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兒皇帝專用蛐蛐罐〉




咸豐皇帝在臨終之時,留下兩方章為“同道堂”田黃印和“御賞”雞血印,讓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一同處理軍國大事;同道堂原是咸豐帝與寵妃蘭兒(西太后慈禧)的愛巢,另一枚則交代給皇后慈安(東太后)掌管,遺命只有兩方印章鈐蓋之後,諭旨方才有效。同治(1862-1874)元年載淳(1856427日-1875112日咸豐長子)登基時才六歲,生母為葉赫那拉氏咸豐帝妃,載淳的年號本定為「祺祥」,在母親慈禧太后控制下,聯合東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後,改元為“同治”以誌「同歸於治」(母子同治天下),由於太后專權,大清同治帝十八歲親政,次年即病死。
說到“文物”確實誠不欺人,更不會有失真之處,每一個蟋蟀罐(歷史文物)背後的文化信習,都流傳著一個故事,再配合相關文物發現為佐證,即可建構出一個真實的圖像!對歷史加以研究、考證、註釋,有什麼是可信的原始資料呢?清代晚期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皇室御製瓷器生產亦每況愈下,“同治年製”四字陽文篆書紅款,在官窑有年款的器物中不多見,收藏晚清官窯瓷器中,蟋蟀罐是極罕見的品種,數量相當少增值潛力看好,粉彩蟲罐詮釋“二喬之美”正是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共同撫育同治載淳,嬰戲圖為明清裝飾工藝中最常見圖案之一,“兒皇帝”儘管嘻戲只是個傀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