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堂主人創制若深甌審定〉

「審定」是一種反覆推敲的過程,真的?假的?兩方攻防…有人“懷疑”可能不是真的!真文物會自我揭露不可說的機密,等待“有緣人” ( 知音 ) 前來相遇 ( 一等就是 300 年 ) !戀物收藏成癖又稱“習癖” (Fondness) ,指耽溺文玩古董具有熱情者,可視其為與人生一切事物同樣真實的人。鑑藏家 「鑑」定真偽、「賞」析好壞,我會依循自己的“直覺”做出判斷;一般投資人大都著眼於珠寶、股票、房地產的保值,卻忽略了“鑑藏風雅”對我們心性的影響,這是古人比我們優勝的地方,而“庸俗市儈”大都不能稱為鑒賞家或收藏家。 “若深珍藏”茶盞賞玩要旨, “獨啜得神,對飲得韻,三人得趣” 之工夫茶飲增添了無盡的歷史文化內涵。中國瓷品工藝慕古追遠之風,始於宋而臻於清,康熙青花瓷是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一個巔峰,典型 “ 康青”繪畫重丹青渲染,色分多層次呈色如翠毛藍之類,筆細毫髮自由揮灑水墨淋漓,這種至純至美的“康熙藍”,有唐代的審美風尚令人嘆爲觀止,到康熙晚期以後忽然芳蹤遠逝,而“若深珍藏”款茶器更是當時民窯青花瓷的楚翹。相關文物涉及有很多不同的史料,見《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都被規範進工筆山水畫的法度之中。若深珍藏茶盞的杯與蓋上繪圖案一致,似如此精采的青花人物畫茶盞僅有一只,為敬畏堂主人專用,另有茶客杯“三”只為招待眾友時持用,青花加繪紅果均為其時代風格特點,總觀後仿“若深珍藏”四字書法功力相差甚遠。 “文人畫"乃中國繪畫中特有美學,文人畫亦稱“士人畫”有故事的真相和內涵,最早 出現於北宋時代,最直接的契機是蘇東坡等一批文士的介入, 依蘇軾的見解謂:藝術上的最高境界常在“鹹酸”之外,即超越感情的具体形象之外。若深甌上左邊是蘇東坡、右邊是黃庭堅與佛印和尚 ( 手挽袈裟 ) 構圖即是《三酸圖》啊! 一個人活著時若無奇聞軼事可以回味,並在死後繼續流傳,便容易在歷史上銷聲匿跡,被後代子孫徹底遺忘,絕大多數人的命運皆是如此!追本溯源藏身於“知識之樹” ( 菩提樹 ) 後的故事人物富有趣味性,而蘇東坡正是中國文人的代表,可寄託思想以供玩賞。 蘇東坡剛開始時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離不棄地追隨左右,苦心勸化點悟於他。自身的親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斷勸化點悟,蘇東坡終於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輪迴”之說;蘇軾 (1037-1101 年 ) 字子瞻前世是一“ 修行僧人 ”,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