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青花養晦待時潛龍勿用〉






中國青花瓷是先民在實踐中的偉大發明,到元代後期的十四世紀中葉技術才逐漸成熟,所衍生出的青花龍紋瓷器,形成代表中國的一個巨大家族!晚明自嘉靖、萬曆起道家思想瀰漫,器物上用龍,是相信藉此以避凶邪,以除不祥;“道”者,萬物之奧;奧,藏也!道為萬物之主,因為他是無所不包的;萬物之間也各有感應,故說初九,潛龍勿用。隱藏才能收斂鋒芒,如同周文王受限於羑里(河南湯陰縣)之時。傳說周文王會推算八卦,表示龍潛藏在地中,需隱忍不可輕舉妄動,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自嘉靖始有正面龍紋,萬曆時大量使用,到明末天啟、崇禎青花龍紋題材的演繹變形,因國祚日衰官窯停燒(註:1620年萬曆遺詔陶瓷等項悉皆停止),崇禎用青花料描繪正面龍,變体龍紋披頭散髮,双角鬃髮和兩根髯鬚下的巨口,四只旋轉的銳爪,龍身四周飾萬曆流行畫“迴紋錦”,其姿態與花紋裝飾,前後的差異是圖案的結構,不像一般標準模式完整的龍(全貌大不同),與當時國勢衰頹將亡有關,不見那種矯健昂揚、翻騰威猛之狀(明早期龍紋),龍是古代帝王的化身,現代則是中國國家象徵。
學古陶瓷鑑定,青花瓷知識的掌握最為重要,在熟知辨偽方法後,就能順利推及其他品種的鑑定。朱琰《陶說》指出:「嘉靖尚濃,回青之色幽倩可愛。」萬曆青花繼承這種藍中泛紫的色調,宮廷用瓷多選用,這種回青因配方不同,顯色各異。「回青淳,則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則色沉而不亮。每兩加石青一錢,謂之上青;四、六分加謂之中青;十分之一,謂之混水……中青用以設色,則筆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則顏色清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石青多則黑。」
明晚期的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有用產自西域的“回青”最偏紫色(稍後有實物標本介紹),以及天啟青料採用江西“石子青”呈色青中帶灰而淡雅清麗(見前面消夏圖筆筒)崇禎時期有產自浙江衢、信兩郡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為靛青色(3),日用粗瓷以丰城等地國產“土青”為主。明晚時期宮廷用瓷要臨時加派任務叫「欽限」,欽限就是“官搭民燒”,說明民窯燒瓷水準的提高。對於矛盾交錯的晚明瓷器,難分官窯還是民窯作品,請參考前段文字記載來比對,可作為明青花瓷斷代的重要依據。
評估一件古玩藝術品的價值,可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研究價值和市場價值四個方面來考慮,吾告知徒弟“稀罕物”都算是絕品收藏,具有高層因素者優先收購,玩瓷段數升級進階班後,不能為收藏加分的“凡品”(可有可無者)就該放棄,此類文房用盒屬重點文物,過去不曾出現,陶瓷類圖書中也查不到!為何為師只要求你買大盒,只有懂「龍學」者才具有此真本事,所以在刊頭多加注幾個字,看完本文這下明白了吧!
“明崇禎青花變種龍紋方盒”長12、寬8.6、高5.2公分,琢器有方圓稜角之殊,為一切大小花瓶、方盒,燒成率在50%以下;琢器多少有歪斜、變形、窯裂、縮釉的現象,挑選完好的瓷器稱為“上色”(精品)進京供御用。帶龍紋的瓷器在君主專制時代專供宮廷享用,大明王朝越是沒落,意識形態的控制越嚴格,龍的紋樣出奇的多,雜亂無章不再受傳統約束,實物與傳世較多的明末清初小盒相比對(3),變形龍顏一付委靡不振形象枯槁近似病容,崇禎九年(1636)女金人努爾哈赤舉起反明旗幟稱「清」已遷都瀋陽,瓷器文化就是一面鏡子,反射出大明王朝的沒落。
後記:2015529-30日最新實戰淘寶教材(“龍學”筆記整理),學生只花6000元得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