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補缺成化窯孔雀綠釉〉
中國陶瓷各種綠色釉的“發色”,一直是鑑定、斷代與辨偽的關鍵因素,“識貨”是行家的特質,市場上搏殺出“真知”,不讓人知道“真相”就是欺騙!陶瓷收藏界長久處於混亂不明、真偽不分的時代,博物館專家通常不會承認民間所藏瑰寶,寧可“錯殺”文物國寶,也不願輕易承認,“誤判”也是常有的事;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劉新園退休後就道出了真相,那是因為礙於官方“身份”不便承認!欣喜大陸「鑒寶」活動鑑寶尋寶到台灣來,能救助本地沉寂已久的拍賣市場之復甦,既然是商業活動更應該注重“誠實無欺”的專業形象,“過眼”一看,每件收新台幣3000元鑑定費,就該審定為真或偽,沒有灰色地帶,如有“疑問”(待審)無法立即做出判決,就不該“收費”否則形同詐欺,就算文物專家誰也不敢說其“鑑別能力”正確無誤! 分析文物界專家可分五大類: 1.學者專家型; 2.博物館研究員型; 3.考古專家型; 4.市場經營者(行家裡手); 5.盜斗專家(三國摸金校尉傳人)。 吾學瓷則是博取各家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如今膽敢與學有專長的前輩名家較量眼力,“兔年躍起”一場廝殺是免不了的!古玩行“一刀劈”切下去成兩半,大半是「騙子」(impostor)最怕與我連線,只剩下一小半倒是玩真的,有心“求真”者值得鼓勵! 是真古董嗎?東西真到代嗎?專家的“否定”不承認,對“不開門”或難辨偽古董的排斥,必然導致這些「文物」的毀滅消亡!對有實務經驗的陶瓷專家來說,“目鑒”比科技鑑定更可靠,有時鑑定書反而是廢紙一張!從來都是東西在說話,很多均是老邁年高者(眼神不行了)簽名的保證書,再加上求證曠日廢時,隔幾年等你真正弄懂了是假的,跟誰去打官司! 友人評論提出四個重點,非常中肯“有見地”,特貼在網上供大家參考: 一、會鑑定並不代表專業權威! 二、有權威的並不代表以窺全貌! 三、已窺全貌並不代表沒有走漏眼! 四、沒有實踐就沒有進步! 2011年4月23日(星期六)「鑒寶」瓷器專家張如蘭: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原北京市文物進出境鑒定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陶瓷鑒定專家。成化窯孔雀綠釉馬蹄盃,口徑9.35、高4.45、足徑5.9公分(見附圖),把物件審定為“假的”,使瑰寶蒙塵亦有失厚道!5月9日藏友拿來請吾“掌眼”,除“大明成化年製”書寫筆跡與官窯款識無誤外,鑑定重點主要看双方框描線重疊處,青花下沉有吃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