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識寶 點石成金(36)
文化傳家遠能富過萬代,慧眼識寶誰又能點石成金?看壞是普通的智慧,看好才是非常智慧,誰又能“獨排眾議”奪得寶藏歸來!《心性的智慧》有句話說:「愚人見石,智者見泉。」只有獨具慧眼的人,才能從黯淡無光的事物中看到它們內在的光彩,在一片亂石之處看到下面的活水。本人屬体制外的專業者,讓古文物說話就是我的看家本領,當一個“先驅者”要有自信心,把歷史上的懸案一個一個給搞清楚,不要把遺憾留給我們的後人。
今年二月澳洲前輩張偉來台時過一面,他質疑我沒有考古學位,憑什麼資格談鑑定?記得考古家夏鼐名言:「考古工作者的水平如何,主要不是看他發掘出什麼東西,而是要看他用什麼方法發掘出這些東西而定。」夏鼐字作銘1934年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出國到考古學聖地英國倫敦大學留學,學習到考古學的技術、理論和知識後,1962-1982年接任考古研究所所長,由於他高尚的人品與專心一志力求精進,保持了中國考古學的“頂峰”地位;1956年5月北京昌平明萬曆帝陵墓“定陵”發掘即由夏鼐主持,1985年6月19日一位定陵發掘工作人員到夏鼐的辦公室請示工作,卻發現大師趴在桌上永遠睡去了,夏鼐著《中國文明的起源》1986年出版我藏有一本,在精神上敝人是其終生追隨著。
「文明」一詞指發明文字,在中國文獻中最初見於《易經‧文言》中「天下文明」,作有文章而光明也,泛指人類社會進步的狀態,從野蠻時期發展到文明的階段。2016年3月起個人獨家報導明憲宗“帝陵寶藏”,並搶救這些難得一見文物遺存,以“文物市場考古學”的方法,去搜尋出自“地宮”的珍寶,我很好奇帝陵中藏有什麼奇珍異寶。淘寶是“零和”遊戲,要懂得怎麼去偽存真、慧眼識金,真正深入瞭解到中國皇家“富甲天下”的收藏,那些御用官窯瓷器和琳琅滿目抄家沒入的好東西,都是祖先遺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
結論:在正道的“藏真”收藏圈子裡,買一些可靠的古瓷“標本”是必需的,這是一個眼力和經驗知識,綜合判斷、審定真偽的一個考量,即便能看“對”(真),但能不能看“死”(假),就考驗“眼力”毒不毒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