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天放樓主印〉





印章類藝術品是人類“精神財富”的象徵,除了“審美情趣”外,同時也給文人雅士帶來“物質財富”,作為中華民族的“傳家珍祕”,在上手“品讀把玩”驚覺其無窮的魅力,故將其納入蒐羅集藏項目。月初網拍發現一枚西泠印社創始人吳昌碩的傑作,8月9日剛買到的燙手貨,賣方:888古董坑道老壽山石龍紋印,起標價格新台幣888 元,印面3.8 X 3.8 高3.8公分,編款“昌石吳俊刻于吳下年七十有二”,吳昌碩(1844-1927年)晚清人,初名俊、俊卿,字昌碩、蒼石,雞血石不帶紅色的叫昌化石(昌石非壽山石賣主不懂),印頂浮雕黃龍一條,還好沒人認出來搶標,吾1218元輕易就得標了,真是物超所值!“天放樓”粗筆濃墨,一股渾樸之勢躍于紅泥上,其善用殘損加上邊攔的殘破,透露出碩体「石鼓文」之吳派印風特色,吳下即蘇州吳江市,吳昌碩居清末民初印壇泰斗地位,1904年61歲參與發起西泠印社為首任社長,求印者冠蓋雲集,72歲巔峰時治印刻于1915年,辛亥革命前後有紀年與史料考察價值,其篆刻作品風迷一時並揚名海外的第一人!
辛亥革命初年“憂時之士”,“天放樓”主人金松岑(1874-1947年)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天羽,號鶴望,筆名天放樓主人、愛自由者等,青年時期曾熱心於鼓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896年在同里鎮創辦「自治學社」和「理化音樂傳習社」,傳授新文化,後又與陳去病組織「雪恥學會」,以圖救國雪恥。1902年創辦同川學堂,翌年,應蔡元培之邀赴滬參加「中國教育會」,並成立了同里支部。資助鄒容《革命軍》出版,宣傳孫中山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後當選為江蘇省議員。抗戰爆發後為擺脫漢奸糾纏,旋致力於教育、詩文創作和學術研究,被譽為國學大師,與陳去病、柳亞子並稱為清末民初吳江三傑,主要著作有《孽海花》等。
金松岑先生的故居目前僅存他從事教育工作的辦公樓“天放樓”民國十三年建造,現為鎮級文物控制單位。據《同里志》記載,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O2年),同川學堂和同川自治學社成立,由金松岑主持校政;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O6年),同川學堂改名同川兩等小學,並創辦明華女學,為吳江現代新式小學教育的開始。現同里中學校園內,有一幢兩層教育樓,冠名“天放樓”座落于古鎮西北部的富觀橋近旁,原是同川學堂舊址。
金松岑先生在《天放樓文言遺集•蔡冶民傳》中有一段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整套雖微賤,不得位,處亂世,猶將肩名教之任,延人道於一線,是吾志也。」道明瞭他要肩負起教育重任,從而矢志不渝實現救國救民之志。在《天放樓文言遺集•論氣節不講足以亡中國(下)》中重述道:『大倡儒學,人人以天下興亡為責。』
【感言】「文物」都是歷史的衍生物,“知識分子”永遠生活在儒教文化的傳統之下,“與生俱來”在血脈裡流動,中華文明從古道今“一脈相成”(指龍脈),中國文化以儒釋道為主幹,讀書人既不能負起“國家興亡”的重責大任,傳統儒家的經世理想,就不易實現了,“古今對話”與民初文人先賢相遇,對中華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天放樓”主正是君子人格典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前墅古龍窑文革期朱泥老壺〉

揭穿詐騙 共犯結構(51)

〈文革研製大紅袍標準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