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太師少保印泥盒賞析〉



西諺有云“摔跤的地下有寶藏”,這寶藏要自己去尋找!真正屬於“寶物”的文物級藏品都是“燙手貨”,若無真本事任誰也“抓不住”!不說實話乃古玩文物界的傳統,行家判真偽全憑自己看!知識獵人專業搜尋失落的文化瑰寶,888元網拍撿漏的真實案件,成功蒐尋時代典範的傑作精品。隨著鑑定專家信口胡謅說是假的,或因太完美判定是新的,已經到手的寶物又給溜走了!“撿漏”得益於“走眼”,專家不認“封殺”的物件,對有眼力的人來說是“大利多”!淘寶撿漏是零和遊戲,撿漏機會稍縱即逝,“時機”非常重要,錯過了就是別人的,“行動”和“實踐”才是成敗的關鍵,是否有“勝算”關鍵就在眼力,“眼學”就是真實的本領,和我同庚的大陸馬未都也一再強調,所有的瓷器的產生,一定有相應的背景,如果沒有這個背景,瓷器未必是那個樣子,這就是大智。
中國文化對「文字」情有獨鍾,瓷器出現“太師少保”的獅紋,是晚清至民國最流行的圖樣。光緒皇帝1898年初通過翁同龢(帝師)看到康有為年前的上書後說:「非忠肝義膽不顧生死之人,安敢以此直言陳於朕前乎!」在“百日維新”期間給康有為密詔說的更加明確:「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能救中國。」(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叢刊一第343頁。)獅子有瑞獸之譽,在中國的文化中,有“龍生九子,獅居第五”的傳說。正面一對大獅子與背面三隻小獅子,諧稱“太師少師”或“太師少保”;“太師”和“少師”均為古代官名,古三公中位最尊者為“太師”,少師、少傅與少保合稱“三少”(見底層圖案)。從製作精細和考究上來判斷,應當是清代“窯廠”專門製作的皇家用瓷。“光緒礬紅太師少保印泥盒”底足為泥鰍背,足心旋削工藝一流,圓蓋釉面隱藏印泥沁色,和“碓臼”伴有雜質,都是現代無法偽造的。
文物就是歷史的代言人,圖片就是文物的化身。古代文人書齋用具,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傳遞中華文化造字的邏輯,印信石章鈐蓋都要用到印泥,精神文明的代表性產物,文化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驕傲,一枚乾隆璽印竟能拍出億萬的天價,這就是外國人不敢想像的。明代萬曆官窯就有製作隨身攜帶極小巧的印泥盒(不足五公分),此礬紅印泥盒直徑13.5 公分屬較大的一種,與一般常見青花印盒不同,初看就能判斷是個官窯瓷器。等拍品寄到家後才能“上手”審定,陳舊的成色並不能保證一定是老的,同理瓷器表面非常亮似新出爐亦非假,用放大鏡“檢視”釉層進一步鑑定,透明釉中是否有“石灰質”覆蓋,察看是否有像糯米稀粥的白霧黏稠狀物質(類同古玉白化老化現象),再審視氣泡、針眼、受沁、擦傷痕跡等是否合乎古瓷特徵,最後輕托起來“彈一下”聽聲響兒,我只好公開辨識真偽正確的方法,才能讓假文物、偽專家退避。審定時無法確認或專家看法不一時,請名家共同鑑定,各自提出(說或寫書面報告)自己的看法。
真正的貧窮,不是在財富,而是在知識!文化知識“赤貧”的棒槌,沒有累積文化財富的本錢,買一些仿官窯瓷器玩玩高興就好,貧富懸殊差距只會繼續擴大,他們無從在知識爆炸的新時代裏,迅速取得足以改善生活品質的訊息,當然無法打開進入知識寶藏的大門(竅門不懂、方法不對),讀再多的陶瓷書籍又有何用?承繼與尊重祖先舊有的習慣,宣揚民族文化就是愛國的表現,偉大國家留給後代子孫的是「文化財」!淘寶達人凡走過必留下“紀念物”,文化眼光就是“軟實力”講求的是知識與文化;“硬實力”則是比口袋深鈔票多,競技是指在個人專業領域一較高下。真正專業的收藏家,只買文化性最高的藝術品,這確實是件值得購買的晚清官窯瓷器,一個有價值的“文房用具”(寵物)就跟隨陪伴您過一生!
註釋:八寶印泥原料朱砂加天然紅寶石、珊瑚經研細,與朱膘加絲棉捶製而成。據說齊白石、徐悲鴻的作品,可聞到八寶印泥的芳香(麝香)。印泥遇金屬久了會變黑,故古人印盎都用瓷器,貯泥其內才不易變質,長“知識”要找對方法,您跟對了老師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