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4的文章

〈太尉高俅双獅爭球玉冠典故〉

圖片
搜尋塵封的歷史證物 ( 靖康劫難血淚紀念物 ) ,挽救中華文明至寶,捍衛“龍脈” ( 我的親族 ) 展開冒險行動!金牌寶探憑藉眼力,運用知識對藏品價值論證,收藏家庋藏文物的見識及決斷能力,最大限度必須“玩出道行” ( 能耐 ) ,能從別人“批鬥”中脫穎而出,才算“功成名就”! 北宋徽宗趙佶喜歡蹴鞠,蹴就是用脚「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劄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高俅原名高球,原為王駙馬府中一名門客,王晉卿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趙佶赴王駙馬家宴時,看上一對羊脂玉雕獅子鎮紙,駙馬爺差高俅將禮物送去端王府時,正巧遇上趙佶 ( 後來的徽宗 ) 在家裡踢球,高俅憑足下球藝高超而發跡,因陪侍徽宗皇上“踢球”後來權傾朝野,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 ( 殿帥 ) ;這頂宋代“双獅爭球”鏤雕圓錢紋白玉冠,可能是高太尉為彰顯其“武官之首”身份特別訂製的,兩隻獅子一升一降與皮球構成太極圖騰,皆與當時宋代皇帝崇道有關。 宋代畫家蘇漢臣所繪《宋太祖蹴鞠圖》原作已佚,元代錢選臨摹之作 ( 圖 4)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帝王對蹴鞠產生濃厚的興趣,忽必烈建立元朝後,蹴鞠也開始流行於蒙古國,尤其是門閥貴戚之間習風更盛,並隨著蒙古西征的腳步“蹴鞠”進而傳到歐洲。明代踢球之風仍流行於貴族與官吏間,當時青樓的娼妓知道男人愛玩蹴球,便開始以玩蹴球攬客形成歪風,明太祖曾因此下令官吏、武士等禁止蹴鞠,但坊間娼妓以蹴球招客的歪風仍舊存在。可參考維基百科上有永樂皇帝觀測太監玩蹴鞠圖 ( 圖 5) ,“永樂年製”青花壓手杯碗內底心繪双獅爭球圖案,並將“帝王年款”書於繡球上,即可明瞭當時蹴鞠之風的盛行!國際足球協會 (FIFA) 2004 年已公開確認,足球運動最早的形式出現於中國。 註釋:本人是依市場發現文物遺存進行考古、比對物證後,發表賞玩研究心得,詮釋和解說歷史文物的來龍去脈。依個人看法此玉雕是一個重要的“宗教代號”,也是一件真正有價值的文化國寶 ( 一級文物甲等 ) ,双獅玉冠正中央的太極符號 ( 一個球用 S 區分兩半有兩個眼呈双魚狀 ) ,在北宋徽宗主政的時代,蹴鞠、鶴紋和太極符號同時傳輸到朝鮮皇家(

〈北宋宣和畫意瑞鶴圖玉帶飾〉

圖片
宋代繪畫藝術的高度發展,玉器造型與紋飾也有了重大變革,高浮雕係介於繪畫和立体圓雕之間的藝術形式,主要從正面來欣賞。白雲青天有仙侶,双鶴在祥雲繚繞中啁啾對鳴,一鳥向前一鳥回首翩翩起舞,有濃濃的詩意與“宣和畫風”境界相通,對照宋徽宗《瑞鶴圖》有異曲同工之妙,趙佶喜祥瑞好鶴,書法「瘦金体」細瘦險勁筆觸尖削便得鶴韻,玉帶丹頂鶴別有含意與身份有關,在文人心目中“鶴鳴九皋、聲聞於天”比喻賢士隱名於世,亦象徵追求“高古志節”清雅超逸的君子。宮廷匠師用上選和闐白玉精雕,有如宋代工筆花鳥的縝密生動,這正是它產生永恆魅力的所在! 1150 年南宋遣余堯弼至金國賀完顏亮即位,臨回國時完顏亮讓他把宋徽宗的一條玉帶轉給高宗,秘書郎張仲柯說:「這是稀世之寶,陛下怎送給外人?」每件文物的產生都有它的傳承脈絡,然而沒有人知道“過去”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活的文物”是歷史的教科書,讀到汴京圍城屈降,二帝被浮北去落得裹屍而還,雖不能親身目睹事實真相,如今卻憑藉新發現亡國之君的“宣龢玉璽”與文臣武將的玉帶冠帽等等,科學講邏輯分析,推測加判斷與「靖康劫難」血淚紀念物大致吻合!我有自己的思考與想法,把某一組歷史陳述當做“媒介”,通過新發現的文物遺存向古人索求答案,「詮釋」的工作是一種智慧的遊戲,吾找到另一種智力上的樂趣! 加註:道教信仰裡白鶴 ( 丹頂鶴 ) 是仙人的座騎,也是玉皇大帝傳達指令的使者,雲鶴圖玉帶飾“端方正直”背面無紋就像是一愧橫扁,一品鳥能青雲直上九霄的「凌霄寶殿」。

〈曠世珍寶遼后仙人吹笙玉作〉

圖片
北宋太子少師蘇頌使遼時所作《契丹帳詩》:「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史籍《契丹國志》載:「保大二年 (1122 年 ) 三月,金主阿骨打 … 追天祚,幾及,應行宮內庫三局珍寶,祖宗二百餘年所積及其幼女悉為俘掠一空。」有遼一代九朝諸宮均隨從天祚帝耶律延禧而行,無怪乎失陷五京尚不足惜,而一旦追及遼朝皇帝行宮,包括后妃女眷 ( 五個女兒 ) 和祖先所積存的珍寶,全部都化為烏有矣! 女真族為活躍於東北部的民族,居塞外者為「生女真」 ( 圖三粉紅色領域 ) 屬未開化的部落,酋長完顏氏 ( 金世祖劾里鉢 ) 被遼朝任命為生女真節度史,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擁有天生的戰鬥天性,以二千五百人起兵, 1115 年在達魯古城下大破遼軍建國稱帝事蹟,「大金得勝陀頌碑」原座落在吉林省扶餘縣徐家店,刻於 1185 年是金世宗完顏雍為追記先祖而立。 投資收藏文物不可能超越歷史框架,並培養自己評估及思考的能力,強化寫作或說故事的本領 ( 說理分明有“連貫性”同時代相關古玉珍品會陸續發表 ) ,將文物資訊轉換成有用的專業“知識”。 2002 年此物與宣龢玉璽同時出現,就有研究探索的必要,考證資料太祖長子宗峻早逝 (1124 年 7 月 ) ,熙宗完顏亶是宗峻的兒子,由宗幹輔佐到 1141 年離世止,時勢界第一次宋金議和,宋對金稱臣。當時金人出使南宋歸來,向海陵王 ( 弒帝前 ) 描述宋高宗的劉貴妃之美“傾國傾城”天下少有,引發其色心騷動立即叫人準備名貴床褥,以備滅南宋奪回劉妃自己享用;完顏亮當上皇帝後,為實現他最大的野心 ( 得天下絕色妻之 ) ,果然出兵大舉伐宋,結果慘敗自己也被部下殺死,《醒世恆言》名篇“金海陵縱慾亡身”以紀實手法寫他的無恥的醜事。 龍和鳳都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古代玉器紋飾含有等級制度,龍鳳紋除帝后親貴外,連職官壹品亦不得使用,這一圖騰文化的形成“帝后飾品”吉祥尊貴的象徵物,“遼代仙人騎鳳玉佩”圖案耐人尋味,“羽化登仙”真是經典啊!最早鳳凰叫鷙鳥,是一種非常大的而兇猛的鳥,遼代開始最為完善的,傳世品有黃金鳳鳳頭飾即可為證。遼、金、元遊牧民族皆有貴“白”的傳統,頭上配戴白玉髮飾更顯其高貴的身份,請注意鳳鳳的眼神特別“兇猛”為其時代特徵 ( 圖二 ) ,像契丹 ( 遼 ) 人那麼優秀的工匠 ( 手

〈稀世珍藏金帝龍紋玉吐鶻〉

圖片
金代存在時間僅有 120 年 (1115-1234 年 ) 文物遺存不多,金自完顏阿骨打稱帝立國以來,女真族擅“以寡擊眾”滅遼犯宋威震遠近。北方遊牧民族崇拜的是陽剛之氣,“金透雕龍紋玉吐鹘帶飾” ( 見附圖 ) ,金代帝王龍紋為由三爪演變為五爪之始,必然有其緣由和蘊釀期,狀似五代越窯上的三爪龍圖騰,為中國 S 形龍圖騰又一繼承; 完顏部尚白於是國號“大金”,此器造型獨特構圖絕佳,帶金黃色玉皮是金代玉雕特色,一尾白龍盡顯“王者之風”有男性剛烈在裡面,拉絲鋸割絕技粗獷神奇,鏤刻出多層次立体騰躍之飛龍,五爪握拳身体扭曲矯健有力,贊揚力量和征服,張口露齒怒目圓睜霸氣十足,仿唐菱花形龍紋鏡式樣,底部飾八個仰蓮瓣紋,與宋金同時期特有八瓣航海圖銅鏡風格相符,盛開的白蓮座上有十字交叉革帶穿孔 ( 見下圖 ) , 金人稱束帶為“吐鹘”用玉最為貴重 ( 金史載皇帝與太子繫玉束帶 ) ,紋飾多採如春水、秋山之飾,宋理宗端平元年孟紅珙帶兵滅金朝,獲其主哀宗完顏守緒遺骨,有「透碾雲龍玉束帶」即可為證,失傳八百年的國寶又重見天日,還望好古博聞先進指正。 古玉是一個高風險的領域,贗品很難獲利,要學“風雅”花錢不多玩玩可以,若談收藏就非單純的買賣問題,以我個人的玩玉經驗與心得 ( 傳世品已難鑑定真偽 ) ,真古玉都是地下挖掘出來的,如此才具有研究、考證的價值。 1998 年夏天我在文物市場首次發現此玉帶飾,索價十萬元一毛也不能少 ( 交行價 ) ,據土人說法得自阿骨打太子墓,還沒有當皇帝就死了,當時為了研究就先買下來,直到 2003 年藏在北京九龍山水塘大石下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墓被找到,可見盜墓者早已開挖金代帝陵,只是一直沒有透露地點,根據我個人考證此物應出自金遼王完顏宗幹 (1141 年離世 ) ,德宗陵名不詳其子完顏亮曾給予帝號,考古資料房山區金皇陵有十七座。 完顏亮是完顏宗幹的次子,本名都古魯納,早年在都元帥兀术軍前供職,因熙宗是嫡孫即帝位而心懷不滿,皇統九年 (1149 年底 ) 時任金國宰相的完顏亮突然襲擊皇宮弒熙宗,自己當上了皇帝。 1153 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北京時,將他父親完顏宗幹墓隨太祖帝陵也一起遷去中都,據金史專家說法金太祖阿骨打陵墓有三處,初葬上京會寧府北城外稱睿陵,皇統年間改葬胡凱山稱和陵,貞元年間又改葬中都 ( 今北京西南郊 ) 大房山仍稱睿陵。 完

〈千古絕唱宣龢玉璽印跡考辨〉

圖片
從地下文物市場搶救“國寶”妥適保存,是每一個“正統”文物收藏家的責任!能「開門見山」自我介紹的文物很有限,宋徽宗隨身攜帶的威權信物,即封建王朝統治者表徵權益的法物,以為驗明正身並防奸偽,“宣龢玉璽”自報家門,同時伴隨出土的還有道家“揮麈神杖”麈尾玉柄,鏤雕“乘龍升仙”圖為“教主道君皇帝”專有符號,歡迎文博界專家驗明正身。 宣和殿乃哲宗趙煦所造,《宋會要方域一》載:「 ( 紹聖 ) 二年四月宣和殿成,初哲宗以睿思殿先帝所建,不敢燕處。乃即睿思殿之後,有後苑隙地僅百許步者,因取以為宣和殿焉。」距時 24 年後徽宗趙佶改元“宣和” (1119-1127) ,乃有《宣和印譜》、《宣和畫譜》等名譜之編撰。公元 1125 年徽宗下罪已詔後內禪南逃,靖康元年 (1126) 金兵大舉南犯,十一月汴京淪陷,靖康紀元雖名為兩年,實則只有半載,次年 (1127) 四月二帝被擄北去,宋史僅載有宣和七年。《宣和印譜》無實物之印現已難稽考,宋徽宗趙佶其篆隸書法作品尚無傳世,自唐太宗自書「貞觀」年號,吾從“寫”的角度分析「宣龢」御筆應非偽造,石刻文字呈現出古雅風味,先看宣字的“風”字寶蓋不難看出,是運筆寫出與印章所刻反文不同,龢的“冊”字中間多了一劃同小篆寫法,秦篆瘦硬方通神,用的是隸書筆法,而隸字肥的屬絕大多數,“繆篆” 又稱繆印篆以瘦硬挺拔為佳,出自名手是無法仿的 ( 摹寫也難一模一樣 ) 。“宣龢”秦小篆印文,宋代帝璽盤龍躍於印頂,龍首向內朝拜 ( 註:清代帝璽龍首向外 ) ,四足向四方位 ( 未強調五爪足式 ) ,皮殼蒼古玉色黝黑,生坑器 ( 新坑 ) 石灰沁入玉質較軟部分色澤乾枯,從玉筋不受沁仍可見原色,數百年歲月“滄桑遺痕”不同於造假做手,保留出土原狀更具考古與保真的價值。宋代帝璽印鈕“型制”未見著錄與傳世,可與同時代道教文物張天師玉印 ( 螭龍紋 ) 相比對。 「禁中寶物,皆藏宜聖庫。」聖庫指“宣和殿”,蔡絛寫《鐵圍山叢談》時,太上皇帝已即位,開啟中國皇室收藏,宋徽宗趙佶身份為故宮第一任院長。據蔡絛《鐵圍山叢談》說:「徽宗禁中有宣和殿,以藏古器書畫。後政和八年改元重和,右丞范致虛言犯遼國年號,遼先以重熙建元,後因天祚諱禧,遂追稱重和,徽宗不樂遂以常所處殿名其年,且自號曰宣和人。」據專家考證宋徽宗喜好三石 ( 瓷、玉與太湖石 ) ,故汝官

〈道君皇帝乘龍升仙玉雕麈尾〉

圖片
兩件塵封八九百年的歷史證物,文物重見天日“自報家門”!愈是好的“古寶”愈是會認人 ( 磁場相通 ) ,我始終相信“感覺”來自經驗,而“經驗”才是玩古成敗的關鍵! 2003 年金代皇陵開挖的前一年,地下文物市場先出現一批宋與遼金玉器,件件高檔精美罕見,包括歷史上從未發現的宋代帝璽“宣龢”年號玉印 ( 下一則公開 ) !販售者誤以為是刀柄與姓“宣”的將軍印,吾當場解讀出古印文另一字為秦小篆“龢”無誤,乃真“宣和”舊物也!吾毫不猶豫立刻出手搶救下來,擇其尤者四件議價 195000 元,其中至少有兩件為“教主道君皇帝”趙佶隨身信物,史載徽宗被擄北去,仍身穿紫道袍頭戴逍遙巾,可謂至死不悟! 清代道壇作法驅邪法器“拂塵”,為道家隨身攜帶之法物,宋代之前稱為“揮麈”神杖均有飾柄,麈尾之柄飾以白玉鏤雕“乘龍升仙”圖騰,加上宋代流行道教神仙題材的玉雕,又與“宣龢玉璽”同時出現,其中必有密切的關連性;《道藏》裡有〈太上登真三蹻靈應經〉說:「大凡神仙之道,用龍蹻者,龍能上天下地,穿山入水,不出此術,鬼神莫能測,能助奉道士之,混合杳冥通大道也。」《史記》〈封禪書〉中有說黃帝勤於學仙,到百於歲得與神通;方士編造謊言“黃帝學仙騎龍登天”,因此漢武帝五上泰山封禪,期能作仙登天。這件宋代玉雕騎龍神仙人物著道冠穿寬袖道袍,手持“如意寶符”暗喻其帝王身份 ( 隋唐帝王畫像手持白色如意可考 ) ,趙佶信奉道教還自命為“教主道君皇帝”悉符史實! 北宋都城汴京 ( 河南開封 ) 有人口 150 萬人,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號稱“天下之都會、陰陽之正中”,皇宮內有聖庫宣和殿,外有南大門宣德門,必與 道教風水“尋龍捉脈”擇地定穴有關;麈尾玉柄刻神仙圖像,與宣龢玉璽「宣」字篆刻如出一轍,構圖彷彿是風水「穴」形,有双臂擁抱“吉地”以聚積生氣,「若人得了騎龍穴、世代榮昌產英傑」;再看 宋徽宗御筆 「个」字簽押,中軸線左右環繞剛好呈出一個“龍穴”!宋徽宗御筆“簽押”考釋,可照風水形與勢來辨偽,看清了左右兩筆「分合」之勢,方知如何鑑定。依道術“尋龍捉脈”用杖之法,左邊「青龍」必抬頭回身顧主山,龍脈左右拱抱圍攏“穴位”居生氣集中之地,請參考此揮麈神杖“乘龍升仙”玉柄圖樣 ( 上圖 ) ,下方有隧孔可供插入 ( 騎龍穴 ) 。宋代帝王皆崇道修“飛仙之道”,期望仰仗某種超能力的力量,便可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