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用轆轤捏塑完美情人〉

濟慈說的“美好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成化斗彩瓷瓶幻化做“觀世尊”形像,若比起西洋名畫中裸身春光的女神,“古瓶”更像麗質天生的大美人(永恆的戀人)!中國美人追求“超塵絕俗”、“孤絕的美”,極端的美還有“環肥燕瘦”之分,曲線玲瓏有致,肥不垂腴、瘦不露骨恰到好處。釉上五彩如套上緊身衣,媚中帶著端莊高尚,楚楚動人的幻象“觀音”菩薩,身材比例怎麼看都漂亮,不比西方維納斯“雕像”差啊!
古希臘神話故事中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位雕塑家,精心雕刻了一尊『完美』的少女像,並愛上她取名叫蓋拉蒂,他真誠感動了愛之女神,決定幫助他賦予雕像生命(pygmalion and galatea參照油畫),並成了皮格馬利翁的妻子。什麼樣的陶藝高手才能稱“大師級”?在現今功利主義社會趨勢下,一切講求成本與求快,更是不可能達到的境界,所以手拉坯就算外觀能達到一致,看胎的厚薄即可顯示功力高下有別;“觀音尊”為花瓶的一種流行的式樣,侈口、長頸、豐肩、腹下漸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觀音手中所持淨瓶而得名,為元代龍泉窯“鳳尾尊”演變而來的,目前陶瓷史記載為清代康熙郎窯所創製的新品種。
再來看傳世遺留下來的康熙“郎窯紅”觀音尊,器型均在45公分左右,這種美的形態可用“大”字來概括,風格挺拔呈現出“陽剛之美”,郎窯紅觀音尊頸部較粗短有“韻味不足”之感,僅見台北故宮藏郎窯紅觀音尊器高25.6公分,此藏品在同型器中算是比較小的,頸部略長器口外撇,姿態美多了!景德鎮流傳下來的製瓷手工藝,幾百年了並未發生太多變化,觀音尊因捏塑難度高故改為短頸,後仿型体變大器壁增厚即屬康熙特徵,憑藉著高明大師之手,加上數十年“拉坯功力”造出來的古瓶,一旦殞落(撒手歸西)工藝就失傳了!
景德鎮御窯專為皇帝造瓷器,其製瓷工藝十分的精湛,專門行業分工也極細。據《天工開物》記載: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大師把坯泥置於轆轤(輪上),借轆轤旋轉之力,用雙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狀,這是我國陶瓷器生產的傳統方法,這一工藝過程稱為「拉坯」(碗盤圓器成型方法)。接著將拉成的坯半乾時,置於轆轤上用刀修薄,使器表光潔這道工序稱為「利坯」。圓器拉坯時底部留有泥柄,然後挖成器的底足,這道工序稱為「挖足」。成化鬥彩觀音尊物件高26.3公分,造型顯得更有神采,給人“剛中見柔”的風韻,主体細部處理都一絲不苟,立面頸箍“輪廓線”微凹起一圈如戴項鍊,是沒有留下姓名的大師“獨到之處”!
鑑定真偽可從陶工“做坯”工藝來辨別,為什麼不少古代藝術都會失傳?以前都是全用手工製作,手工捏塑後瓷器內壁會留下“手痕”與“泥渣”,還能“透光”薄甚尤難得(难度更高)!成化窯瓷胎滑溜精緻如同現代瓷器,唯獨這項手製特徵假不來,這是當代陶瓷大師也仿不了的鐵證,中國現代科技愈進步,反導致“手工藝”一直在退步,量產品都採模造才能快速生產。宮廷用祭祀禮儀用瓷器,都屬精絕之作,鬥彩要經二次燒窯,除耗工、耗時、費材外,琢器完燒成品率很低,製作成本高就不划算,所有工法都顯得較粗,不能像古代陶工那般“不記代價”地去做,沒有心懷虔敬精心設計,怎麼仿均“不對味”!偽造者與原創作者之間,也許區別不在“技術“上,真正的差距是在“心術”見真章(做假為斂財騙錢),正途與魔道之分即在此啊,可惜很多人永遠都看不清!
結論:“大師”是身懷絕技的老藝人,一双巧手醞釀出具有神秘及靈性的女神,我看見一尊觀音足踏“如意雲朵”跨海而來,合掌肅立陳列眼前(虔信),我終於明白作品所呈露的特質,遙盛過千言萬語!能讓資深陶瓷玩家歡喜的、感覺對了,美好、珍貴、可藏可賞的古瓷,把中國陶瓷史“觀音尊”創燒年代又推前200年!難道世上找不到識貨的知音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