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民窯瓷繪賞翫〉




羊年已至羊題材藏品自然升溫,新春眾羊開泰共賞古意,中國文化中最常出現的“牧羊人”典故敘事畫,在歷代的陶瓷藝術的承傳中,有關羊為主題的瓷器能傳達什麼意識?由於漢民族崇尚文化的傳統,留下許多值得珍視的文物遺產,即使單獨作為藝術品,也可以令人癡迷而把玩終日,作為古玩或擺設更具有收藏價值,“民族氣節”四個字也是對英雄人物的贊頌,為後代子孫傳播更多的民族文化氣息。
明末清初繪畫常能發現這些作品,民間陶瓷匠師們畫風隨意,所創造出的藝術珍品“清早期蘇武牧羊燈籠尊”,畫中有八隻公羊,有的伏臥懶散或翹首瞻望,畫的正是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漢武帝時蘇武受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單于威逼利誘勸其投降而不屈,將其流放到流放到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畔)去放羊,在終年冰天雪地牧羊十九載後獲釋,蘇武手持代表天子權力綴有旃毛的旌節回漢,其“威武不屈”之崇高志節,以及凜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氣”,成為文天祥《正氣歌》中所歌頌的人物。
中華民族漫長的悠悠歲月中,文人士大夫總是主宰著民族的精神。當大明王朝就要滅亡了,明代畫家陳洪綬(1598-1652年)號老蓮,曾經在朝為官卻深感官場黑暗而辭官回鄉,後來又經歷了明朝滅亡的無奈,在他贈與友人的《蘇武李陵圖》寄寓了無限的深意。「死節傳」中所謂“氣節”(志氣和節操)這樣東西,總是在危急關頭、面對屠刀時表現出來。中國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無與倫比的意蘊,上海博物館藏清代黄慎《蘇武牧羊圖》,黃慎生於康熙年間是“揚州八怪”之一,形象塑造出善惡分明的真英雄,也是仰慕歷史以此典故對志節高尚堅貞的贊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