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舍利灰罐跳刀痕辨偽〉






地下文物市場有那些“流散文物”,那些則是主觀臆造的“妖怪”?還是值得搶救的「文化國寶」?搞文物鑑定者屬“實戰派”,自己掏錢買東西“成敗自負”,只要是真品“價可議”!吾是吃虧上當繳足十年學費,才練就一双「八成眼」!2004426日當天早晨送小孩上學後,只用一個小時的空檔就獵得此件“國之重寶”(早餐店買到元青花骨灰罈)。文物收藏是我的興趣、理想和堅持,一個文物一個故事,一個文物一段歷史,研究文物越深入,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我個人認為陶瓷鑑定斷代,當掌握部分資訊時,即可梳理解讀“訊息”(寶物情報),並進行推測、考證、分析…,“演繹邏輯”多觀察多比對,如同福爾摩斯“推理”探案,幹一行要像一行,各行各有其專業,內行者看“門道”,過招即知對方“道行”!
陶瓷斷代要建立在考古基礎之上,有了可供比對之出土文物,從器型、紋飾方面斷代就有了依據,除了“蘇麻離青”材料不可仿之外,更重要的是否符合當時“製作工藝”,對元青花底足跳刀痕辨偽,絕不可輕信其「真」!今日方可將真假教材同時展示出來,您是否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區分出其中的差異?附圖說明:1.元青花龍紋罐內部自然的跳刀痕。2.元青花骨灰罐底足護胎泥黃衣子。3.仿元代青花昭君出塞罐底足跳刀痕(用刻的)4.高仿元代青花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底足跳刀痕(高仿品足部噴上氧化鐵劑神似窯渣痕跡)

※網友:真假難辨!可謂「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回覆讀者:2003-2004年景德鎮珠山南麓御窯遺址考古,“轆鱸”(瓷器拉坯成形的陶車)坑首次發掘出土,使用年代自清康熙早期到廢棄後遺留,學瓷者要先明瞭古代轆轤特有的現象,才能學好陶瓷鑑定的真功夫!古代轆鱸圓形轉盤因取自樹幹,因無現代工具鋸不平(厚薄有差異),旋轉時會自然產生跳動(上下震動),使用時會產生那些工技痕跡,如黏附粗砂所產生的刮痕,和砂粒脫落時的中止點痕,及修坯刮足或刮底時的跳刀痕,這些工藝特點直到晚明瓷器都還看得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