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前世浮梁白瓷祭器〉

白居易《琵琶行》中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浮梁”就是指宋代景德鎮,“浮梁磁局”忽必烈至元十五年( 1278 )立,掌燒造磁器,並漆造馬尾棕藤笠帽等事。說明元代官窯也如同其他時代一樣,繪畫圖案、造型等都直接由宮廷管轄。自從成吉思汗滅了“回回”以後,把技藝精的工匠、器械都帶回來,元代工藝就慢慢發達了,官營手工業主要包括工部“將作院”,掌成造金玉珠翠犀象寶貝冠佩器皿,織造刺繡段匹紗羅,異樣百色造作。工部“掌天下營造百工之政令”,所屬生產性機構主要有諸色人匠總管府,掌百工之技藝。 横空出世的元青花,第一個謎就是它為什麼是藍色的?蒙古人先尚白、後尚藍,是受西域波斯文化的影響 ( 註: 1935 年瑞薩‧巴勒維將國號由波斯更改為伊朗 ) ,藍色是伊斯蘭文化的主色調,今天去中東依然可見回教清真寺都是以藍色為主的建築。在《大明會典》中載“明承元制,凡朝廷燒制瓷器,必由內府定奪樣制”,其所謂“樣制”指除了某類瓷器在本身的器形、規格、釉色、紋飾都要求純正、規整以外,風格也要求統一。可知元代確有官窯一說,官府機構強佔優質的瓷土和原料,勞役天下的能工巧匠,且控制了釉料和製瓷工藝,浮梁就是景德鎮元青花之謎! 辨別官窯先看料和工,元代白瓷這類產品屬皇家宮廷專用瓷,瓷胎是二元配方,即麻倉土加瓷石,土質“潔白如玉”細膩少雜質,這是御窯專用配方,代表當時全國最高的製瓷工藝水準。 由於元人尚白,元青花瓷前世為浮梁白瓷祭器,當時派官督造以燒造白瓷,特別是小件的樞府瓷卵白釉產品,今天流傳下來比較豐富,菏澤沉船樞府器龍紋白瓷高足杯,一起出土的還有青花龍紋梅瓶,應是元代官窯為皇家製作的,由此可知特殊風格器物是年代學上重要「斷代」依據,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古代工藝美術品研究分析,必須輔以實物“佐證”才不致太薄弱。其中青白瓷龍紋祭器有幾件最引人注目,以韓國新安沉船出水“元代白瓷陰刻龍紋壺”為最早,為泰定 1324-1328 年出品 ( 沒有鋪首 ) ,只要稍加細心觀察比對,懂行者就能品出其中的內涵來。本人藏品“ 元代青白瓷刻龍紋祭壺” ( 高 37.5 公分 ) ,同坑一起出現的除了前面介紹過的“滿池嬌” S 形耳飾大花瓶,還有一件白瓷四繫扁方瓶 ( 元青花龍鳳紋四繫扁瓶的前身 ) ,因先前不懂而“失之交臂” 現不知流落何方 ,這裡面的謎團則有待“市場考古學”來解答 ( 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