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樞府窯卵白釉玉壺春瓶〉

徒弟先傳三張圖片給我看 ( 不含文字出處 ) ,向我請示有何意見?我說底足工藝屬元代特徵,有一件露胎處呈火石紅,有 75% 可能是真品值得下注一搏。辨偽先從口沿釉氧化層面觀看,再觀察內底沉積物與施釉,是否過重或過輕 ( 注漿或合模 ) ,印花或雕瓷均不相同,青白瓷燒在卵白釉之前後,如是卵白釉印花則胎体較重,燒製時間年代很短,真品大都是出土物並不罕見,不明白的就拍圖寄來。陶瓷專業領域都藏有揭開真偽的線索,你要自己去突破並前進,才能瓷藝更精進。如果鑑定專家在審定辨偽的同時問多少錢買來的?或這件東西是誰的?想“旁敲側擊”推論文物的真假,即表示其其專業鑑定能力仍有不足。 “樞府窯暗刻雙飛鳳玉壺春瓶一對”直徑 11 公分、高 22 公分總重 2 公斤, 2015/01/06 年終特價回饋,網拍 5999 元新台幣僅給第一標,從第一個感覺就是不錯,尤其“樞府”兩字對稱排列 ( 上下直列為後仿品 ) 。宋代景德鎮主要以燒製影青為主,至元時期朝廷在此專門設置浮梁瓷局,以管理官府所需瓷器的燒造。由元朝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定燒瓷器,紋飾以印花為主,內有對稱的“樞府”兩字,故元代“卵白釉”又稱樞府瓷,特徵底足無釉、底心乳釘狀凸起,胎体 較厚釉面透光,釉色似 鴨蛋殼白色 或 鴨蛋殼青色。 器形以折腰洗和碗盤為主,紋飾題材以東方文化常見的圖騰和花卉,如仙鶴、鳳凰、龍、獅、麒麟等產物,旁襯以水波、荷葉以及野菊、水草、雲朵等,都成為元代瓷器上的特點。經上手鑑定確為真品,售價之低比現代新工藝還不如,兩只樞府窯玉壺春瓶暗刻雲鶴、飛鳳,足壁厚實圈足外撇,足跟平切底足內無釉,底胎乾脆底心乳釘狀突起,有明顯的旋紋可見窯紅和粘沙現象,這些都是元瓷較普遍的特徵。 蒙古人以白色為祥瑞之兆,元朝府衙和祭祀多用卵白釉器,並非宮廷專用貴族也有使用,玉壺春瓶也是另一種高端器型,陳設瓷比一般使用器價值高,價值高到低分別按照一瓶二罐三盤四碗排列。 景德鎮浮梁瓷局燒卵白釉瓷又稱“樞府窯”,歷時很短“燒罷即封”,孰料“封”易,“啟”難,名曰“ 御 土窯”,朝廷未必“每歲差官”過問,所謂“土不敢私也”。 對瓷土的管控浮梁窯口,不可私藏釉料與瓷土,瓷土如有出入,必嚴懲不怠, 嚴禁民間進行仿製,南人更休說私用“御土”。對一般族人是有所限制的,收藏文物藝術品必須先瞭解這些深層因素,如能對藏品的“認知”了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