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墓葬風水菊花符號〉




陶瓷斷代要建立在考古基礎之上,找出可供比對之出土文物,從器型、紋飾、瓷胎等方面“斷代”就有了依據。明代早期瓷器主要使用的是國產土青料,國產鈷料色澤較暗淡與產地有關,高嶺土提煉也不夠純淨,胎土中含鐵量大,露胎處多有泛氧化鐵的紅色(2),導致洪武梅瓶蓋胎土略帶黃褐色調,間接影響到釉面發色,燒出的青花瓷呈色灰暗,前人習慣把這一時期的瓷器斷代“元末明初”(見註釋)器物造型既有元代遺風(3右旋卐字雲),紋飾也有元代流行的菊花(1)青花瓷梅瓶是明代高等級墓葬隨葬品,等同早年的“魂瓶”有風水上的考慮,也有鎮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徵外,非王侯重臣不得“享用”這種隨葬品。
想要學會中國青花瓷鑒賞收藏,就必須先學好什麼年代的青花瓷有什麼特徵?只有熟悉了民窯青花才能更加認識官窯器,學瓷者要走正確之路可先買破片或買教材,“棒槌級”藏家只想買國寶,這類藏品看不上也沒興趣(不會買)!這四個青花梅瓶蓋比破片值錢,是元末明初“麻倉土”(坑坑洞洞有很多氣孔)的標本,至少是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比海撈品更有研究價值,一般藏家沒有的東西,明代自空白期以後,燒瓷水準下降,瓷胎也沒提練的很精細,燒出來就是這個樣子。網拍寫清代每個標價新台幣1000元,機會難得我要學生全買下來,結果四個新出土明青花瓷梅瓶蓋殘件,只花費2000元真是太便宜了。海內外的同道都很注意研究歷代青花瓷的特點,大力收集歷朝青花瓷片,將年代可靠的青花瓷片看作鑑定瓷器的“標準器”,其原因就在於此啊!
註釋: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時浮梁一地即處於兵亂之中,其統治權發生過更替,朱元璋部將先取景德鎮,1361年結束元朝對饒州路的統治為止。見《元史》卷42-46:「至正十二年三月甲子,徐壽輝偽將項普略陷饒州路,遂陷徽州、信州。十三年五月元帥韓邦彥、哈迷取道由徽州、浮梁同複饒州,蘄、黃等賊聞風皆奔潰。十五年十一月庚戌,賊陷饒州路。二十一年九月大明取建昌、饒州二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