是財富,等同土地、房屋、車子、威信、尊嚴。時間一晃眼就過去千年之久,好酒自然是愈陳愈香,如今其身價更勝 “ 帝寶 ” 上億豪宅,堪稱現代的 “ 金不換 ” ! 凡美好的「文物」都是人們競相追求的目標,一件古代藝術品並不因有些年代,遺物就一定變得珍貴值錢; 頂級藝術品都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 共性 ) ,就是創造性、審美性、唯一性,能滿足這三方面嚴格要求,才能算是頂級珍寶。 柴窯這類瓷器具有一定的珍稀程度,承傳珍貴瓷器傳統工藝,並有所突破與創新,加上瓷器耐受性較高,壽命也比較長的,所以能創造出中國偉大的文明。 五代柴窯本尊終於找到了,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躍,真柴瓷 “ 聲如磬 ” 皆是也,因瓷胎輕而堅又薄如蛋殼,器壁最薄處只有 0.1 公分,音清而脆宛如天籟之音, “ 美人易碎 ” 吾將她托起捧在手掌心,猛地吹一口氣,再移到耳邊傾聽 ( 如圖示 ) , 實物證明薄胎瓷發音“悠揚悅耳”, 如古韻之悠長,尤可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