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絕唱宣龢玉璽印跡考辨〉




從地下文物市場搶救“國寶”妥適保存,是每一個“正統”文物收藏家的責任!能「開門見山」自我介紹的文物很有限,宋徽宗隨身攜帶的威權信物,即封建王朝統治者表徵權益的法物,以為驗明正身並防奸偽,“宣龢玉璽”自報家門,同時伴隨出土的還有道家“揮麈神杖”麈尾玉柄,鏤雕“乘龍升仙”圖為“教主道君皇帝”專有符號,歡迎文博界專家驗明正身。

宣和殿乃哲宗趙煦所造,《宋會要方域一》載:「(紹聖)二年四月宣和殿成,初哲宗以睿思殿先帝所建,不敢燕處。乃即睿思殿之後,有後苑隙地僅百許步者,因取以為宣和殿焉。」距時24年後徽宗趙佶改元“宣和”(1119-1127),乃有《宣和印譜》、《宣和畫譜》等名譜之編撰。公元1125年徽宗下罪已詔後內禪南逃,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南犯,十一月汴京淪陷,靖康紀元雖名為兩年,實則只有半載,次年(1127)四月二帝被擄北去,宋史僅載有宣和七年。《宣和印譜》無實物之印現已難稽考,宋徽宗趙佶其篆隸書法作品尚無傳世,自唐太宗自書「貞觀」年號,吾從“寫”的角度分析「宣龢」御筆應非偽造,石刻文字呈現出古雅風味,先看宣字的“風”字寶蓋不難看出,是運筆寫出與印章所刻反文不同,龢的“冊”字中間多了一劃同小篆寫法,秦篆瘦硬方通神,用的是隸書筆法,而隸字肥的屬絕大多數,“繆篆” 又稱繆印篆以瘦硬挺拔為佳,出自名手是無法仿的(摹寫也難一模一樣)。“宣龢”秦小篆印文,宋代帝璽盤龍躍於印頂,龍首向內朝拜(註:清代帝璽龍首向外),四足向四方位(未強調五爪足式),皮殼蒼古玉色黝黑,生坑器(新坑)石灰沁入玉質較軟部分色澤乾枯,從玉筋不受沁仍可見原色,數百年歲月“滄桑遺痕”不同於造假做手,保留出土原狀更具考古與保真的價值。宋代帝璽印鈕“型制”未見著錄與傳世,可與同時代道教文物張天師玉印(螭龍紋)相比對。

「禁中寶物,皆藏宜聖庫。」聖庫指“宣和殿”,蔡絛寫《鐵圍山叢談》時,太上皇帝已即位,開啟中國皇室收藏,宋徽宗趙佶身份為故宮第一任院長。據蔡絛《鐵圍山叢談》說:「徽宗禁中有宣和殿,以藏古器書畫。後政和八年改元重和,右丞范致虛言犯遼國年號,遼先以重熙建元,後因天祚諱禧,遂追稱重和,徽宗不樂遂以常所處殿名其年,且自號曰宣和人。」據專家考證宋徽宗喜好三石(瓷、玉與太湖石),故汝官窯應以京師自置窯為主流,窯爐僅一米大,是皇帝自己燒來玩的,事實上汝瓷也是越晚燒的有越小越薄的趨勢,與寶豐清涼市汝窯遺址出土瓷片“比對”即可知曉(註:筆者撿視過上百窯址破片稍後會再發表汝窯鑑定辨識殺手鐧),分別在19972000年吾購入兩件汝窯瓷器,再加上2002年發現的這兩件新坑出土玉器,能夠庋藏“把玩”四件與宋徽宗有關的寶貝,立即改書房為“宣龢齋”,自號“宣龢齋主人”有別於宣和主人。北宋又流行文人自刻印,帝王與文官大臣自刻璽印並非不可能,從宣龢兩字琢刻紋路較淺來看,與文人腕力較弱有關。憑藉古代文官隨身繫掛的「小官章」,亡國之君趙佶繫綬“宣龢玉璽”足證其皇帝身份,覺得生平讀史如親臨場景之快意,歷史文物遺存也在這裡得到“新生命”!

附圖:1.宣龢玉璽。2.宣龢御書年號。3.宣龢年號印文與拓本。4.道教文物張天師玉印(參考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