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觀音菩薩造像審定〉

常言道:「亂世藏黃金,盛世收古玩。」“文化”是一個國家最有價值的資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一個民族的、天才的、最高的化身之一是其文化遺產”;即日本人說的有形的文化財,文化財產就是指名器重寶 ( 國寶 ) 。「文物」在台灣通稱文化遺產,必須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以古代工藝美術品為主流,收藏皇室和貴族宗廟中的寶貝。「古玩」無定價,無價器物都有可能以極低廉的價格“揀漏”購得,玩厭了還可變賣求現。由於人們愚昧無知加上學者專家不認識,許多真文物遭到流失和毀滅,為挽救“歷史文物”中國的頂級國寶,吾在民族文化之沃土深耕,探索傳統藝術造型,從砂礫裡淘金、破爛中拾珠,堅持以實物講古配合圖文,中華國瓷 ( 元明青花 ) 菩薩造像正因為寥若晨星,現有千里馬卻不見伯樂! 學生說網拍店家收藏青花持瓶觀音有一對,如果能幸運買到一尊,再問看看後面另一個要不要也一起賣給我囉!吾告知徒弟你須知文物出處,至於如何判讀,請將兩尊 觀音互相比對自可明瞭其中差異,共同點皆以“菊花”為飾 ( 前尊尚可見花芯 ) ,再看造型和雕塑堆貼等隨意自然,髮冠上對稱似類甲骨文的“ S” 符號,代表神或龍用術數 “ 九 ” 具有神聖性,不像是現代工藝的“臆造品” ( 指不同年代的東西出現在同一件器物上的後仿品 ) 。元青花一般底部無釉,可從相片底足留下浸釉的手指抓痕研判,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時的手抓指痕,這些皆符合元代工藝特徵 85% 可能是真品,建議兩尊可議價一次買下,才是正確的抉擇!除了降低取得成本外進可攻退可守,如願意為師我也想買一尊 ( 已分讓其親兄弟購買供奉 ) ! 觀音菩薩是慈悲之神,以悲憫之手“普渡眾生”解救人間,百姓也將其安置家中供養,宋代已有“家家觀世音”之說;至元代觀音女性化,成為世俗心目中的第一菩薩,究竟當時有什麼樣的圖案可供參考,又是採用甚麼樣的準則呢?民間對“觀世音”信仰遠高於其他諸神,其由蓮花化生的故謂之“蓮花之王”,便成了蒙古工匠製作“元青花觀音菩薩立像”造型的依據,從青花發色含棕褐色研判是國產鈷料,沒有“蘇麻離青”濃艷暈散效果,此尊觀音聖寶像當屬民窯傑作,經上手審定“在病處鑑真”,髮冠中有細小不易察覺的龜裂,用放大鏡觀看 其中殘留物質並非新燒仿古 。觀音菩薩造像除了供信徒頂禮膜拜之用,探究蒙古族國花與文化之間的共存關係,“菊花”符號正是兩者的一個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