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家戴洛德 (Roald Dahl) 所寫的一個故事給你聽,證明有些文物商人狡獪多變,不必心存不忍 ... 《牧師的樂趣》 (Parson’s Pleasure) 小說中的重要情節: 故事的男主角伯吉斯是倫敦有名的古董傢俱商。一個星期天下午他開車去鄉下探視老母親,中途車子拋錨他求助路旁的一家農舍,發現那家有一張十五世紀晚期的椅子,乃鼓其如簧之舌勸女主人把椅子割愛給他,終於以數十英鎊購得價值數千的古物,狠狠地大賺了一筆。這次“好運”給伯吉斯帶來發財之道的靈感。從此他固定每個周日下午開車去倫敦郊外“走透透”,做“地毯式的尋寶”,將倫敦的郊區以五平方英里為單位,劃成一區一區,原則上每週走訪一區。他深知鄉下人多疑的性格,為了能順利登堂入室,名正言順地參觀農舍的內部陳設,他就穿戴著牧師的黑衣白領,另加黑軟帽一頂、舊拐杖一根,把自己完全裝扮成神職人員的模樣。此外又特別印製了一種名片,上面不但凸顯其牧師的身份,還注明他是“稀有傢俱保存學會”的會長,這樣在他繞著古董傢俱的話題說長道短時,別人才不致起疑。 伯吉斯思慮周密、行事謹慎 , 而且口風很緊,從不對任何人透露其“貨源”,以免招來競爭對手。每次下鄉選定目標進行“發現之旅”時,他都把所駕的貨車停得遠遠的,因為一般而言,牧師的代步工具都是小型車,很少有牧師會開貨車來探訪教友,他怕鄉下人見車生疑,看穿其真正的身份與居心。往往要等到雙方交易談成,他才會把車開過來裝貨,此時即使對方發覺事有“蹊蹺”恐也悔之晚矣。伯吉斯曉得“鄉下人”也許無知,但絕不全是愚笨之輩,他這一套生財妙法,仰賴的不僅是裝扮與行頭,關鍵在隨機應變的表演功夫,他更對自己的唱作天分引以為傲。 一天下午伯吉斯故伎重施,打著替“學會”搜集文章材料的名義,又進入一家農舍。屋主與其兒子、作客的鄰居三個男人,亦步亦趨地緊跟其後,看這個“牧師”在玩什麼花樣。伯吉斯以其鷹隼般的銳利雙眼掃瞄屋裡的陳設,做夢也想不到竟然在屋裡發現一張十八世紀英國工藝大師奇朋岱 (Thomas Chip-pendale) 所製作的衣櫃,其市價至少超過一萬英鎊。頓時他心跳加速兩眼發直面色大變,察覺屋主好像已注意到他的失態,就裝成心臟不舒服,雙手“撫胸”呼吸急促地倒在身旁的一張椅子上,並猛提醒自己:「我一定要保持冷靜!保持冷靜!千萬不能讓這些鄉巴佬看出我心裡在打什麼算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