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收藏蟋蟀罐大本營〉


瓷器蛐蛐罐(鬥盆)因傳世品極稀少,而至今逐漸引起大陸收藏界的重視,中國景德鎮生產高檔的蟋蟀罐,早年當古董賣到台灣不少,若有心人能在這方面多作努力,收藏的附加價值當致不菲。在台灣宣龢齋主人秘藏蟋蟀罐30件左右,數量足夠成立一家蟋蟀罐博物館了。其中幾件屬明清官窯製造的鬥罐精品,包括明代永樂大帝御用青花瓷鬥罐一件半(殘器罐身為後配而器蓋是原件),宣德鬥盆除青花瓷外,還有一只舉世無雙“寶石紅釉”蟋蟀罐孤品,晚明萬曆鬥罐畫龍紋的就有三件;還包括清代康熙、同治、光緒及慈禧皇太后、中華帝國洪憲皇帝的蟋蟀罐,即將在此欄目大公開,主人秘藏十多年的蟋蟀罐,將揭開中國陶瓷史上一大秘辛,藏品中最老的是一只“虎骨鑲玉春水秋山蟋蟀罐”,為元初產品已有七百年歷史。
“童年”是影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我讀小學時就愛玩鬥蟋蟀,早年在高雄鹽埕區府北里(紅燈區)一帶盛行,當年有專人從鄉下農地或墓地草叢捕捉來賣,普品一隻五毛錢(1966-1970年)起跳,賣蟋蟀的老人家,就住在與我家同一條巷子內(林投里生興二巷),每天早晨他挑著兩簍蟋蟀到“港都”去賣,都要先經過我家大門口,一過中正橋就到了鹽埕埔,鼎盛時期上百家錯落有致的紅燈戶內,隱藏在晦暗狹窄的摸乳巷弄間,川流不息的尋芳客穿梭在找尋燕瘦環肥的獵物,不時不斷傳出鶯聲燕語的拉客聲,夾雜著蟋蟀的叫聲與人聲鼎沸吆喝聲,賣性病藥、蛇藥及耍雜技的江湖術士舌粲蓮花的叫賣聲,交織成一幅肉慾橫流、藏汙納垢的繁華世界,同班同學也有兩位住在風化區裡面。直到1979年一把無名大火,把高雄“市府後花園”燒得精光,歷史竟已成灰燼令人唏噓悵然,賣蟋蟀的老者也不知去向,其養子“獨眼龍”還有回來向我借錢,曾跟我“角鬥”(唸決鬥)過兩回,是我的手下敗將,當年我的外號叫“第一教主”(台語),因而常有各路英雄前來單挑;現在鄰居都沒人養蟋蟀了,也找不到同好鬥蛐蛐兒,憶及往日難忘的回億,如今只好改蒐藏景德鎮瓷器鬥罐。
後記:今年立秋後8月13日專程前往台南新化豐榮里洋仔村,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黑龍過江》介紹過,來到台灣蟋蟀達人謝爵安位於保生大帝廟前的繁殖場,挑選24隻鬚腳具全的黃斑黑蟋蟀,入盆飼養淘汰後選出六隻將軍,文章會繼續發表請網友多關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