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青花養晦待時潛龍勿用〉

中國青花瓷是先民在實踐中的偉大發明,到元代後期的十四世紀中葉技術才逐漸成熟,所衍生出的青花龍紋瓷器,形成代表中國的一個巨大家族!晚明自嘉靖、萬曆起道家思想瀰漫,器物上用龍,是相信藉此以避凶邪,以除不祥;“道”者,萬物之奧;奧,藏也!道為萬物之主,因為他是無所不包的;萬物之間也各有感應,故說初九,潛龍勿用。隱藏才能收斂鋒芒,如同周文王受限於羑里 ( 河南湯陰縣 ) 之時。傳說周文王會推算八卦,表示龍潛藏在地中,需隱忍不可輕舉妄動,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自嘉靖始有正面龍紋,萬曆時大量使用,到明末天啟、崇禎青花龍紋題材的演繹變形,因國祚日衰官窯停燒 ( 註: 1620 年萬曆遺詔陶瓷等項悉皆停止 ) ,崇禎用青花料描繪正面龍,變体龍紋披頭散髮,双角鬃髮和兩根髯鬚下的巨口,四只旋轉的銳爪,龍身四周飾萬曆流行畫“迴紋錦”,其姿態與花紋裝飾,前後的差異是圖案的結構,不像一般標準模式完整的龍 ( 全貌大不同 ) ,與當時國勢衰頹將亡有關,不見那種矯健昂揚、翻騰威猛之狀 ( 明早期龍紋 ) ,龍是古代帝王的化身,現代則是中國國家象徵。 學古陶瓷鑑定,青花瓷知識的掌握最為重要,在熟知辨偽方法後,就能順利推及其他品種的鑑定。朱琰《陶說》指出:「嘉靖尚濃,回青之色幽倩可愛。」萬曆青花繼承這種藍中泛紫的色調,宮廷用瓷多選用,這種回青因配方不同,顯色各異。「回青淳,則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則色沉而不亮。每兩加石青一錢,謂之上青;四、六分加謂之中青;十分之一,謂之混水 …… 中青用以設色,則筆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則顏色清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石青多則黑。」 明晚期的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有用產自西域的“回青”最偏紫色 ( 稍後有實物標本介紹 ) ,以及天啟青料採用江西“石子青”呈色青中帶灰而淡雅清麗 ( 見前面消夏圖筆筒 ) , 崇禎時期有產自浙江衢、信兩郡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為靛青色 ( 圖 3 左 ) ,日用粗瓷以丰城等地國產“土青”為主。 明晚時期宮廷用瓷要臨時加派任務叫「欽限」,欽限就是“官搭民燒”,說明民窯燒瓷水準的提高。對於矛盾交錯的晚明瓷器,難分官窯還是民窯作品,請參考前段文字記載來比對,可作為明青花瓷斷代的重要依據。 評估一件古玩藝術品的價值,可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研究價值和市場價值四個方面來考慮,吾告知徒弟“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