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家族反青花滿池嬌大盤〉

在元代繪畫與刺繡裡“鴛鴦臥蓮”紋飾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本是文宗皇帝 (1328-1332 年 ) 御衣上的圖案。柯九思《元宮詞》:「 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御衫綉作滿池嬌。天曆間,御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 “ 滿池嬌 ” 。 」蓮池小景是當最風行的主題之一,描繪技巧正表現出元青花的靈魂, “ 鴛鴦臥蓮 ” 圖案影響明、清官窯瓷器盛久不衰的紋飾。 青花瓷的誕生後,中國工匠們曾做過多種嘗試,給我們留下具有美學意義的青花瓷;釉下青花為單純一色,可直接表現內容,亦可反襯內容,雖然成本限制了反青花作品的數量,在元青花初創時期的探索彌足珍貴,不知名的“手藝人”依皇帝的 喜好繪畫、來裝飾大盤, 這似乎在提示我們早期的「 工匠精神」。 在元青花瓷中常見 繪蓮塘鴛鴦 “ 滿池嬌 ” 圖案, 以青花作地的反白裝飾“元青花 藍地白花 滿池嬌描金 大盤 ”(45.2cm ) 傳世罕見,只要見過這樣“異常珍貴”的東西,您就有“發言權”可與陶瓷考古專家進行交流對話,深入探討元青花瓷的鑑別、鑒賞與發展脈絡, 中國青花瓷是最經典的審美創造,如金子般發亮的“永恆財富”! 賞析: 鑑定元青花繪畫風格、筆法,憑這兩張相片 ( 圖 5-6) 便能解密!注意在“描金線”的快速運筆下,花朵、海浪、葫蘆葉 ( 尾巴畫法 ) 似乎都活了起來的;青花描金產品“成化窯”中期已有模仿燒造,現代景德鎮拼經濟也能仿古,但都不及前人作品那樣奔放大器。 元青花一般器底不施釉, 圈足處呈現 淺淡的火石紅色 , 糙底上 可 見明顯的“跳刀痕”修胎旋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