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上搏擊長空鷹之族〉



遼(907-1125年)是契丹族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北方遊牧民族圈養放牧為業,為追逐水草的豐盛和氣候的溫暖而遷居,隨季節進行“春水”、“夏涼”、“秋山”、“坐冬”等活動。依巡狩制度形成了四時“捺缽”,捺缽是契丹語漢譯為“行宮”,遼代皇帝每年正月上旬起約60天,來到春州東北35里的鴨子河,以鉤魚、獵天鵝為主,縱海東青(鷹鶻)捕捉鵝雁,借漁獵大宴群臣、商議國事。“遼代海東青攫天鵝玉佩”始出於“春水”習俗,草原雄鷹棲者猛禽,雕刻成“鶻擊鵝墜”玉圖畫之鼻祖。契丹族皇帝公服或捺缽衣時服均繫玉束帶,對五品以下官吏和庶民禁制用玉,如刀柄、兔鶻(革帶)、鞍勒、佩子均不許用玉。

隨著金人滅遼的戰爭與掠奪,金代女真族亦盛行以春、秋兩季捺缽作為玉雕題材,春水、秋山玉器遂成為遼金文化特徵及民族精神的象徵。金代文人趙秉文的詩作〈扈從行〉中所云:「馬翻翻,車轆轆,塵土難分真面目!年年扈從春水行,裁染春山坡漾綠。……朝隨鼓聲起,暮逐旗尾宿,樂事從今相繼躅。聖皇歲歲萬機暇,春水圍鵝秋射鹿!」這些都是遼金皇帝春秋“捺缽”活動的主要內容。華北白天鵝怕生,繁殖周圍要有水,植被隱密性要高,遼代和金代“鶻擊鵝墜”玉器基本相同、形式相似,金代雕工較繁複帶有金色玉皮是為特點,元代“春水”玉雕已看不見海東青,也有出現多數獵物天鵝所表現的主題。

註釋:海東青是一種鷹隼,產於金國的小型獵鷹,放鷹捕捉鵝雁這是元代皇帝蒙哥的最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諸葛武侯行陣用兵八陣圖〉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