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經典中國博具骰寶實物〉




吃喝嫖賭乃民之所欲,早年常聞“習八啦”(台語)么喝聲,與路邊小販賭烤香腸吃,曾見過一回丟骰子高手,把整攤香腸全贏光的景象,現有機會玩上一把“色子”(家鄉方言),應該是多快樂無比的事,家藏有這麼一組奇器妙跡,尚不至於“懷璧其罪”惹禍上身!4月5日吾在文物市場又發現“流散的”絕版國寶,網路拍賣花新台幣兩千元搶救下來!有錢也難買到的好東西,兩岸故宮都沒有此類藏品,全世界博物館也看不到的典藏品,景德鎮精品瓷器在外國人眼裡是“白色金子”,這的確是件“奇貨可居” 經典名瓷!為以後搖骰子確立了創新的設計規範,在陶瓷發展史留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精采的古美術品才是文化瑰寶,可遇而不可求的熱門收藏,典藏等級應足以評選為國家一、二級文物,補足中國陶瓷史上被忽略的空白,使之更完整。
中國“骰寶” 賭具何時啟用?“骰子盤”(或稱骰盅)出現在清初康熙朝,圓徑尺寸9.7公分、高7.7公分,蓋和盤共重332公克(品相如見附圖)。康熙中晚期青花瓷,用的是雲南珠明料,發色呈現出“寶石藍”的顏色,窯溫較高時會燒出“翠毛藍”青花之神品,骰盅胎質緻密堅實,胎体手感分量重,釉色呈現乳白色,圈足是“玉璧底”(十七世紀晚明到清初流行樣式)邊緣也有釉,外圈第二層無釉澀胎或叫露胎,內圈往裡凹有釉,中央畫兩片葉子紋飾,此物正是中國“一級棒”(第一代)骰寶博具,“清康熙青花釉里紅骰盅”,釉里紅非一般銅紅料,而是使用“硃砂”當紅彩,所以不會有“燒飛”的現象。骰子一般用來賭大小,莊家先把三顆骰子放在器皿內搖晃,當大家下注完畢(買大小)後再打開,純粹以骰子定輸贏的賭博。
結語:自清代開始,骰子的娛樂方式被基本決定下來,一般採用3枚骰子和骰盅;最簡單的骰盅可用木碗或瓦缽替代,下面墊一塊底板當盤子,搖骰子時先用骰盅(蓋缸)蓋上,莊家和玩家均不知道骰子的點數,這種方法帶有神秘感,便於莊家營造氣氛,以使玩家聚台下注,在專門的賭場,則採用製作精美骰盅賭具,名稱叫做“骰寶”!中國博大精深的古陶瓷深邃之內涵,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研討探討的,做為偉大文化的繼承人,我們何其幸運!古代匠人“嘔心瀝血”所創造傑出的工藝美術品(心血結晶),均可視為“文化遺產”乃古人行樂的結果,真正會鑑定古陶瓷者,往往具備好幾種辨識方法同時運用,物質的時間刻痕不能仿,骰子在內部自然翻滚,留下來磨損痕跡清晰可見,至少使用過一段長時期,必須練出“上手”就能知道東西對不對,應優先選擇那些具有特色、稀少和代表性的器物,才可能有較高的經濟回報。

留言

  1. 硃砂(硫化汞)熔點為583.5度,超過這個溫度,硃砂就會分解,性質如氧化汞(當初拉瓦謝就是加熱氧化汞證明氧氣的存在)。在古代,硃砂礦是煉汞的主要原料,只要將硃砂礦加熱,收集汞蒸氣即可取得。在窯溫1300度下,硃砂會直接分解,無法殘留在瓷釉中。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就是理論與實務的落差!從觀察中得到實證,有機顏料硃砂為釉下紅彩,包覆在透明釉下,不會燒飛掉!青花瓷燒成温度高呈色寶藍,釉水沸腾時紅彩隨著氣泡衝破釉面,用放大鏡檢視釉里紅發現是硃砂。

      刪除
  2. 不論從理論或實務上來看,將硃砂加到富含一氧化碳的高溫環境中,唯一的產物就是汞蒸氣,是會把人毒死的!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