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之戀女史俑文物考古〉

「玩古」就是要與古人產生永恆的對話!尋覓收藏中國古代雕塑頂級珍藏,漢代陪葬人俑題材多樣性,出現了秦俑未曾見過的女史俑與宦官俑 ( 註釋一 ) 。據《史官建置》篇言女史之職能,本之《周禮》 ( 周官 ) 女史掌「牀笫之私,房中之事。」中國藝術史上沒有裸体崇拜的基礎,以女性氣質形象為創作靈感,可作為木乃伊的替代關係,其構思表現出惟妙惟肖渾若天成,最能代表中華民族風格的文化瑰寶,具有“石破天驚”無窮藝術魅力,並能傳遞出永恆的愛戀,策展人 ( 藝術史家 ) 是多言的鑒賞家,其最大的任務是找出藝術作品在歷史上的地位。 考據求證話題往往枯燥無味 ( 枯澀 ) ,真的文物級藏品才能發光發熱 ( 香辣 ) !這是有價值的東西,具有學術性與研究性,值得吾人去深入探討。西安出土玉俑大多呈現穩定的材質、全美的品相,揭露了一段西漢時期皇室恩怨與親疏的關係。漢景帝劉啟死後三年 ( 公元前 140 年 ) 漢武帝劉徹 16 歲即位欲封禪,即遭當時實際掌權者竇太后 ( 景帝之母即最高統治者 ) 阻止;竇太后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有兄弟二人,兄長為竇長君,弟為竇廣國。竇氏一族有三人封侯,其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其弟竇廣國字少君封為章武侯,其姪竇嬰任命為大將軍,封為魏其侯。漢武帝即位後,太皇太后聞他好儒,大為不然,常出面干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太皇太后去世 ( 公元前 135 年 ) 與文帝合葬霸陵,竇太后是中華帝國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能繼續由劉邦時期定下的「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武帝建元三年 ( 公元前 138 年 ) 中山靖王劉勝來朝,當時掌權者文帝皇后竇太后 (68 歲三年後病逝 ) 欣慰兩家聯姻,將長信宮燈賜予竇綰 ( 推測是竇太后之弟竇廣國的女兒或親屬 ) ;竇太后為何要將長信宮燈當嫁妝送人原因,合理解釋為漢代升天成仙思想流行,她已為自己準備好這尊“女史俑”當明器,況且玉作俑為不死神靈,能持續掌燈照亮歸路,當時價值更超越青銅造器!竇太后晚年居住在長信宮,卒年較居住中山府的竇綰 ( 葬於公元前 118-104 年間 ) 為早,在竇綰墓中發現“銅鎏金長信宮燈” ( 註釋二 ) 也是可以理解的。漢以前造形藝術以銅器為主,在中國工藝發展史上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