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家當”陪葬之物為「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遺存」,主要讓藏家們大開眼界,美術考古可依據造型、紋飾、圖騰三個方面來推演, 在投資時間的取捨過程中,最後就會發現要集中心力深耕自己專長的領域。 明憲宗帝陵 中出現圓胖的四腳辟邪神物,它們都是看守帝王陰宅的“鎮墓獸”,古人都認為它們能“降妖伏魔”保護死者靈魂,鎮墓獸應該長什麼樣的?北京近郊的明十三陵到底有沒真正的辟邪?如果有其現狀又如何? 從漢代起“辟邪” ( 有翼神獸 ) 開始在神道上出現,到了六朝時期辟邪一躍成為陵寢前最主要的鎮墓獸,墓葬文物中辟邪為鎮墓獸“代言人”身份已經根深蒂固。西漢史書《急就篇》中載“射魑辟邪除群凶”,射魑、辟邪皆神獸名,能辟禦驅除妖邪也。漢人憑著想像力虛構出的“辟邪”,頭如龍首有雙角,尾巴似獅子的瑞獸 ( 麒麟 ) ,瓷製作的辟邪神獸,經手捏塑、黏合、修坯和雕剔出這種風水吉祥物,形狀如龍龜具四足帶爪,身無鱗片有雙翼是貨真價實的“辟邪”。 明憲宗最喜歡麒麟這種瑞獸,因其護主心特別強,所以成化官窯中帶火焰的麒麟,除畫在青花天字罐和九將軍罐再生魂瓶上,還有許多畫在鬥彩、琺瑯彩描金的花瓶上 ( 稍後再舉證 ) ;遠古 相關咒語的記載都隱誨不明,麒麟之吼擁有召喚神明的力量, 可以帶來莫大的財富與權力,總是希望麒麟能伴隨著自己,避除不祥帶來幸運和光明,表現漢民族文化追求“視死如生”和藏傳佛教的“輪迴觀念”,同時出現的還有藏式右旋的卐字雲紋 ( 王字雲 ) ,代表“吉祥符咒”象徵永生、永恆的標誌。 明中期成化朝國家富足天下太平,故帝后陪葬品豐厚, “ 御器廠”這款一組五件官窯辟邪獸首次被發現,“鎮墓獸”怒目圓睜張口作吼叫狀, 龍頭及頸部毛髮用施青花藍彩,“大明五彩”主色調有紅、黃、綠、藍和玫瑰紫五色, 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同時又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正如憲宗帝陵出現五隻「龍首」鎮墓獸,四隻背部畫有雞圖案 ( 朱見深在 1465 中國雞年即帝位 ) 擺放在四角,只有壹隻出現雲鶴引導通天的“飛升成仙”圖案,這與成化皇帝本人深信五色與五行相匹配有關,並對應東西南北和中央五個方位。 中國人相信風水,龍的祥瑞與威猛氣勢可以化小人招貴人、廣納財氣,凡事可收事半功倍...