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諸葛亮歸葬歷史謎團〉


199811月雲南省保山市近郊,農民發現三國時代磚室夫妻合葬墓,出土束髮冠與繫璧兩件罕見玉器,均用上好和闐白玉琢製,另有織錦袍與一柄鐵劍已銹爛,古董玄奧端在眼力,誰人識寶因緣而傳,若不及時搶救收購下來,日久必定淹滅或散佚不知所終,經過多年考證調查,今天以實物真蹟見證史家們未見的資料,解讀孔明歸葬大謎團,還原歷史「真相」的第一手資料。
一、文物是歷史的代言人,精神文明的象徵物。史家本事的高下,端在文化解碼工作,一切論證只有實物對照始見真切,史載孔明死後退軍密不發喪,蜀將姜維和楊儀退軍回國,把靈柩扶送到成都。公元2000年是中國龍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發掘 29座古墓,包括三國武侯墓陜西省勉縣(定軍山),三國曹植墓山東省東阿縣,成吉思汗陵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挖掘至今均一無所獲!
二、秦始皇傳國璽早已提供線索,史書記載秦王政九年作御璽,璽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已指出答案,傳國璽或稱永昌玉印為當時顯學。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千里南征,徹底平滅南中叛亂,曾到達山川險峻地僻人稀的永昌郡(今屬雲南省保山市),孔明初到此山水環抱聚氣藏風之地,心中已暗自決定以此為安眠之地,藉由開挖引水溝渠獎勵農耕(作風水),所遺留一道命名「諸葛堰」的水道設施即可證明,距其234年病逝骸骨歸鄉相隔不過十年。再說浙江省蘭溪諸葛村,一個東方之謎古村落,地理位置北靠壽昌與南鄰永昌”(既壽永昌),真應驗了「永世昌盛」風水之說!
三、武侯忠義古今傳頌,其筆跡遺物世所罕見,三國時代扒墳盜墓之風至今可有停止過?專業搜尋失落的文化國寶,挑戰未知態度要謙卑敬畏,虛心學習險中求勝,卻是品味、眼力、知識、信心的總動員,人生最大的樂趣莫過於發現未知,當個發現者意味著要先採取主動,如果不主動什麼事都不會發生,想成功出人頭地就必須起而行,一再去嘗試各種冒險,並願意承擔嚴重的挫敗,要挺得住不被逆境擊倒,總有一天會得到肯定有所回報!「愚人見石,智者見泉」,凡奇妙的事物及神秘的地方皆可能有新發現,發現的本身就是種美好感覺,探索真相跟著感覺走就對了,往歷史的長河裏搜異獵奇,航向大海做個探索未知的發現者
四、中國文物向來以歷史性、藝術性、神秘性著稱,世界各國收藏家、考據家和達官顯貴,對其珍愛的程度近於膜拜,研究歷史最終目的即在發掘這類神聖寶物考證諸葛亮最終奉安處,重在無徵不信” ,文獻記載孔明遺言不用明器,頭戴禮冠及腰繫玉璧屬於隨身衣物,而明器(冥器)指稱「培葬品」,憑藉此二件玉器即可顯示墓主身份,真是重現歷史「不言之證」啊!首次發現三國時代的捲書七梁冠”(6.9公分高4.8公分)非常不容易,「冠者,禮之始也。」漢朝進賢冠為文儒者所冠,公侯三梁、劉氏宗室子弟兩梁,梁即冠上的橫脊,丞相冠七梁僅次於天子,兩側飾捲書紋,凸顯孔明的書生本色,魏晉時稱「捲梁冠」,與道冠頗為類似,以其特殊歷史背景及從未有出土記錄,是一樁令人振奮的新發現!
五、由於儒家思想中國人喜以君子自居,凡能代表君子高尚品德之物,皆懷有孺慕之情!禮記「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佩玉是完美人格的追求,以物鑒人風流似臥龍諸葛亮;公元223年四月劉備死奉遺詔輔後主,五月劉禪改元建興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六月南夷造反的地點就在益州郡(雲南保山)孔明渡滬水南征深入今雲南省昆明一帶,要取得上等白玉應不困難,這可能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碩果僅存的遺物,為國存珍寶不作第二人想。漢族視玉為「民族精神」,好的文物潛藏「君子之德」,能提升人類精神與文化文明,脊樑為骨皆大人物與捲書紋所代表的身份,正是 魯迅 先生所盛讚,中華民族的『脊樑』阿,足以垂範千秋的「神聖之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