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筆當犁鋤的墾拓者〉



台灣是個殖民經濟與海島經濟,資源少市場很小的地方,能創造出今天的“經濟奇蹟”,就是先民冒險開創的精神,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在找成本最低廉的資源,胼手胝足開拓最具競爭優勢的生產基地,向全世界的市場推銷「台灣產品」;這種企業精神正是台灣立國的根本,也是台灣安全的保障,更不容許政治鬥爭和意識形態加以破壞,尤其不應分化“本土”與“非本土”,“本省”、“外省”及東南亞新移民,大家都可以為這塊土地貢獻一己之力。

肖像畫、自畫像是最直接、簡明的方式呈現容顏,畫家捕捉真正自我的過程,作品必為其人格的湧現,而真正的“畫魂”是後人難以超越的啊!這回本人將古代、近代、現代三位大師的“代表作”擺放在一起,供美術愛好者評頭論足一番,如今前兩者所畫的自畫像,每一幅都是“天價”屬於國家寶藏;不看學歷頭銜、不講理論“只看作品”,“黑手畫家”台灣美術史必將留其名,1994年春節過後當目睹剛入畫框完成的最新創作,我大呼“不朽之作”已追上梵谷了!當時有位知名畫家欲用自己的作品來交換此畫,為了避免兩難尷尬所以當天立即買下,如果我“看走眼”可挖掉吾双眼,最後被收錄在蘇振明《台灣樸素畫家》2000年版150頁。

李桐嘉開講:「路要一步一步走,樓梯要一層一層爬。」藝術家常有一種“直覺”之透悟能力,他最欣賞林布蘭“肖像畫”,誠如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所說:「“肖像畫”是一切藝術的真正中心。」真是至理名言!人物臉面表情每個時辰各有變化不同,畫像要表現出“傳神”實非易事。畫家把人物肖像畫成似“石膏像”或與相片同樣寫實,個人認為那不能算是高明的藝術品(指純藝術)。藝術只能在純真無私的心靈中誕生,在自己的土壤中萌發出幼苗(發芽),“大樹”要在土地上成長茁壯,認同家鄉的在地文化凝聚“向心力”,藉由收藏鄉土油畫熱愛台灣,進而“疼惜”這塊土地!

心得分享:繪畫以形体肖似為重要目標,以神氣表現為靈魂!畫無神韻與動感者皆為“死畫”(不具美術品價值),梵谷(Van Gogh 1853-1890)1889《割耳的自畫像》(圖2),吸煙斗的那一幅有動感我最喜歡,原為芝加哥私人收藏,後歸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典藏!1994《墾拓者》15P(圖1)挑戰割耳自畫像是我最引以為豪的收藏品,畫家以改革社會為職志的使命感,物質上的貧困造成其高昂的士氣,記取先民“拓殖墾荒”勇敢開創的足跡,每一步一腳印流血流汗地耕耘墾田(下一題進入主題論述),已成為“台灣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拓荒精神就是接受挑戰,證實自己求生存的能力,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勤勞、節儉、刻苦、堅忍、機智、勇猛,我們一樣也不缺,有“競爭”才能談競爭力。移墾社會以男性單身為主,墾拓者頭戴、身裹毛皮的表現就像一個土著頭目,有著如國王般得氣勢。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 )也說過這句話“我像一個國王”,1658《自畫像》(圖3)表現出王者的威嚴,活得像一個富足的國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