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堂主人創制若深甌考證〉





將齋堂號名和清供珍玩之類燒在瓷器上,作為私家藏瓷之標誌,故又稱“私家藏款”,最早出現於清康熙朝,杯底書有“若深珍藏”、“敬畏堂製”名號精品瓷款識,由於堂號款歷年久遠可綿延數代,釉色至後期或多添品種,據1906年清官陳瀏於《陶雅》所載,署敬畏堂製之器器具多系豆青。“若深珍藏”青花瓷茶盞一套四組(含蓋、杯、托三件),是否為康熙年最早的“原創”若深茶盞型式?吾所見含蓋、杯、托三件式茶盞,官窯始見於雍正到乾隆後才較多,一套四組為同一爐燒造的作品,為何只有一只畫青花人物圖的書“若深珍藏”底款,另三只繪青花釉里紅山水畫的書寫“敬畏堂製”(2-3),其中又有何緣由耐人尋味!?
因為過去沒有人看過此組茶盞實物,現在審定是否到代(康熙)?可從型制、氣泡和青花發色(舊稱“康青”又稱翠毛藍或寶石藍)等來判斷,或比較同時代燒造的康熙青花釉里紅瓷器都可以得到答案(註:釉里紅為丹砂非常用的氧化銅呈色劑)。「考證」講究的是利用文獻資料反覆推敲,筆者此回不用考證法,而依據同出實物見證來辨別、鑑定及審定文物真偽(作品年代)。中國文人雅士偏愛“淡泊明志”的追求,瓷器上的水墨畫(文人畫)工藝精湛,名士隱居山林在大樹下談什麼(取的是三酸圖輪迴故事的典故)?閱覽真文物和結交“知音”朋友一樣,是可遇而不可求“機遇”,感謝同好藏友讓我在此發表鑒賞心得!人生必會留下走過的痕跡,故一套四組文物同時被發掘出來時(1),吾即可大膽推斷“若深”者乃敬畏堂第一代主人也!
根據個人觀察發現“若深”形制並不一致,清代早中晚期除各年代款寫款均不同,在文學作品裡,像“詞海拾貝,靜水若深”和“君心若深,夢也闌珊”等詞句亦是屢見不鮮。清代景德鎮的工匠製作“若深杯”基本型都採用“闊口”而“底平”,至清中期“若深器”去掉蓋和底托只剩杯子,到清晚期瓷胎仍保持“白地藍花、底平口闊”等特點,杯子變小直徑5.5、高2.5公分的外型,繪樹石小船山水人物飛鳥等物象,畫面雖小場面卻不小境界亦開闊,“寒江獨釣”乃晚清瓷器繪畫的特徵。()
相片:圖4.景德鎮新仿若深珍藏茶盞敬畏堂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