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如何辨別化學鈷料洋藍

圖片
如何辨別化學鈷料洋藍? 感謝大家對本人谷歌官網的捧場,如有任何疑惑或需求,歡迎大家多來函提問! 「宣龢齋」主人公開回覆:現在學瓷者眾多,讀太多的理論不會應用,也抓不到關鍵點。其實看書、看照片都很難學會,惟有親自上手比對差異,日久自然就有功力。把 “ 淘寶 ” 夢想付諸實現的技術與能量,基礎技術紮實才能升級到「八成眼」,甚至躍升到 “ 神人級 ”( 未卜先知 ) 並非不可能! 近現代仿青花瓷產品除用化學鈷料外,還有高仿用發色較艷的洋藍。這只 “ 清光緒四季纏枝花卉青花大缸 ”1996 年以 15000 元購買,是目前發現最早採用化學料的標本, “ 洋藍 ” 是光緒末期出現,並延續到民國。滿清末年西洋文明排山倒海而來,民窯青花大部分施用青花化學料 ( 俗稱 “ 洋藍 ”) ,有顏色暈暗、發藍之特點,使古老的中國青花瓷有了重大改變,轉變成不值錢的工藝品!如近現代採用化學工業中的氧化鈷用作青料,其色澤就會顯得過於鮮豔。 永宣時期 “ 蘇麻離青 ” 料,實際上是一種含鐵量高、含錳量最低的進口鈷料,在當時就十分名貴,有 “ 諸料悉精,青花最貴 ” 之說。含鐵量的增加和還原 ( 燒 ) 程度的強或弱會呈現出各異之色調--淡綠、黃綠、褐綠,甚至近於黑色; 可與晚清洋藍發色比較一下,新做的鐵銹斑成片狀、點狀是人為點出來的。 ( 註解:元代及明永宣青花瓷的,鐵銹斑是釉料太濃或顆粒沒有磨碎,在燒造時自然生成的。 ) 圖說: 1. 贗品鐵銹斑是人為點出來的。 2. 青花真品藍中含綠。 3. 晚清光緒始有青花化學料發色偏灰暗黑。 4. 清光緒四季花卉青花大缸。 5. 清光緒青花缸底足特徵。

(13)一言不中 萬語無用

圖片
「古玩」就是靠實踐 “ 玩 ” 出來的,網路上一大堆專家,洋洋灑灑一寫數萬言, “ 紙上談兵 ” 全不切實用!如練青花瓷 “ 辨色 ” 養成訓練,前三至五年的學習方式,就是放任 “ 新手 ”( 放飛 ) 到市場上去買對的東西,看看能繳出什麼樣的成績單,以我的天賦足足買了三年,才逐漸學會看出 “ 門道 ” !如仿晚明青花瓷偽造得很好貨色,連玩古多年的行家高手也要 “ 打眼 ” !若無 “ 眼力 ” 千萬別覬覦元青花或永宣青花,玩瓷沒有僥倖就買到國寶的!只有真劍決勝,鬥智 “ 競技 ” 需全力以赴,沒有天份者往往就鑽進了牛角尖!收藏一大堆 “ 地攤貨 ”( 一次就能拿出元青花等名貴瓷器好幾件者 ) ,卻連一件 “ 高檔真品 ” 都拿不出來的收藏家, 還有那些連 “ 基本常識 ” 都搞不清楚的人 ( 連青花瓷是化學料都看不懂 ) ,包括民窯真品都沒有收藏的人,卻拿出一大堆連博物館專家都找不到的 “ 柴窯 ” ,那他自身的 “ 鑒賞能力 ” 一定是有限的!永遠只配當 “ 理論家 ” ,而無法做一個 “ 實踐者 ” ! 【來函照登】 2012 年 2 月 13 日 咨詢者:宣龢齋您好 我岳父平常都有常在看您部落格上的一些文章及相關收藏,對您非常景仰, 因我丈人不太會使用 mail 及一些網路相關,請我代為發問。 他有收藏一個永樂年製篆字款 青花盤口獸耳雲龍瓶 ( 如圖示 10 張 ) 高 33.5cm 腹寬 14cm 盤口 8cm 底足 8cm 可否請您鑑定斷代,是否為真品,再請您回 mail 給我。謝謝 主人回覆:壓縮檔打不開, 只能看見第一張相片 ( 上圖 ) ,經放大看是“化學料”燒造的青花臆造品,價值在壹萬元以下,特附上放大相片,請察照! 咨詢者:您好 ~ 我在追加其他 9 張照片 ~ 謝謝 主人回覆:東西實在太差了,屬垃圾一級 ( 偽品故意打殘用來矇騙 ) !永樂年製筆法軟弱不硬挺,青白釉太藍屬新仿,衝口與修補不自然,口沿無使用老化痕跡,龍與雲紋畫法均不對! ( 註:仿照原器型是一件出土破片黏合的白釉瓷。 )

〈民國珠山八友魚王蟋蟀罐〉

圖片
時下官窯名瓷已被追捧得太高,民窯瓷器中尤其是一些稀缺品種,值得收藏家關注和投資,民國八年“魚樂其中”粉彩魚藻紋蟋蟀罐,底部鈐印“碧珊”白文印章款,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的款識,統稱“陶人款”是研究古代社會制度、生產關係的珍貴資料,清朝覆滅後官窯制度瓦解,民國時期更有大量陶人款(陶藝家款)如“劉雨岑繪”、“汪野亭繪”等;請特別留意這對蟲罐子的紋飾,相同魚藻圖紋樣可見碗盤、筆筒、花觚等瓷器上,景德鎮燒造蟋蟀罐並非批量生產的規格,因當時的需求量不及生活器皿大,故遺存流傳下來蟲具作品極其罕見,市場上粗製濫造的偽品卻很多,要知道魚王一年極可能只畫一對蟋蟀罐! 珠山八友鄧碧珊(1874-1930年)清末秀才,字辟寰號鐵肩子,江西余干縣人,他是第一個在瓷板上成功地勾畫人物肖像的畫家,其用筆細而有力,水墨洗染技法受日本寫實繪畫影響,擅畫魚藻圖有景德鎮“魚王”的美稱,游魚水藻之中有一尾赤鰭鯉魚朝陽躍起,寓意“鯉躍龍門”更增畫面的效果,令觀者有如見到“池中之物”(比喻出類拔萃之潛龍)。由於有文化包攬訟事,1930年方志敏軍入鎮后被鎮壓時早逝,所遺作品較其他彩繪名家更少,現已是“千金難求”的陶瓷珍品!做任何事只要自己能“樂在其中”,樂此不疲就代表著“成功”,出典孔聖人說的“樂以忘憂”!學會放鬆,順其自然、盡情玩樂,讓自己有個好心情,快樂能讓人忘掉一切憂愁! 註釋:珠山八友的由來,1928年中秋節各帶一幅紙畫,到景德鎮文明酒樓論畫,定名為“珠山八友月圓會”,往後每月十五日集會一次,成員有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何許人、劉雨岑、程意亭、畢伯濤八位發起人。

〈蟹殼青聊齋誌異促織名罐〉

圖片
每件文物都有故事,當時是在什麼需求下被造出來的?盡可能弄清楚與該件文物相關的一切背景,景德鎮仿古瓷數量多、範圍廣,不僅有仿歷代名瓷的器物,還有仿燒鬥蟲盆罐。“色窯”就是御窯廠裏專門燒製顏色釉的瓷窯,「茶末釉」屬高溫黃釉,為古代鐵結晶釉中重要的品種之一,以氧化鐵為呈色劑,經1200-1300℃之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面呈失透狀,釉色黃綠摻雜似茶葉細末,綠者稱茶,黃者稱末;清代茶末釉製品多為景德鎮官窯所燒,以雍正和乾隆時期最為多見,雍正時製品多偏黃稱“鱔魚皮”,乾隆時釉色偏綠者居多,俗稱“蟹甲青”。天津同泰祥(1921年在景德鎮建立儲存庫)仿燒乾隆單色一道釉很成功,鑑別是否為20世紀前期的仿古瓷,只要看到青花款飄浮似同蓋印,“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款不對,大字未出頭與年字最上橫筆相連,尤其清末民初仿品更是這樣。 南宋末宰相賈似道早就編寫過一本《促織經》(蟋蟀別名促織),清人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決鬥)無不勝。」“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誌異”即記述異聞,先寫名蟲“蟹殼青”的鬥無不勝,再描述小促織打敗強敵蟹殼青後,來了一隻公雞“徑進以啄”,危急情勢下小蟲力叮雞冠不放,進一步以誇張筆法顯示出小促織超凡的本事;成子化身為促織,犧牲了自己以換取其父的“榮華富貴”,更增情節的神秘性,使說故事達到了的高潮。清末民初天津北京盛行鬥蟋蟀,像這樣的小眾玩家使用的珍品,系天津大戶定燒自用的蟋蟀罐,當在1900年庚子之後,並非走市場的商品,我收藏的這對傳世品蟲具,就是這批罐中僅存少數的兩只,“蟹殼青”小蟲罐(口徑10.6公分高7.2公分如圖示)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直山審定葉德輝遺印考〉

圖片
2011年元月中旬,網拍得標壽山石老方章一枚,前人所遺古印“直山審定”頗合我意,“審定”即肯定的答案,像山一樣不可更改!當時也不知其來歷,但我知道它是個好物件,有考證空間和價值的歷史文物,卻無人認識沒有人要買,彷彿前世緣定濡沫相伴,如有鬼神相助般使珍寶自來,讓吾撿個便宜1580元新台幣標下,買來當鑒賞章使用;隨著“好運”就接二連三跟來了,淘得清代弘曆、弘旿、高鳳翰、趙之謙、阮元、笪重光六組三連章,碩大的壽山石田黃璽印,“石帝”雕龍共十八鈕進駐咱書齋,古物有“靈”聚散之間自有因果!“藏書印”真功夫在印外,印頂別出心裁落「富」字款意味“富貴到頂”,富等於發財、多金的同義字,台灣語所說的“好野人”,另可作“有閑即是有錢”解釋,“閒暇”恐怕也確是另一種富! 產於壽山村山坑礦脈的虎崗石類,晚清光緒年間開採,質細微堅色彩斑斕,色栗黃不透明,石紋似虎皮紋,表現出巍峨高山的攝人氣勢。雕刻石印講求刀法,大膽操刀鑿刀粗獷,鑿刻文字蒼勁有力,印文佈局規整,非尋常刻印匠人作品。如何辨認印主(印章擁有人),經過年餘深入探討研究,今日公開此枚歷史文化古物,鑒賞標誌印可分為“鑑”和“賞”兩大類。“鑑”類藏書印印文多為“校訂”、“審定”、“勘讀”等,或直接記錄鑑定結果,如善本、宋本等;“賞”類藏書印印文多為“鑑藏”、“鑒賞”等;如清人葉德輝的“直山審定”圖書鑑定印,印面長寬3.5x3.5公分,高6.2公分重162公克,富麗堂皇展現精神,給人賞心悅目之感,雅而不俗有一股書卷氣,氣韻生動如虎生威! 葉德輝(1864-1927年)字煥彬,號直山,別號郋園,祖籍江蘇吳縣,太平天國動亂之時,其父葉雨村始遷居湖南,葉德輝即出生於長沙,十七歲就讀嶽麓書院(註釋)時,買了個湘潭縣籍,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七年後會試中第九名貢士,殿試二甲,朝考二等,以進士身份授吏部主事。1898年康梁維新變法時,其橫加指責,成為反“戊戌變法”的頑固派。1915年袁世凱欲恢復帝制,湖南成立擁袁勢力籌安會,葉德輝贊成“復辟”並擔任會長;辛亥革命後,長沙市民欲改坡子街為黃興街,以紀念首義領袖黃興,葉卻命人搗毀街名招牌。1927年4月11日,湖南革命群眾在長沙召開「農民協會公審大會」,以鏟除「封建餘孽、豪紳領袖」的罪名,14日將葉送往瀏城橋門外的識字嶺槍決,家中珍善書籍、金石字畫、古銅遺稿、金銀珠玉、衣...

〈光緒御用霽紅大號鬥盆〉

圖片
晚清時燒造蟲盆非走市場的商品,多屬天津、北京大戶定燒。光緒官窯款大多數不帶邊框,“大清光緒年製”六字楷書款為主,宮廷御用蟲具帶帝王年號款,霽紅釉通體勻淨沉穩素雅,基本是色不脫口、釉不垂足,手工也較規整、大氣,常見收口馬蹄形,口小而腹廣,淨重725公克比正常鬥盆“大一號”,外觀與同批燒的傳統皿狀蟲罐(附圖3右796公克)比對,除了較薄較矮更為精緻外,類似康熙五彩鬥盆大小(以一號罐產品為主流),乃“壽禮”(紅字款)或賀光緒皇帝載湉親政(青花款),“獨創之作”只燒造此一件以似區別。清宮多寶格常貯存一些皇帝偏好的文玩,其中以紅釉系列文房為最,景德鎮官窯生產宮廷日常用具為主,瓷器蟋蟀罐的燒製數量很少,目前發現明顯屬蟲具風格者還是很少,尚不足以說明當時宮廷蟲具,由於宮廷用品資料缺乏,僅能以目前傳世品的蟲具來作分析;清代霽紅釉面有細小橘皮皺紋特徵,蟋蟀蟲盆器內壁為白釉,色澤與通常的透明釉有別,而且開有蟬翼般的細碎紋,而且與一般常見的北罐直筒式蟲具 (直腔壁厚手頭較重) 不同。 圖說:1.光緒御用霽紅大號鬥盆。2. 霽紅釉四孔蟲盆器內壁為白釉。3.大清光緒年製青花楷書款。4.大一號盆與同批燒的蟲盆外觀比對。5.整批六件蟲盆只有一件書帝王年號款。 註釋: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窑廠燒造顏色釉,因紅釉系列瓷器燒成不易,基本上大都不書帝王年號款,其來有自(壁免失敗後要砸碎),明宣德時代燒的著名銅紅釉品種“祭紅”(宣紅),後人習慣上把祭紅稱為“霽紅”。

〈一掌盈握福祿壽小蟲罐〉

圖片
中國象徵財富、子孫、長壽等吉利事項的三位神明,福祿壽三星簡稱「財子壽」,屬於道教民間信仰,祿星頭戴官帽主管功名利祿,福星身份的說法多較複雜,壽星 ( 南極仙翁 ) 拄着拐杖手托仙桃,鶴髮童顏老而不衰,前額突出紅光滿面。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研究鬥蟋蟀的民族,器蓋上畫紅蝠 ( 鴻福 ) 與道教符咒圖案畫,隱喻打開門“好運”跟著到,說明此罐用途為方便攜帶將軍出征,祈求賜福“名利色財官祿福”,蟋蟀遂成為個人命運的主宰神,小蛐蛐罐 ( 直徑 10.3 高 9.3 公分 ) 也變成天下名罐之一,所玩出來的名堂! 同治官窯紅字款為喜慶壽誕而燒製,年畫中的福祿壽三星,成為景德鎮燒造粉彩主題,光緒二十六年 (1900) 前,琉璃廠還沒有買賣官窯瓷器的古玩鋪,由於慈禧太后專權欽定,僅有“清華齋” ( 東家清秘閣南紙店 ) 一家敢仿燒官窯紅字款,同治年間開始到宣統末年關張,清華齋搞起民仿官專賣“大清同治年製”和“大清光緒年製”紅字年號款的瓷器,大戶人家聘閨女娶媳婦,都要上這家去買嫁妝瓷器,西太后專權亂章法,造成同光年代的官窯同民窯質量差不多,成年累月製作的贗品充斥國內外文物市場,使現代人難以辨識真偽,鑑定這種文物要從手繪人物與款式著手,人物在所有的圖案中是最費工,會畫得較草率或減少一兩人,紅篆字款不論四字或六字,較無規格和筆畫不全者,均可視為民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