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遺物天字一號卵幕茶盞〉



「卵幕杯」名傳於世,吾遍尋不著!踏破鐵鞋無處覓,網拍中竟然發現有現貨供應,超薄胎「天」字款功夫茶杯,每只定價 2000元新台幣,彈指間就將稀罕物件納入囊中,得來全不費工夫!“文物鑑定”是一個不斷向未知領域探究的過程,每一件文物的產生與同時代器物必有關聯性,客觀與公正對新發現文物進行“對比鑑定”,“先驅者”走在前端,鑒往知來傳承過去失去的美好幸福,對新購藏的三只卵幕杯進行斷代考證,經查證耿寶昌圖錄(36)此器確為當時“脫胎瓷”代表作,能夠“傳承至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個人研判應該是新出土或盜掘自帝王墓葬,可惜被文博界“無知者”竟以假而斷,相信隨著主人這篇文章發表後,會提高人們對“國之瑰寶”的重新認識,從而會給它們應有的尊重。
《長物志》中記錄有明朝皇帝的“御用茶盞”,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茶盞工藝最完美的傑作。《長物志》說:「明宣宗(朱瞻基)喜用尖足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潔白如玉可試茶色,盞中第一。」五六百年前的巔峰造作之器皿,一定會呈現出其工藝特別高超之處,是否就是傳說中的卵幕茶盞?“明代永樂甜白釉暗刻雲龍紋茶盞”(1)尺寸高4.5x口徑10x底徑4.4公分,底足中央有「天」字款,造型是口微撇折腰豐底,外牆划刻隱藏兩條火雲龍紋(2),這只茶盞很輕僅重40公克;用於盛茶的茶碗比吃飯用的更小,這種茶具的用途在唐宋詩詞中常有反映,諸如唐白居易《閑眼詩》云:「晝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詩人一餐喝兩碗茶,可知古時茶碗不會很大也不會太小,茶碗宋代以前稱為“盞杯子”,其基本器型為敞口斜直壁,一般比飯碗小比酒杯大。
“脫胎瓷”自明永樂起至宣德、成化,自此以後就極少見。胎体薄如“蛋殼”極為輕盈,俗稱作“卵幕”;永樂白瓷製品中有些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註:脫胎瓷的製作工藝上易與模具器相混,也有人會與注漿胎器混為一談,下一題再來談鑑定辨偽方法。),還能在器皿上划刻双龍紋,薄胎瓷的器型規整碗口平直,技藝可謂精湛絕倫!由於存在燒造工藝上的困難,所以胎質特殊的永樂脫胎器早已名傳於世,也正因此決定了它的稀有名貴。清人詩中還有形容它“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的佳句。相信類似這種須具備“超越理念”方能認定的瓷種,在以後的現實中會一步步得以確立,這樣陶瓷絕技才能彰顯出中華文明的真正偉大!(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