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釉永樂年製刻款考辨〉
中國瓷器有書寫正規帝王年號款者,當始於永樂朝,傳世品僅見 “ 永樂年製 ” 四字篆書款,古陶瓷鑒定家孫瀛洲先生曾將永樂篆書年款的特徵編成口訣:「永樂年款卻領先,印刻暗款凸凹全。壓杯青篆在內心,不是確知不胡言。」永樂時期官窯瓷器,絕大多數是不落款的,但永樂朝瓷器在器物上模印、划刻或以青花書寫 “ 永樂年製 ” 四字篆書款。 “ 明代永樂年製甜白釉龍鳳長頸瓶 ”( 高 17.8 公分 ) ,造型清秀圓潤靈巧,胎薄体輕紋飾纖細。永樂時期受西亞文化的影響,瓷器器形模仿波斯文化中的金銀器,有天球瓶造型出現,該時期紋飾題材龍鳳紋較多,單色釉尤其是白釉瓷器也成為主流。永樂燒製出極負盛名的 “ 甜白 ” 釉又稱 “ 奶白 ” ,大体分為厚胎與薄胎兩種,薄胎器釉面潤澤呈色瑩白,有光素、刻劃、模印、錐拱等裝飾手法;大器以光素為多,小件器物紋飾線條纖細柔和,需借光細查才可看得清楚。 如何辨別款識真偽?再看前一題 “ 永樂紅釉青花魚藻紋高足供盤 ” ,青花書寫 “ 永樂年製 ” 官窯款,其中 “ 年 ” 字猶似 “ 季 ” 字, “ 樂 ” 字篆書寫法與傳世品及本件刻款,均不太相同, “ 孤證 ” 吾卻不排斥為真品 ( 帝王御筆親書摹寫款 ) ,若對照著書本上傳世品去收,保證要 “ 吃藥 ” !官窯款識僅供 “ 比對 ” 參考,並不能當鑑別真偽的依據,因現代摹寫與電腦仿寫款,已能造得一模一樣,須要從胎釉、工藝、紋飾及時代特徵等方向去辨識,先排除非臆造品,最後才看款識差異在那裡,就算與傳世品圖錄不同,我也敢出手買下。 上手審定裁奪只看 “ 關鍵點 ” : 1. 審視球体下方,隱約可見兩條窯砂刮痕,是手工拉坯留下的古瓷工藝證據。 2. 器物胎釉較黃略呈現肉紅色,與清代呈亮青色不同,非後仿的不到代偽品。 3. 永樂時期白釉看起來,比當時新創的翠青釉、冬青釉顏色更淺淡,近足處微泛冬青色,器底白釉勻淨內凹處稍閃青色,甜白釉並不是純白的顏色,經過對比觀察釉色白中閃灰,釉中隱含密集小氣泡如魚子狀,釉的玻璃質感較強而顯得瑩潤。 4. 裝飾手法以 “ 錐拱 ” 畫上五爪龍、飛鳳、火珠、蕉葉、仰蓮瓣圖案,作工考究毫無拖泥帶水。 5. 器底齊平式修足精湛,足心永樂年製四字刻款,運刀飛快利落一氣呵成。 註解:「錐拱」顧名思義是指尖起的堆積,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